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11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嵊州市

发布日期:2012-01-04 16: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10年,嵊州市市域总面积为1784平方千米,下辖17个乡镇、4个街道,有463个行政村、30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73.43万人。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3.27亿元,比2009年增长12.80%;实现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24.51亿元和1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0%和21.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07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6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5元,同比增长13.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20‰。
    【构建四大经济发展平台】 年内,嵊州市基本实现工业、城市、农业、服务业四大发展平台布局。工业平台: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省政府批准,整合后总面积达233.11平方千米,落实浦口二期666.67公顷农保田调整,并基本完成373.33公顷土地征用,以“雅戈尔"项目为主的三塘区块顺利推进;三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333.33公顷启动区全面启动。城市平台:完成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嵊新连接线、新昌江左岸防护堤等一批城南基础设施工程顺利竣工,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嵊新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平台:黄泽、西白山现代农业综合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2个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首批省级示范区和创建点。服务业平台: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VIP区顺利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年内,嵊州市的领带服装、机械电机和电器厨具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81.10%,比2009年分别增长30.80%、45.90%和32.60%。领带服装产业在原料物流、设计研发等环节取得突破,全年外拓真丝原料基地6.53万公顷,成功实施领带产业两次集体提价,嵊州市并被授予“中国真丝之都”称号。实施领带国家标准,起草制订集成灶联盟标准,组织中国“嵊州厨具杯”工业设计大赛,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嵊州)电机展览会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农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0%】 年内,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1.96亿元,比2009年增长4.10%。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总产量达16.90万吨。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90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6个,大力发展茶叶、香榧、花木等特色农业,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8655万美元,并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81亿元】 年内,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81亿元,比2009年增长13.40%,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世贸酒店、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企业总部等服务业项目取得突破,推进中大剡溪花园、白鹭香溪湿地公园、五金城等建设项目,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43亿元,同比增长90.20%。城乡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完成,农村放心店建设和商贸配送工作扎实开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1亿元,同比增长17.30%。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接待国内游客33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0%和26.17%。电子商务应用共签约企业1125家,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培训17场,共培训企业594家、856人次,有66家企业获得网络联保贷款2.03亿元,同比增长84%。
    【完成工业投资65.11亿元】 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5.11亿元,比2009年增长16.30%。有30个重点技改项目和45个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个绍兴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1.20%。总投资36亿元的雅戈尔新兴产业科技园落户嵊州,意大利爱丽卡集团投资5500万美元与“普田电器”成功合作。
    【财政对科技直接投入增长31.20%】 年内,科创中心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财政对科技直接投入达8799万元,比2009年增长31.20%,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3家、绍兴市级13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省级及以上高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
    【12亿元“10嵊州债”成功发行】 8月6日,7年期12亿元的“10嵊州债”成功发行,这是嵊州首次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并且融资单体规模大、周期长、利率低,节约融资成本上亿元。全年金融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3.84亿元和225.09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22.40%和25.50%。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23%和11.97%。推进新“811”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启动“森林嵊州”建设,完成东部山体覆绿面积216.67公顷。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有3个项目列入年度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有11个项目列入绍兴市发展循环经济“850工程”计划重点项目,有4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验收,其中省级绿色企业1家。
    【完善城乡基础配套设施】 年内,嵊新公路连接线建成通车,城南核心区配套道路(一期)顺利完成,104国道嵊州段七标段和“雅戈尔”大道加快推进,完成31.20千米联网公路建设、121.20千米县乡公路防护栏设置和182千米村内道路硬化。剡源、辽湾水库国家级除险加固工程和长诏水库引水工程如期完成,下中西排涝站基本建成,新建清水河道60千米,新改善3.6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嵊新污水”和“北京首创”增资扩股合作成功,区域治水能力进一步提高。110千伏双塔输变电站建成投运,并创建成省级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市)。
    【中心镇培育和新农村建设】 年内,中心镇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74亿元,新增省级中心镇1个、绍兴市级中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个。推进农村规划编制工作,中心村由121个调整为39个。有4个绍兴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和5个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通过验收。实施农房改造项目25个,完工5290户,其中救助困难群众住房332户。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成扶贫项目86个,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基本消除。
    【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31542人】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751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9464人。全面实施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31542人。住房保障积极推进,出台《嵊州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嵊州市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9.85%。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医疗救助、慈善事业成效显著,共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各类资金3680万元。
【推进振兴越剧“六大工程”】 年内,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一届越剧领带节、“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擂台赛总决赛、中国民间越剧团(社)折子戏大赛和“越剧人才培养越剧艺术提升”论坛等活动,并在全国取得较好反响。由嵊州籍企业家宋卫平捐资1.65亿港元建设的新越剧艺术学校落成开学,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育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中国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落户嵊州市城南小学。新增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个,创建8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 年内,全市组织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街路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十小行业整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等“六大整治”和18条文明示范街共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城市卫生面貌的新改善,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
【优生促进工程全省领先】 年内,全面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构建“婚姻登记、婚前检查、优生检测、宣传咨询”四位一体的市婚育服务中心,启动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作。全市免费婚检率和免费优生检测分别为85%和100%。嵊州市被评为全省优生两免工作先进集体,市“三优”指导中心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点。(嵊州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提供)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