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绍兴基本情况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口以南,全境介于北纬29°13′36"至30°16′17"、东经119°53′02"至121°13′38"之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东西长130.03km,南北宽116.86km,海岸线长40km,总面积为8256km²。
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西部、中部、东部属山地丘陵,北部为绍虞平原,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全市最高点为位于诸暨境内海拔1194.60m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最低点为海拔仅3.10m的诸暨“湖田”地区,中部多为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绍虞平原平均海拔在5m至10m左右。在全市境域面积构成中,按地域性质分:陆域面积8031km2,河流海域面积225km2;按地域类型分:平原面积151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34%;盆地面积1604km2,占19.43%;丘陵面积2644km2,占32.03%;台地面积461km2,占5.58%;山地面积2033km2,占24.62%。
1、河流水系
我市河流众多,主要分属两大水系,钱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属钱塘江水系的主要有曹娥江、浦阳江和壶源江,属甬江水系的仅有姚江支河。
(1)曹娥江
曹娥江古名舜江。曹娥江流域位置介于北纬29°08′至30°15′、东经120°30′至121°15′之间,在水系上属于钱塘江水系,是钱塘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主流长197km,主河道平均坡降3.0‰,流域面积6080km2(其中曹娥以上4418km2)。主流澄潭江,流经新昌、嵊州右纳新昌江后称曹娥江,继续流经三界、章镇、百官,在新三江闸下游15km处注入钱塘江河口段。曹娥江主要一级支流(自上而下)有左纡江、小乌溪、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嵊溪、隐潭溪、下管溪、小舜江等,以长乐江为最大。曹娥江原东沙埠以下为感潮河段,感潮河段长度78km,其中上浦以上以径流作用为主,上浦以下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曹娥江流域主要属绍兴市境内,曹娥江在绍兴市境内集水面积5169.8km2,此外流域还包括天台县、余姚市、磐安县和东阳县的一部分。上述流域面积均位于曹娥江流域的上游,径流量除当地用水外均进入绍兴市境内的曹娥江流域。
(2)浦阳江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寿峰山蛇高岭南麓岭脚,河长150km,比降3.0‰,流域面积3452km2。自河源流经花桥折向东流经通济桥水库、浦江县城、黄宅,转东北流至浦江县白马镇后入诸暨安华水库,出水库至安华镇,右纳大陈江,再向东北流至盛家,右纳开化江,北流经诸暨市城区下游的茅渚埠,分东、西两江。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桥,左纳五泄江,经姚公埠至湄池与东江合流;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后,北流至大顾家附近小孤山右纳枫桥江,至湄池与西江汇合。东、西江汇合后北流出诸暨经萧山尖山镇,左纳凰桐江,经临浦镇,出渍堰山,折向西北流至义桥,左纳永兴河,流至闻家堰镇南侧小砾山与富春江汇合,入钱塘江河段,是钱塘江重要支流之一。浦阳江在绍兴市诸暨境内河长67.6 km,集水面积2183.9km2,主要支流有大陈江、开化江、五泄江、枫桥江、凰桐江、永兴河等。
(3)壶源江
壶源江发源于浦江县境内高塘,经桐庐新合,诸暨龙门,在富阳市桑园汇入富春江。全长102.867.6 km,集水面积760.9km2,其中属诸暨市内河长7km,集水面积108.5km2,
(4)姚江支河
姚江发源于余姚市四明山脉眠岗山(主峰687m)的西麓,至宁波三江口河长107.4km。姚江主流为四明江,亦称梁弄溪,在上虞市境内与四十里河在通明河下游会合后始称姚江。属我市上虞境内为虞甬运河和四十里河两部分,集水面积分别为382.18 km2和184km2,河长分别为9.3 km和14 km。
2、绍虞平原
(1)绍兴平原
绍兴平原位于钱塘江南岸,东邻曹娥江,西北与萧山接壤,西南靠诸暨,东南是绍兴平原与曹娥江支流小舜江的分水岭。绍兴平原包括绍兴市本级、越城区、绍兴县除王坛、稽东两镇以外的其他全部乡镇和上虞市东关街道、曹娥街道、道墟镇、长塘镇等,区域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绍兴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山丘区,面积约563平方公里;北部为平原,面积约776平方公里。
