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13Q/2011-3188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11-01-3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绍兴市文广局201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12-12 21:1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10年,我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文化休闲城市为主线,以实施“三年建设计划”为抓手,以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为重点,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效推进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 抓活动,促繁荣,节会活动打响品牌
  1、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精彩纷呈
  在文化部的高度重视,省文化厅的直接指导下,由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于7月15日—7月26日在绍兴成功举办。我局承担艺术活动部的工作,同时承担了比赛和所有大小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工作,以及国内团队的报名组织工作。共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472支国际、国内团队的2.17万余人参加了比赛。整个比赛精彩、圆满、安全、有序,被赞誉为世合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成功、最为精彩的一届赛事,绍兴也因此获得了世合赛“最佳创新城市奖”。
  本届世界合唱比赛国内报名参赛团队数创历史新高。报名团队数达276个、人数达14072人,覆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含了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近20个合唱团。赛事分资格赛、公开赛、锦标赛三个类别进行,共举行了近500场比赛,公开赛产生金奖74个,锦标赛决出冠军19个、金质奖66个,其中我国获得冠军5个,居第一位。比赛期间,演出活动精彩纷呈,共举办了大型综合音乐会14场、世界民间音乐舞蹈展演10场、友好音乐会38场、“美国之夜”下届主办城市晚会1场、冠军音乐会2场,有近250个合唱团参加演出,近12万人次参加观摩。并组织9支优秀国际合唱团队208人参加上海“世博合唱节”,演唱了《友谊地久天长》、《四海一家》等经典曲目,成为“世博合唱节”一大亮点。
  世界合唱比赛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及国家有关部委、省市领导、各方来宾出席开幕式。省委书记赵洪祝宣读了习近平副主席的贺信,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和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分别作了致辞。900余位国内外知名人士来绍观摩世合赛,近百家海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绍兴市共有17支合唱团参加比赛,取得8个金奖、8个银奖、3个铜奖的良好成绩。世合赛的成功举办,受到各级领导、嘉宾、评委、参赛团队与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产生巨大影响,促进了我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我市文化繁荣,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力与城市文明。
  2、世博论坛庆典晚会完美落幕
  上海世博会第五场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论坛于9月9日至10日在我市举行,为庆祝世博论坛的顺利举行,市文广局精心策划《越音芳菲》庆典晚会。整台晚会以绍剧、越剧、莲花落、调腔等绍兴传统地方戏曲为主,向各方嘉宾展示绍兴2500年的悠久历史和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将绍兴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被誉为绍兴骄傲。
  3、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11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再度落户绍兴。本届颁奖典礼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协与绍兴三方联动,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划,多次修改方案,使整个颁奖典礼成为关于鲁迅、关于文学、关于艺术的饕餮盛宴。全国30位获奖者与数千位嘉宾齐聚绍兴,参与颁奖典礼与相关活动。实现典礼隆重、典雅、热烈,文学性与观赏性完美结合。
  4、第二届中国越剧节相关活动丰富多彩
  第二届中国越剧节从10月25日开幕至11月28日闭幕,历时一个多月。指导协助嵊州市承办好闭幕式暨《盛典越章》文艺晚会。期间,共有40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了各类展示和交流演出活动,6000名中外来宾参与,数十万戏迷们共享艺术节盛宴。在全国越剧优秀剧目评比中,我市取得2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多人获得“十佳演员”、“十佳新秀”称号,嵊州市获得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特别奖。
  5、公祭大禹祭典顺利完成
  4月20日我市举行了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海内外来宾和绍兴市各界代表1600多人组成13个参祭方阵参加公祭典礼。我局组织的祭典活动精彩、有序、安全,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受到了市领导的一致肯定与表扬。
  二、 抓建设,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1、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绍兴市文化中心动工。位于越州新城的绍兴市文化中心于5月21日正式动工兴建,占地60亩,由公共图书中心和群艺馆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地下1万平方米)。已完成桩基工程,争取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世合赛比赛场馆完成更新改造。为筹办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市财政投入近1200万元,对市区各比赛场馆进行了更新改造。文广系统完成绍兴艺术学校、绍剧艺术中心、绍兴大剧院和绍兴剧院修缮改造,并于2010年5月底前投入使用。
  继续实施市区基层文化设施扶持建设三年计划。在前两年基层文化设施扶持的基础上,今年确定42个扶持项目,总扶持项目达到150个。全市规划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目前有11个已达标,2个进入装修阶段,另有1个正在建设中。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已全部达标。
     继续开展文化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省级文化示范户、绍兴市级文化示范乡镇、文化示范村(社区)等文化示范单位创建的有关工作,2010年新增省级“东海文化明珠”3个,省级示范村4个,省级示范社区2个。完成诸暨市草塔镇综合文化中心试点工作,并通过了省厅的验收。创建完成9个乡镇(街道)为绍兴市级文化示范乡镇。
