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概况】 2011年,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一主线,坚持“建设人才集聚城市、充分就业城市、社会保险全覆盖城市、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工作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绩,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春人才洽谈会】 2月12日至13日,绍兴市2011年新春人才洽谈会在市人才市场举办。本次洽谈会共有294家单位报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6000余个,均比2010年同期增加30%;进场交流人数6000余人次,与2010年同期持平。共达成就业意向3415人次,其中硕士14人次,本科1805人次,大专1367人次,中专(高中)229人次。
【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暨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 3月8日,由市人力社保局、市妇联、市工商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绍兴市2011年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暨庆“三八”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此次招聘会共有235家用工单位推出了近11000个岗位,规模为近年之最。所招工种有车间普工、收银员、餐饮服务员、行政人员、部门经理等几十种,学历要求从初中到大学不等。其中适合女性求职者的市场营销、商业服务、文秘家政类就业岗位达7000多个。招聘会共吸引了近7500人次求职者,其中七成是女性,3053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活动组织方还邀请了劳动保障、心理医疗等专业人士,现场为求职者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市第四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 4月27日,绍兴市第四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在市区举行。洽谈会上,来自安徽、江西、山西等11个省(自治区)的58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和绍兴市的113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主要涉及酒店管理、机械电子、数控、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汽车修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电子商务、旅游、幼师、文秘和市场营销等专业。有51家学校与91家企业签订了214份合作协议,有64家院校拟建立培训基地。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果展示暨人才夜市】 7月15日,绍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果展示暨2011年人才夜市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绍兴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果展示、2011年人才夜市和政策宣传咨询三方面内容组成。其中,人才夜市共有72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推出岗位1390个,涵盖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化学工艺、工商管理等专业。经过交流,共达成意向437人次,其中本科175人次,大专191人次,中专71人次。
【第九届“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 8月26日至27日,第九届“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在绍兴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76名博士,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力社保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骨干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活动。其间,全市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参会博士进行了人才科技项目合作洽谈,5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力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8位博士签订了合作协议。
【举办技能节】 8月26日至29日,2011年绍兴技能节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技能节是2011年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的组成部分,包括6项主要活动:一是表彰王阿牛等16名市第二批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二是对泥人宓等10家首批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授牌。三是召开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是由市公共实训基地牵头,开展区域协作的全市性专业法人团体,首届联盟共有85家成员单位。四是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技能大师成果展览。五是举行由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丽君教授主讲的“高技能人才与绍兴产业发展战略”主题论坛。六是举办2011年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
【大学生“村官”专场洽谈会】 8月29日,2011年大学生“村官”专场洽谈会在市人才大楼举行,68家参会单位共提供岗位400多个,350余名“村官”参加洽谈,达成意向159人次。
【第四届创业项目展示暨人力资源交流大会】 11月1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和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承办的绍兴市第四届创业项目展示暨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此次活动集创业项目展示、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典型事例宣传、创业培训报名于一体。参展的105个项目涉及餐饮、服装、玩具、礼品、网络服务、IT等多个行业。与往年不同的是,餐饮店不再唱主角,为年轻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占比明显提高。
同场举办的人力资源招聘会共有用人单位120家,提供岗位3600个。其中商贸服务型企业占参会单位数的40%,服装、印染型企业占30%,机械、电子加工型企业占20%,其他类型企业占10%。服装、印染、机械电子类企业招聘量较大,操作工、缝纫工、机床工等仍是需求较大的工种。进场求职者近2500名,以初中以上学历、25至35岁之间的人员为主,约108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省首批外国专家工作站落户绍兴】 12月20日,首批浙江(绍兴)外国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举行,市领导钱建民、阮顺泉、徐明光、解晓波,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宓小锋,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黎雯出席授牌仪式,为浙江省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设站企业授牌。(许晓艳)
劳动就业