绍兴平原设计排涝标准20年一遇(三日雨量265.5毫米),主要排涝工程是新三江闸、马山闸,其设计日平均排涝流量分别为528立方米/秒和250立方米/秒,其他滨海闸、红旗闸、东江闸、迎阳闸、楝树下闸等中小型水闸的设计日平均排涝总流量为539.5立方米/秒。由于铁路、公路桥涵阻水和新三江等闸的河道配套工程尚未完成,实际排涝能力仅为设计的65%左右。
(2) 虞北平原
虞北平原面积385平方公里(包括海涂),耕地约43万亩。本区既受外江洪潮威胁,又有内涝隐患存在,平原内涝通过西大堤一号闸(设计排涝流量205立方米/秒)西排入曹娥江和通过世纪新丘(一期)新东进闸(设计排涝流量428.7立方米/秒)、二号闸(设计排涝流量101立方米/秒)、东港闸(设计排涝流量38.5立方米/秒)北排入杭州湾。
二、水利工程
1、水库水闸等
全市现有小(二)型(蓄水量10万方以上)水库554座,山塘2649座,总库容量136324.19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5座(汤浦、长诏、南山、陈蔡、石壁);中型水库12座;小(一)型水库62座,小(二)型水库475座;全市共建有流量大于1立方米的水闸727座,其中有大型水闸(最大过闸流量1000立方米/秒以上)4座:曹娥江大闸、上浦闸、新三江闸、高胡滞洪闸,其中曹娥江大闸是目前国内河口第一大闸,最大过闸流量达12850立方米/秒,重要中型水闸1座:马山闸,一般中型水闸(最大过闸流量100至1000立方米/秒)14座;全市共建有标准堤防323.19千米,其中100年一遇77.53公里, 50年一遇73.75公里,20年一遇136.68公里;标准海塘127.99公里,其中100年一遇62.2公里,50年一遇39.44公里,20年一遇26.35公里;小水电站350多座,总装机容量14万千瓦以上,机电排灌装机容量15.57万千瓦。
2、河道
全市河流共6759条,总长度为10887.065公里,水域面积294.786平方公里,其中省级河道2条(曹娥江和浦阳江),总长206.011公里,水域面积76.284平方公里,市级22条,总长210.422米,水域面积24.219平方公里,县级112条,总长887.131米,水域面积61.864平方公里。
3、海涂
(1) 绍兴海涂
1968年12月至今,绍兴县已围海涂面积14.29万亩,一线海塘全长33.31公里,其中新三江闸上游包括萧绍海塘、马山海塘、马海海塘全长11.93公里,防洪标准百年一遇,高程 9.13~9.50米,新三江闸至九三丘沿江海塘13.18公里,均已建成标准海塘,其高程为9.7~10.2米,防洪(潮)能力为50年一遇,口门丘北堤5.8公里、东堤2.4公里,计8.2公里,已基本完成标准海塘建设,防洪标准百年一遇,高程 9.7米,绍兴海涂已形成高标准封闭圈。
(2) 上虞海涂
1969年至今,上虞已围海涂15个丘,面积30万亩,余4万亩。海涂一线海塘总长40.62公里,其中沿曹娥江自七一丘起至九四丘海塘总长18.38公里的一线海塘,已建成50年一遇标准海塘,主要是七一丘、七五丘、七七丘、八四丘、九一丘、九八丘及九四丘的部分海塘;沿钱塘江的北线海塘,有13.44公里的海塘防御能力为20年一遇,主要是九四丘、九六丘海塘;有8.8公里的海塘防御能力不足20年一遇,主要是七四丘海塘。在建世纪丘、世纪新丘堤塘属过渡性临时堤塘,临时海塘长38.31公里。
三、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之和,再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53已立方米,两者重复计算量11.5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量63.78亿立方米。
绍虞平原北部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1.38亿立方米。其中绍兴平原北部海域(面积43.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0.27亿立方米。上虞平原北部海域(面积181.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1亿立方米。
按流域分区计,萧绍平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84亿立方米;曹娥江百官以上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82亿立方米,浦阳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48亿立方米,姚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58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