  努力提高公共图书资料共享程度。通过完成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安装24小时自助借还机、开通手机图书馆、实现馆内数据库远程访问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建设,目前已进入各馆联调阶段,争取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投入80万专款协助已建的48个社区图书馆改善现有条件,增加藏书量。加强绍兴地方文献征集、保护、利用工作,共有四部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启动了“祭禹”特色数据库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项目。
新命名10个市区文化角,市区文化角增加至60个,向其中30个文化角赠送价值30万元的音响设备。全市新华书店实施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店”工程,新增皋埠图书发行网点,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惠民项目全面落实
  继续实施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和文化“三下乡”活动。市县(市)图书馆在农村乡镇和村设立图书流通站和图书配送点,全市共送图书下乡12万余册。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全年送电影下乡25893余场。组织各专业剧团、群艺馆、文化馆干部和文化大巴艺术团送演出到农村,共组织下基层演出1104场。
  继续拓展绍剧、越剧、调腔、莲花落等戏曲的城乡演出市场。“绍剧周末剧场”、“越乡莲歌大舞台”面向普通市民全年演出50余场。开展文化站长、文化指导员等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作,指导开展广场、社区、企业、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半年县级支中心建设全部建成,并于七月份进行考核验收。全市城镇、乡(街道)基层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基层点覆盖率达到93%,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企业行动,今年累计创建“共享工程进企业”示范服务点(电子书屋)563家,向职工书屋(电子书屋)赠送电子图书和视频学习资料近170万册,向全市职工赠送“电子阅读卡”2万张。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评选表彰43家市级“文化共享工程进基层”示范服务点(职工书屋)、162家市级“文化共享工程进基层”优秀职工电子书屋。
  深入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成功举办了绍兴市第七届全民读书月活动。
  三、 抓生产,促精品,文艺创演硕果累累
  按照《2007-2010年全市文化精品创作规划》积极实施全市文化精品工程。
  1、文艺精品创作再创佳绩
  精品剧目创作好戏连台。创排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绍剧《八戒别传》等精品剧目。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是继越剧明星版《梁祝》之后打造的第二部经典越剧名剧,吸取了原版《五女拜寿》的精华,在灯光、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使表现手法与剧情更加融合。该剧在第八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闭幕式上进行首演。绍剧神话剧《八戒别传》的创作集中了目前国内戏剧界的精英,用现代人的审美重述戏剧经典,为绍剧猪戏未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为绍剧“西游记”系列神话剧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于10月19日在绍剧艺术中心首演,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和戏迷的喜爱。
  绍剧现代戏《生命的飞翔》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曹禺剧本奖”提名奖。绍剧折子戏《智激美猴王》参加浙江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浙江省传统戏剧展演,荣获“最佳传承奖”。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与评奖,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李慧娘》、嵊州越剧团《大漠骊歌》荣获剧目金奖,诸暨越剧团《珍珠传奇》荣获银奖,上虞越剧团《南风歌——舜的传说》荣获铜奖。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各专业剧团成绩斐然。绍兴县小百花艺术中心的《李慧娘》获得特别奖,浙江绍剧团的《生命的飞翔》、嵊州越剧团的《大漠骊歌》获得新剧目大奖,上虞越剧团《南风歌——舜的传说》、浙江绍剧团《八戒别传》、诸暨越剧团《珍珠传奇》获得优秀新剧目奖,新昌腔调剧团《红神》获新剧目奖。
  群文创作成绩突出。传统鹦歌调小戏《南瓜变奏曲》和莲花落《午夜电话》两个节目获全国第15届群星奖;舞蹈《鲁镇水娘》获浙江省群星奖舞台舞蹈比赛老年组创作、表演双银奖;小品《吃饺子》荣获“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作品大展”二等奖;滩簧《考村官》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舞蹈《富裕的日子像朵花》获邀参加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展演,荣获优秀表演奖。
  2、演艺品牌有效提升
  顺利完成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梁祝》全国巡行活动。两剧在参加了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节和上海世博会的展演后,一路经大连、长春、吉林、沈阳、哈尔滨等近10个城市进行巡演,是越剧进入北方市场的最大范围一次巡演。11月份,越剧明星版《梁祝》受邀出访法国,拉开全球巡演序幕,再创越剧辉煌。
  举办第八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本次大展演历时一个月,期间,来自沪苏闽浙四省市的10多家国内著名越剧团体上演了《红楼梦》、《玉蜻蜓》、《柳毅传书》等经典越剧大戏30余场,为广大戏迷提供了文化盛宴。
  “同唱一台戏·‘会稽山之夜’北京越剧大舞台”于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亮相,全年共有5个全国知名越剧院(团)参演,上演15台经典越剧大戏。不仅展示越剧风采,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也为越剧创造了“立足北京、走向世界”的平台。
  新编越剧《一钱太守》参加沪浙廉政文化精品交流活动,在上海演出4场,反响良好。
  继续实施绍剧进校园活动,在绍兴各高校巡回演出优秀绍剧剧目,在全市各中小学中演出绍剧折子戏。
  3、群文活动有声有色
  成功举办第三届绍兴市合唱比赛等群文活动。5月22日,绍兴市第三届合唱比赛在绍兴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市6个县(市、区)的10多支代表队近千名合唱队员参加了比赛,为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练兵。组织第五届乡镇文化汇演暨“十一五”群众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繁荣基层文艺创作。组织开展了全市乡镇(街道)文化员才艺大赛,提升了乡镇文化员综合素质。举办了绍兴市第二届青年歌手大赛,有18位选手分获美声组、民族组、流行组一、二、三等奖。举办“古镇风情”剪纸艺术展,共征集剪纸作品近400件。