【概况】 2011年,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把握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创业促进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91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7%;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2%;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04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市共有失业保险参保单位46196家,其中市区11926家;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99526人,其中市区272636人;征缴基金52322.07万元,其中市区16805.08万元。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71537.89万元,其中市区59325.04万元。同时继续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线的作用,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全市共有43644人(次)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其中市区21678人(次);支付各项失业保险费用8721.47万元,其中市区3863.01万元。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 年内,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全覆盖,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加强对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村级平台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村官重点培训农村常见就业问题的处理办法,对文书则重点培训各类业务操作流程。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台账。由于社区台账已基本成熟和完善,年内重点对村级平台的台账进行了统一布置,建立了政策咨询台账、职业介绍台账、岗位信息台账、技能培训台账、就业援助台账等5本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扎实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以平台工作人员为主体建立就业信息员队伍,做好辖区内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职业介绍和指导、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就业困难家庭走访、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等就业服务工作。至年底,全市共有174个社区已达到了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达标率为95%,有1502个村已经创建了充分就业村,创建比例为69%。
【以创业带动就业】 年内,市人力社保系统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扩大社保补贴受益范围,市区农村户籍45周岁至50周岁的女性、55至60周岁的男性首次成社保补贴对象。二是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最高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并实行贷款和贴息分离的扶持政策。同时,对高校毕业生网上创业或以其他灵活方式创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经营满一年的,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创业补助。三是中专、大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从300元提高到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60%;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则从每人每月500元调整为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80%。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50%。四是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经市创业指导专家评估进入创业项目资源库的项目,其提供者可获得一次性补助1000元。资源库中的项目被3人以上采用的,再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补助,并予以重点推介。
【组织参加技能鉴定79919人】 全年,全市共组织参加技能鉴定7991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技能鉴定12644名。市区共组织参加技能鉴定2956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鉴定4507人。全市培养新技师2992人,其中市区1705人。
【组织开展再就业和创业培训】 全年,全市共组织19384名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其中技能培训6112人。市本级共组织4346名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其中技能培训1442人。全市6818人参加创业培训,其中市区有4230人。(许晓艳)
社会保险
【概况】 2011年,全市人力社保部门以全力打造社会保险全覆盖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做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292.03万,新增21.5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6.9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总参保人数为191.88万,新增20.8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3.38%;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为89.95万,新增9.5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17%;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数达157.92万,新增16.80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4%;生育保险总参保人数为100.79万,新增15.2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05.40%。
【率先实现省市医保一卡通】 1月1日起,绍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医保一卡通,先后与杭州、嘉兴、衢州等地5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保异地联网结算,为全市参保患者异地就医提供了极大便利。省市异地就医合计发生医疗费用7583.30万元,刷卡结报4940.30万元。其中门诊40299人次,发生费用816.30万元,结报470.60万元;住院4049人次,发生费用6767万元,结报4469.70万元。同时,全市社会保障卡的制发工作已基本完成。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6月,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及做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及‘一卡通’的实施意见》,规定自7月1日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并启动全市城镇居民医保一卡通工作,使绍兴市成为全省首个实施三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城市。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实际,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分别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政策进行修改完善。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年内,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进一步提高,13.50万名企业退休职工因此受益,月人均待遇提高370.18元。市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1975元/月,居全省各市本级前列。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养老保障政策,提高了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和知青等参保群体的养老待遇。在医疗保障方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限额由2000元提高到4000元,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8万元提高到20万元,大病补助金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0%。
