【概况】 2010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迎千年庆典、办合唱比赛、创文明城市”工作主线,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测评中,绍兴市分别列全国地级城市第29位、第32位,均居省内同类城市首位。
【表彰首届绍兴市道德模范】 9月28日,市委、市政府表彰王玲玲、王宝良、田宏梅、吕伟兴、何亮、祁友富、郑先平、李政权、徐海根、雷英10位首届绍兴市道德模范。自年初开展首届绍兴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来,市级主要媒体统一开设“风尚绍兴”典型系列宣传专栏,介绍何亮、杨七明、王玲玲、吕伟兴等70多位先进道德典型,并从70多位典型中评选出10位绍兴市道德模范。其间,又在全国率先开通网上“爱心博物馆”,通过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展现先进道德典型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年内,市文明办组织开展“迎千年盛典、办合唱比赛、创文明城市”系列活动,指导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编发市民文明礼仪学习折页、光盘61万份和“文明交通提示卡”27万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车载电视、公交车、出租车、三轮车、招贴画、小区横幅、车载电视、广告牌、交通标志牌和隔离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载体,采用公益广告、动漫卡通、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好交警、好城管、好的哥”评选活动,发动志愿者开展“路德日”和“文明斑马线”守护活动,开展文明交通进机关、进社区、进汽车修理厂和4S店、进加油站、进交通管理和培训网点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年内,市文明办抓住绍兴举办建城250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和上海世博会·绍兴论坛、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等重大活动契机,新组建10多个界别的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同时,按照“全员参加、集体注册”要求,成立市级机关志愿服务总队和部门分队。仅参与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的志愿者人数就达1.50万多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关干部职工达2.80万人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大专项行动”】 年内,市委、市政府召开“迎千年盛典、办合唱比赛、创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和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会议,实施市容环境优化行动、交通秩序畅通行动、文化环境净化行动、窗口服务示范行动、志愿服务拓展行动、良好风尚引领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市容市貌、人文环境、公益活动等集中整治。
【实施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年内,市文明办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组织一次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内容分为市政建管、市容秩序、公共交通、交通秩序、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市场管理、旅游环境、环卫清洁等9大重点行业(系统)公共文明指数和14个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公共文明指数两大系列,测评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通过翔实数据,横向比较各部门单位排名,纵向比较群众满意度升降,客观反映绍兴的公共文明水平,检验创建工作成效。
【开展新一轮基层文明创建】 年初,市文明办全面修订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四个系列的创建管理办法及考评实施细则,加强对基层文明创建的动态管理。组织召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文明创建进行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广泛发动各级文明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文明交通、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至年底,仅市区各级文明单位就组建5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人数达1万多人,组织各项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次,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次。同时,加强银行、宾馆饭店和景点景区等行业窗口的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街道、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社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服务等重点,帮助社区化解一些难题,办好一批实事。
【推进“春泥计划”实施】 全年全市实施“春泥计划”的村(居委会)达549个,首批有10个“春泥计划”示范村受到表彰。暑假期间,全市近12万名农村未成年人、2220名辅导员参与“春泥计划”行动,开展各类活动3233次,多渠道投入资金340万元。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11月4日,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嵊州召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尹永杰讲话。会议全面部署下阶段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对子,组织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包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