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13年绍兴年鉴 > 口岸管理

口岸管理

发布日期:2014-03-11 10: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海 关
  【概况】 2012年,绍兴海关审核报关单3.23万份,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68.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09%和3.35%。稽(核)查移交案件28起,案值4011.30万元;查处违规案件28起,案值1.18亿元;查处走私案件4起,案值13.14亿元。加工贸易合同备案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17%,内销征税4.81亿元,同比增长22.98%。至年底,辖区内共有A类企业1171家,AA类企业17家,分别占杭州关区总数的20%和17%,均位列杭州关区首位。
  【新嵊办事处开关】 12月25日,绍兴海关驻新嵊办事处正式开关。办事处位于新昌县七星新区,选址临近新昌省级高新园区和嵊州经济开发区,业务管辖范围包括嵊州、新昌两县市,开展的业务包括:进出口货物报关管理、审核和征税;加工贸易手续办理和监管以及转关查验等海关业务。嵊州、新昌两地的外贸企业可以就近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开通国际物流新通道】 年内,结合辖区实际,绍兴海关提出“认识好、行动快、措施实、宣传广”四点要求,并制定出台《绍兴海关全力支持绍兴市外贸出口增速保持12%以上的工作方案》。实施“东连西拓”,主动对接“四大国家战略”,加强与口岸海关间联系配合,开辟通过舟山港出口非洲及俄罗斯、通过新疆出口中亚国家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综合治税提升通关监管效能】 全年,绍兴海关量质并举,以部署开展“攻坚克难、综合治税”百日会战活动为契机,从增强全局意识、坚持量质并举、服务经济发展、挖潜税源企业、改善物流环境五方面入手,综合治税成效明显,两税入库35.95亿元。围绕强化实际监管、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分类通关改革。以实施转关无纸化、出口拼箱试点、关区直通关为抓手,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围绕海洋经济,大力推广舟山直通关模式,引导辖区企业开拓非洲、俄罗斯市场。深化新疆出口改革,探索公路、铁路联运模式,制定出台《绍兴海关公铁联运转关集装箱货物监管办法》。
  【审批减免税货值8391.88万美元】 全年,绍兴海关进一步加大辖区外贸形势分析频度、力度和广度。实施“大企业联络员”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文教科技四个领域实施减免税前伸服务。至12月,审批减免税货值8391.88万美元,减免两税6017.02万元,办理减免税抵押货款金额11.98亿元。
  【启动华都科技创业园加工贸易试点工作】 全年,绍兴海关以夯实业务基础、强化单耗管理、挖潜内销征税为切入点,在保持加工贸易量化考核指标关区领先的同时,成功启动华都科技创业园加工贸易试点工作,有效助推辖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年内,按照“保存量、抓增量、提质量”的思路,进一步巩固“千家高资信等级企业建设”工程成果。以“三查合一”、严密监管、精准打击为抓手,完善风险分析、引入中介、关警联动三项机制,搭建共识、协作、舆论三个平台,突出打击固体废物走私、电子行业低瞒报走私、出口骗退税及出口申报不实影响退税三个重点。(杜静丽)
  检验检疫
  【概况】 2012年,绍兴检验检疫局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主线,以实现检验检疫“四个新跨越”为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局检务大厅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检验检疫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局本部和下属三个检务窗口全部通过省检验检疫局标准化考核,在全省系统中率先实现窗口单位全达标。
  【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73283批】 全年,绍兴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73283批、金额777417万美元,比2011年批次增长3.15%、金额下降5.42%。其中,出境货物172424批、金额749099万美元,同比批次增长3.4%、金额下降4.45%;入境货物859批、金额2831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61%和25.5%。完成包装鉴定10799批,同比下降0.62%。签发各类原产地证59552份,签证金额257455万美元。其中,普惠制原产地证书25964份,签证金额108030万美元;一般原产地证16043份,签证金额69376万美元;区域性原产地证17545份,签证金额80049万美元。
  【检出不合格出境货物653批】 全年,绍兴检验检疫局共检出不合格出境货物653批、金额2479万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0.38%和0.33%;发现不合格入境货物200批、金额18290万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23.28%和64.59%。查验进境集装箱1168标箱,截获动植物有害生物306批182种,同比增长393.54%和378.94%,增长幅度为历年之最。截获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10批10种,同比增长400%,其中红火蚁、美洲豚草、长芒苋等为绍兴口岸首次截获,在辖区进口粮食加工厂和粮库还发现假高粱、长芒苋等恶性杂草。积极开展“双打”、打击“飞单”、报检休眠批稽查、国外通报调查、认证有效性检查等各项执法稽查,在打击飞单专项行动中,查获一起涉及买卖凭条1300余批、涉案金额达3亿元的飞单源头大案。
  【开展食品安全百日行动】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推进食品安全大宣传、大排查、大推进和大规范四方面15项工作,出动执法检查人员近200人次,检查企业50余家(次),检查进出口商品160批次,出口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6%,实现出口食品国外不合格零通报。在严格监管前提下,积极帮扶暂停出口企业在合格供应方评估、库存原料清理等9个方面进行彻底整改。
  【进一步加强重点敏感产品把关】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着力强化胶囊等动物源性产品监管,新昌“毒胶囊”事件后,经对企业的现场抽检,在该局出口卫生注册的9家胶囊企业抽检结果全部合格,无一涉毒和使用“白包明胶”。开展总量为6万吨的中央储备棉花入储检验工作,确保国家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推进进口麻醉机质量安全排查工作,发现110台麻醉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后,立即向省检验检疫局汇报,推动全省系统开展进口麻醉机专项检查,并迅速发起全市范围内进口麻醉机大整改。
  【全面推进绍兴特色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与诸暨市政府签署共同推动生猪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协议,以供港活猪养殖为示范,着手建立从养殖场注册登记、养殖设施管理、养殖投入品管理、动物防疫卫生管理和追溯标识管理的全过程监控,探索建立诸暨生猪养殖产供销全面监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深化诸暨大唐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大唐袜业示范区第二批7家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免费举办共性培训班5期,并制订“一对一”培育计划,有6家企业通过现场考核。
  【开展大宗特色产品风险分析和前瞻性研究】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加大进口服装风险监测力度,在进口婴幼儿服装中检出AZO(偶氮化合物)、甲醛等指标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向全国发出预警通报。自主开展对黄酒原料中的转基因成分、氨基甲酸乙酯、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等项目的风险监测,加强对潜在风险的前瞻性分析。提前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送有关绍兴黄酒普遍检出氨基甲酸乙酯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和黄酒行业的高度重视,为成功应对境外媒体炒作黄酒致癌风波奠定了技术分析基础。
  【新增电子监管企业583家】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以“提速、增效、减负”为目标,探索具有绍兴特色的电子监管模式,大力推进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快速通关模式。全年新增电子监管企业583家,累计达4330家,出口企业电子监管覆盖率100%。新增绿色通道企业29家,累计有101家企业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绿色通道资格。全年通过签发各类区域性原产地证帮助绍兴地区出口企业获进口国关税减免4000多万美元。
  【减免企业检验检疫费用2200.72万元】 年内,绍兴检验检疫局严格执行出口农产品减免检验检疫费、小微企业免收一般原产地证书费和四季度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减免政策,确保相关费用应免全免。全年合计减免检验检疫费用2200.72万元,5.54万批进出口货物受益,其中整个四季度免征收费1968.30万元。(王仲达)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