【解决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年内,市人力社保局根据省政府关于解决养老保障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相关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市区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市本级从10月开始受理相关业务,已为近4万人办理了参保登记。同时,出台《关于绍兴市区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市区国有及县以上集体企业在实行工伤保险统筹前的工伤人员及工亡职工遗属的有关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许晓艳)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概述】 2011年,全市民政部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已有98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实现全覆盖,福利床位达到22391张,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具有绍兴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初步形成。首次开展社会孤儿认定工作,启动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助老、助孤、助医、助学、助残等专项救助力度。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累计建成县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8个,避灾场所251个,可同时容纳8.96万受灾群众。福彩销售额破6亿元,福彩公益活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市儿童福利院共接待来访者212批次,接收捐赠物资价值308843.92元,接收现金捐款117173.45元。(过锦芳 赵斐)
【集中供养3399人】 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2733人,其中“户院挂钩”87人;城镇“三无”对象666人,其中“户院挂钩”23人。已集中供养3399人,集中供养率达100%。(阮丽清)
【提高低保救助水平】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及时启动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由人均年收入3500元以下扩大到4000元以下,最低补差金额从50元提高到60元,全市低保平均补差达到城镇318.50元、农村215.26元。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平均救助金额分别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74.42%和67.06%。到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6914人,其中新增5227人,取消3973人。年内,市政府发文明确建立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市区发放410万元春节慰问金】 年内,市民政局按每户1000元的标准向2010年1月20日在册的市区4108名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家庭救助对象(低保边缘户、因病致贫户、就学困难户)发放410.80万元春节慰问金。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年内,全市有152839人次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救助资金达6217.93万元。其中住院12557人次,救助资金3936.08万元;门诊140282人次,救助资金2281.85万元。其中,市区医疗救助98848人次,支出救助金1972.58万元。全年,全市90位困难群众接受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灾害性天气致损严重】 年内,以“6.16”洪灾为主的洪涝、低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738.62万元,其中农业损失96329万元。全市共有63.9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5.8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0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94万公顷,绝收面积2870公顷;倒塌房屋1276间,其中倒塌居民房屋857间。(汪乐乐)
【老人接收安置工作】 年内,市社会福利院有各类供、寄养老人205名,其中:供养老人108名,寄养老人97名。新接收安置“三无”供养老人6名,自费寄养老人53名;为31人办理供、寄养老人离院手续(含亡故人员)。2月,市社会福利院被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办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创新肢(智)障人员康复方式】 年内,市社会福利院重视肢(智)障人员的特殊价值需求,开展“启发心智”服务,依托“动手小制作”康复活动,成立“手工编织”、“文字书写”等适宜于肢(智)障人员参与的兴趣活动小组。推行援助与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在肢(智)障人员中发展一批“辅导员”,旨在激发智障人员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心智水平。(顾春燕)
【开设儿童特教部】 年内,针对不适合进入普通学校跟班随读的孤残学龄儿童,市儿童福利院专门开设特教部,聘请专业老师,实施特殊教育。将符合院外就读条件的17名孤残儿童,送入市区普通学校上学,确保学龄儿童接受及时有效的教育。
【抢救性康复惠及11名孤残儿童】 年内,市儿童福利院积极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共为11名残疾孤儿提供手术矫治和康复服务。其中,8名儿童参加智障、脑瘫、孤独症、语言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3人完成“明天计划”手术。
【接收安置弃婴39名】 年内,市儿童福利院共接收安置弃婴(儿童)39名,其中男孩13名,女孩26名。(赵斐)
【加强对福彩销售点管理】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组建市、县两级彩票管理站,覆盖全市福利彩票销售网点,统一推行星级站点评比、销售大厅规范化管理、投注站标准化建设。至年底,全市共有县级福彩工作站5个、销售网点470个、销售大厅6个、星级投注站50个。
【福彩销售破6亿元】 年内,全市共销售各类福利彩票6.5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市场占有率达62%,共筹集公益金近2亿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其中电脑票销售4.55亿元,中福在线销售1.30亿元,即开型“刮刮乐”销售7420万元。
【支出福彩公益金53万元】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广泛开展了“福彩三走进”和“福彩助学”等公益活动,开展公益活动10场,现场救助困难群众442人,资助困难大学新生30人,支出福彩公益金53万元。(诸建根)
【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0783人】 年内,全市有福利企业221家,实现销售收入228.30亿元,利润总额2.10亿元。安置残疾职工10783人,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1.98万元,年人均投保额5564元,全市福利企业资助社会福利事业资金1439万元。(沈传林)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共接受求助人员1886人(未成年人103人,青壮年1547人,老年人236人),实施救助1886人,救助率为100%。其中:提供食宿1886人;提供返乡车票519人;由救助站牵线或自己求职留绍打工3人;投亲靠友、找工务工、自愿离站170人;救治街头精神病、痴呆傻、危重病人914人次,治愈或病情稳定返乡7人;死亡2人;未成年人、精神病、痴呆傻、危重及老年人因家庭困难,无力来站接领,由救助站护送返乡的共96人;因不符合救助条件等原因终止救助的5人。因查找不到原籍、住所地而留站者累计88名。(李颖)
慈善救助
【概述】 2011年,全市各级慈善总会冠名基金从25亿元上升到27.50亿元,接收善款1.6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5.85万人,支出救助金1.02亿元。其中绍兴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064.9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80万人,支出救助金1600万元。
