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11年绍兴年鉴 > 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发布日期:2012-01-04 16:1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10年,全市食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6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5亿元,比2009年增长11.48%;完成销售产值138.86亿元,同比增长8.45%;实现利税15.57亿元,其中利润9.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和13.33%;实现出口交货值6.40亿元,同比下降3.71%。在子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55.24亿元,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3.79%和29.54%;食品制造业产值12.49亿元,利润0.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7%和下降0.94%;饮料制造业产值77.12亿元、利润6.26亿元,同比增长5.31%和9.96%,其中黄酒制造业完成产值31.16亿元,实现利润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0和17.34%。全市22家规模以上黄酒企业全年完成黄酒产量324154.84千升,比2009年增加14077千升。
  【制定实施黄酒生产规范】 年内,为加强黄酒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确保黄酒质量,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制订实施了《绍兴酒的粮食原料种植基地规范》、《绍兴黄酒原料验收规范》、《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规范》、《绍兴黄酒生产用食品添加剂、助剂规范》等黄酒生产联盟标准。
  【1项目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1月,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办、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六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在京揭晓,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老字号黄酒企业的原酒交易管理”获得二等奖,这是该项目继2009年9月份获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后,获得的又一殊荣。2008年,“古越龙山”借鉴国际市场葡萄酒营销的成功经验,推出黄酒原酒交易营销模式,挖掘黄酒的投资、收藏价值,使黄酒客户群从消费者扩大到了投资者、收藏者,企业从经营产品拓展到了经营品牌、经营历史、经营文化,既满足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要求,又盘活了资源,被誉为黄酒营销史上的一次创举。
  【5个品牌上榜“中华老字号”】 8月,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零售、食品类),绍兴黄酒集团的“古越龙山”和“鉴湖”、绍兴咸亨食品有限公司的“咸亨”、绍兴仁昌酱园有限公司的“仁昌记”、上虞市同仁酿造有限公司的“协和”等5个品牌入选。本次入选的“古越龙山”和“鉴湖”2个品牌,加2006年第一批入选的“女儿红”、“沈永和”、“会稽山”、“塔牌”4个品牌,全市酒业累计已拥有6个“中华老字号”。
  【8家黄酒企业参加东京国际食品展】 3月3日至6日,“会稽山”、“塔牌”等8家黄酒企业参加了第35届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展览会,通过产品展示和业务洽谈,扩大了绍兴黄酒在日本的知名度,提升了绍兴黄酒在日本的销量,取得较为理想的参展效果。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展是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交易量最大的食品展览会。
  【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在新昌发布】 4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新昌县政府在新昌中国茶市发布国内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大佛龙井价格指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基于中国茶市的基地、品牌、市场基础,选择中国茶市作为“全国茶叶价格指数调查定点市场”,并将大佛龙井作为第一个发布价格指数的绿茶品种。中国茶叶价格指数的编制采用加权平均法,编制和发布的第一个价格指数是大佛龙井,3月价格指数为468。新昌中国茶市是在原浙东名茶市场基础上迁建而成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全年交易总额16.78亿元。
  【“会稽山”中国黄酒产业基地开建】 4月28日,“会稽山”中国黄酒产业基地一期4万千升黄酒项目开工仪式在绍兴县鉴湖之滨十里湖塘举行,项目总投资4亿元,计划于2011年底竣工投产。项目采用模块化布局创新设计,自动控制,并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多项创新成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地总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千升高档优质绍兴黄酒,总规划用地面积66.67公顷,分期建设实施,该工程是浙江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和2010年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项目。
  【首个酿酒专业开始招生】 年内,经国家教育部审批同意,绍兴文理学院2010年新增酿酒工程本科专业,并从下半年起面向江浙地区招收首批40名酿酒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该专业由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和绍兴文理学院联合办学,黄酒集团提供部分办学资金及学生实习场所,双方共享高级人才,开展教学和员工培训。同时,黄酒集团每年都将招聘酿酒工程专业部分毕业生。(潘良灿)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