  举办2500年城庆广场系列活动。举办“绍兴市首届排舞比赛”、“花团锦簇——市区群众业余团队文艺汇演”、“水乡社戏——群众文艺精品展演暨鲁迅文学艺术奖颁奖广场晚会”、“创业文化广场文艺展演”等活动,为城庆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发挥了全市群众业余团队、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在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四、 抓保护,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积极筹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并于今年7月正式落成,向公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1315平方米,共斥资200余万元。馆内集中陈列展示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分门别类地以文字、音像、图片、实物、模拟实景、现场演出等形式加以呈现,是绍兴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宣传平台。自7月13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超过2万余人,被浙江省社科联命为第三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申遗工作再添硕果。做好第三批国遗的申报工作,王羲之传说、乱弹、越窑青瓷等3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遗公示名录。至此,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达21项。开展第四批绍兴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评审工作,公布了34个绍兴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开展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设计制作了非遗招贴画,组织非遗招贴画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强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发布《绍兴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帖实施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市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行传承补贴。组织对传承基地的检查评比工作,评出市级一、二、三等传承基地。发出了《关于开展绍兴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绍兴市级文化生态区申报工作。更新“非遗”网络,加强“非遗”数据库建设。抓紧实施绍兴市第二批国遗项目浙江省保护丛书编撰工作,组织参加省厅组织的“非遗”论坛并作交流,我市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
  五、 抓项目,拓市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文化系统国办文化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电影票房收入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30%,观众70万人次。鲁迅影城全面完成全数字影厅改造工作。新筹建的上虞大通电影城于7月份正式开业,实现票房收入221万元,观众9.5万人次,迈出了我市电影产业向县城发展的重要一步。市文物公司全年收购文物533万元,销售文物900万元,实现利润62万元。新华书店全年完成销售7700万元,同比增长16℅,实现利润208万元,同比增长2%。孑民演艺广场主导绍兴演艺市场,演出333场,繁荣了绍兴演艺市场。
  市群艺馆、绍兴艺校、绍兴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了艺术类教育培训服务,扩大了社会影响,产生了经济效益。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起草了“十二五”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稿,重点推动文化新兴产业发展。配合市政协开展文化产业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已讨论通过。积极谋划城东新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动漫企业落户,现已落户6家企业。联合绍兴经济开发区、信邦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举办了绍兴市首届动漫节。组织70多家企业和个人参展2010年义乌文化产品博览会。成交金额528.2万元人民币、121万美元。
  六、 抓管理,促规范,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做好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全年共受理各类申请事项926件,已办结925件。以开展世博会、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文化市场保障行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全面加强日常监管,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截至12月,市直共出动执法人员1930人次,出动检查655次,检查经营单位3648家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80家次,办理一般程序案57件,其中已办结55件,在办2件,办理简易程序案22件,取缔无证经营场所(摊点)162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书刊)29853张(盒、部、册),罚款411800元,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好转。
  依法履行广播电视的政府管理职能。指导协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实现全年无重大播出事故。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和“三网融合”工作,全市模转数转换率已超过58.5℅。指导绍兴县的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与公安、安全、工商、城管等部门的配合,进行联合执法,打击非法安装地卫接收设施。
  强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完成了全市8家公开出版报纸、2家刊物和2个记者站的年度资格审检、评估,对35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进行了年检年审(通过312家)、完成市区238家印刷企业、92家企业报的年检与印刷许可证换发工作。全面完成全市218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年检登记换证;实施对全市98家企业报的审读工作,编辑出版《报刊审读简报》22期。对500余名经营者进行法规培训,召开28家内部刊物主编人员工作会议,促进出版物的规范管理。全市5家企业软件正版化工程基本完成,一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正版软件先进单位。继续开展“扫黄打非”行动,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市场,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组织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开展绍兴市“十佳”“十优”印刷企业和单项奖的评奖表彰推荐活动。推动企业提升印刷产品质量,有2件作品获得第八届中国包装印刷产品质量金奖,3件作品获得银奖,3件作品获得铜奖。
  七、抓中心,促稳定,专项工作全面完成
  服务中心、服从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协调配合工作,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