【“冬日暖阳”关爱农民工】 春节期间,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第六次联合举办“冬日暖阳·关爱民工爱心大行动”,确定了103名需要帮助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其中59名返乡过年者每人赠送一张返乡车票和一张2011年绍兴旅游年卡,为44名留守绍兴者每人赠送一份新年礼包和一张2011年旅游年卡。
【第三届“浙江慈善奖”占12席】 2月25日,第三届“浙江慈善奖”在杭州揭晓,全市有12个单位和个人荣膺该奖项。其中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亚敏、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亚丽、浙江中宝(系)企业集团董事长吴良定、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宝根、浙江华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苗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获个人奖;绍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越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机构奖;嵊州市慈善总会“慈善圆你大学梦”获项目奖;市志愿者协会、市机电厂退休工人何亮获“志愿服务奖”;浙江置业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妙川、市慈善总会“冬日暖阳”行动获提名奖。
【市慈善技能培训室成立】 为方便残障青少年接受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4月20日,绍兴市慈善技能培训室在市育才小学挂牌成立。首个残障青少年新天烘焙糕点制作技能班于当天正式开班,由育才小学选送的一批年满十八周岁的残疾青少年成为培训班的首批学员。
【“六一”系列关爱活动】 “六一”儿童节前夕,市慈善总会与团市委、市教育局、绍兴日报社、邮政储蓄银行绍兴市分行及多家爱心企业联合推出了八大关爱活动,包括:百名困难儿童“圆梦”行动;百名留守儿童“开启明亮”工程(赠送护眼灯及用眼知识宣传);慰问百名孤儿活动;慰问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活动;200名孤残儿童爱心观影活动;智障儿童“平安工程”活动;向大病患儿送上医疗救助金和关爱聋哑儿童活动。受益儿童达860多名,资助金额近40万元。
【“梦想”夏令营活动】 为使困难家庭尤其是外来建设者的孩子在暑假得到学业辅导和掌握自护知识,市慈善总会出资25万多元,向困难家庭青少年发放“慈善爱心培训券”,组织开展暑期“梦想”夏令营活动。活动包括:给1000名外来建设者子女培训急救和逃生知识,并每人发放自护教育书籍一本;给市区首批10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青少年发放青少年活动中心免费培训券;在越城区建立三个暑期支教点,由绍兴文理学院的大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农户学生进行15天的免费辅导。“梦想”夏令营活动也是市慈善总会实施“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有益探索。
【第二届绍兴慈善大会】 7月21日,第二届绍兴慈善大会在绍兴饭店召开。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总结回顾了五年来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授予绍兴世茂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22家机构(单位)、陈德根等20名个人“绍兴慈善奖”,授予丁阿良等85人“慈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7月,绍兴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副书记谭志桂任组长,副市长徐明光任副组长,28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县(市、区)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11月8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2011年全市慈善工作的情况,探讨了慈善工作未来发展方向。
【荣获六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8月26日,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办,凤凰网公益作为独家网络合作媒体的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在安徽芜湖发布。绍兴以97分的成绩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六星城市”称号,位列全省第二。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47亿元,支出慈善救助金5.0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0.57万人次,其中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18亿元,支出慈善救助金6388.1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06万人次。
【重阳节敬老助老活动】 重阳节期间,市慈善总会举办了助老爱老系列活动,向市直和越城区80周岁以上的近2万名老年人,每人赠送价值100元的老花眼镜一副,为市直500名家庭困难的老人发放慈善救助金,组织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开展“千名慈善义工进社区”活动,为2万余名老人提供服务,支出善款200多万元。
【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立】 10月20日,绍兴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市区稽山宾馆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理事会,市慈善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巧米当选为首任会长。首期会员主要是全市各级慈善总会、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间义工、爱心企业、慈善义工等。联合会重点开展包括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扶助残、赈灾救助、文化宣传、支教扫盲、青少年援助、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活动,并可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全年全市发展慈善义工队伍近万人,开展公益项目35个,组织公益活动208次,为10万余名服务对象提供了1.80万小时的义工服务。
【“慈善一日捐”接收捐款246万多元】 11月的第一周,是首个“绍兴慈善周”。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踊跃捐款,203家单位共捐款2465921.80元。
【“慈善情暖万家”活动】 年内,全市慈善团体组织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以赠送“慈善爱心券、慈善年夜饭、慈善慰问金、慈善慰问品、慈善助医金”形式,慰问各级各类困难群众32884人(户),支出善款1717.15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慰问5172人次,支出善款近350万元,规模为历年之最。
【“春暖我心”关爱外来建设者子女】 年内,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民政局、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开展“春暖我心·与外来务工者子弟手拉手”活动。以资助和结对的形式,向绍兴市区、绍兴县、诸暨市的200名外来建设者子女各送上500元助学金和价值100元的助学礼包。
【慈善助学1314人次】 年内,市慈善总会加强与学生家庭及所在院(校)联系,不断完善助学对象跟踪管理和服务机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受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与受助学生签订“爱心助学承诺书”,组织大学生义工活动等,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回报社会。全年,市慈善总会资助家庭暂时贫困大学生1314人次,资助金额196.08万元,其中资助大学新生117名,资助金额61.80万元。(任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