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
发布日期:2012-01-04 16:22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概况】 2010年,上虞市市域总面积为1403平方千米,下辖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有341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77.6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6.6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6.25亿元,比2009年增长13.50%;财政总收入54.13亿元,同比增长23.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6亿元,同比增长28.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19.30%,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120.18亿元,同比增长30.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9亿元,同比增长17.50%;自营出口额22.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4元,同比分别增长12.90%和13.3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十一五”期间目标任务。
【实到外资3亿美元】 全年,全市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现合同外资5.44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引进内资40.80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32.50%、19%和12.90%,成功引进“绿野汽车”、“新时代大动力电池”等优质重大项目,实到外资额连续两年居全省第8位。
【新增2家上市公司】 年内,“亚厦股份”、“闰土股份”2家企业成功上市,“卧龙电气”完成增发,全年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9.60亿元,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1家。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大越期货、中信金通证券、银河证券分支机构进驻上虞,新增城北金融机构(网点)18家。
【首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1月,全市成功举办2010年上虞科技节、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科技合作洽谈会、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走近虞籍科学家》首发仪式,以及节能机电、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照明电器四大产业发展研讨会等10项活动。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16位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为市政府科技顾问,与多所院校达成28个科技项目的合作意向,其中6个项目签约。成功申报国家照明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9个,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产品144个,发明专利授权87件,首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参与制订并发布国际标准2件、国家标准17件、行业标准11件。
【引进各类技术人才首次突破万人】 年内,市政府共组织300家次单位赴外地开展引才活动。3月,组织参加2010年“绍兴网上大学城”省(市)高校引才武汉行活动和浙工大校园招聘会;6月,组织参加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5月和11月,组织赴广州、西安、武汉等地参加人才招聘会;10月30日至11月1日,组织20家企业参加绍兴市第八届“海外博士绍兴行”活动,邀请31名博士到上虞考察;12月,组织百余家单位赴省人才市场举办“腾飞上虞——2011专场人才招聘会”,并赴上海等地参加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全年引进的各类技术人才首次突破万人。
【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 年内,市政府选配155名干部到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工作。为企业及时化解各类难题269个,解决企业劳动用工1.20万人,发放工业贷款27.83亿元,保障项目用地446.17公顷。行政审批网上平台投入运行,在全国县级城市中首推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机制,一般建设项目图审时间平均缩短28个工作日。
【打造“浙东新商都”品牌】 上半年,全市举办“魅力商都迎世博·上虞购物休闲体验周”活动;下半年,举办2010年浙东新商都购物节,吸引外来消费者超过20万人次,参与购物节活动的25家商家累计销售4.22亿元。新开设“新商都频道”和《新商都周刊》。“时代百货”、大通农批市场、国际汽车机电广场建成开业,成功引进省农发集团商贸综合体和省交投集团高速物流项目。实施“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生态休闲旅游节,曹娥景区、祝家庄景区、东山景区加快建设,累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
【启动“三城一区域”开发建设】 年内,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完成滨海新城、滨江新城、高铁新城和大龙山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理顺新城开发体制机制,组建经营性投融资平台,滨海大道、东西中心大道、三环东路及龙山隧道等启动建设。成立城市改造管理局,完善拆迁工作机制,基本完成二甲、四甲、岭光、上源闸、大厂和长海线崧厦段等区域拆迁任务,签约面积67万平方米。开展违章建筑“一月一整治”活动,累计拆违9.86万平方米。
【两大园区(开发区)核定开发面积扩大】 年内,杭州湾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省政府批准,核定开发面积分别扩大到133平方千米和31平方千米。东一区基础配套和职工生活区基本建成,东二区输土和软基处理工程基本完成,新围海涂1333.33公顷;经济开发区与曹娥街道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大三角区域配套道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配套日益完善。
【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市创建】 年内,全市成功创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7个。实施曹娥江流域采砂整治和清水工程新三年计划,加强沿线乡镇工业功能区污染整治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殡葬改革和管理,开展乱建坟墓集中整治,建成村级生态墓地254个。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严格落实污染减排任务,加快建设连接10个乡镇的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和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新增日污水进管量5000吨以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家,淘汰、改造“三高一低”项目30个,建成废水、废气、固废处理设施148台(套)。
【完成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年内,全市完成2000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启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三年计划,实施1333.33公顷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完成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推进中心镇(村)培育发展】 年内,全市完善中心镇规划布局,实施中心镇“以奖代补”建设项目56个。推进中心村培育试点,完成30个中心村规划编制。探索开展“1+4+X”模式(即1个城市吸纳型、4个城镇发展型及若干个村中心集聚型和特色保存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试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启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开展“农村环境清洁专项行动”,实施村庄整治项目250个,新增信息化示范村10个。
【投入22.50亿元用于民生实事】 年内,全市预算内民生投入22.50亿元,比2009年增长27.90%。实施就业促进十大政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0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16.28万人,12.47万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城乡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3万元和7.20万元,第二轮慈善冠名基金认捐7.08亿元。完成农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1.10万户,章镇、丁宅供水工程和汤浦给水工程投入使用。试行“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百官小学城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校舍安全工程完成90%以上。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门诊处方值下降32元。实施“魅力文化十大行动”,新增镇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6家。“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申报成功。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推开。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室)。首次获得绍兴市全运会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双第一。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开展优抚安置和征兵工作,荣获“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重视安全生产,化工行业自控化系统建设经验全省推广。实施社会稳定“三色”预警,推行“网格管理、联动服务”,完成世博会、世合赛安保工作。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50%。对口支援青川县茅坝乡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上虞市政府办公室提供)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