  积极配合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文广系统干部职工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世合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全系统400余名干部职工在世合赛前后,人均加班志愿服务达7个工作日以上。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暗访巡查测评期间,又有12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志愿服务,连续2天2夜参与网吧巡查,协助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为我市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佳绩做出了积极努力。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组织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行政审批处和广播电视管理处等三个重点岗位评议的处室和单位,认真分析评议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整改意见并扎实进行整改。组织好机关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群众走进新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加强“非遗”保护与做好文化工作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文艺队伍到基层,开展行风热线“走进上虞道墟、服务基层群众”专题活动,收到当地群众广泛好评。注重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制订节约用电的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公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各项规定,局机关厉行节约的几项统计指标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加强信访工作。全年处理重点信访9件次,回复率100℅。成立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对列入市信访积案的对象,注重做好化解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综治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与市直单位签订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开展各项综治工作,落实监管职能,杜绝安全隐患。全年,按时办理市长热线电话交办件78件,“12318”举报投诉电话14件,按时办结率100%。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违反计划生育的事件,没有超生超育。
  八、 抓改革,促提升,文化队伍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局党委坚持贯彻《市直管理部门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班子团结协作,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按照《干部任用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2010年新提拔局机关中层正职1名,直属单位副职4名。先后印发《关于对市直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助理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直文化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的用人管理。同时加强市直文化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选调公务员、引进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等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积极选拔推荐优秀人才。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干部工作文件,用党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举办市直文广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专题研究“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思路、对策。认真抓好全系统党员干部的学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先争优、全民读书月,开展学习何亮、学习杨七明、开展读书感悟征文比赛等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重点组织好“岗位奉献当先锋”承诺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指导市电影公司、图书馆、艺校党组织开展“公推直选”换届工作。做好组织培养发展工作,选送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脱产培训。做好党外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好发展新党员入口关,全年吸收预备党员6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6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积极抓好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局主要领导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惩防体系建设与局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落实到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与9个直属单位和9个职能处室负责人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文化广电出版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坚持、一起总结、一起考核,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阳光政务,把好集体决策关。严格执行政府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顺利完成各直属单位比赛场馆修缮工作,为世合赛如期举行提供了坚强保证。
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引进服务新理念,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合到具体工作中。全面规范服务行为、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完善服务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积极推行阳光政府,坚持办事内容、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纪律“五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优化服务手段,改善服务设备,逐步实现申请远程化、资料无纸化、审批网络化,有效促进行政审批工作的全面提速。
                                
编辑:(dc)
信息来源:市文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