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600002577575G/2015-2174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15-08-3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绍兴市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5-08-31 17:3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绍兴市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及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绍兴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控制较大事故,力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指标控制情况

2014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除生产经营性火灾外)1526起,同比下降2.68%;死亡498人,同比下降9.78%;发生较大事故4起。各项指标均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进度内。

二、201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意见》精神,推动责任落实
    1、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8月8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绍市委发〔2014〕56号)公布发文,在省委“三体系一能力”框架下,细化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乡镇(街道)及各类园区安监队伍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明确乡镇(街道)安监员享受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积极探索向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下放安全生产执法权限。

2、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研究起草了《绍兴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关于加强街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专业安委会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
、提出“四化融合”“三位一体”两年提升工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开展“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防控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2年左右时间,到2016年底建成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社会化治理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属地管理、行业直管和综合监管职责清晰的新型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二)围绕改革创新,推动安全发展
   
1、开展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市政府成立了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开较大事故防控专题会议,根据《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13个部门(单位)的防控重点和责任分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非煤矿山领域,印发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铁腕打非防控较大以上事故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三大高危行业(领域)典型违法行为,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开展为期6个月的铁腕打非防控较大以上事故专项行动。目前,组织督查企业174家,发现隐患440处。
    2、加大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力度。越城区进一步深化2013年综合整治试点成果,开展以“园中厂、厂中厂、楼中厂”和出租厂房、仓库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全区共取缔“低小散”涉污企业182家;拆除违建厂房148.6万平方米;排查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1122家,责令改正738家,关闭取缔114家;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32家,排查安全隐患1445处,发出整改指令书945份。新昌县以“拆违法、查无照、除隐患、严执法、强基础、建机制”为着力点,开展“三合一”企业及“多合一”建筑安全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通过全面摸排,确定七星街道上礼泉村、南明街道挂帘山村区块为重点区域。自8月15日起,新昌县开展六大部门安全生产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县16个镇街196家生产经营单位已全面落实整改,分离、搬迁集中住宿企业17家,自行停产迁徙企业22家,取缔人员密集场所无证幼儿园9家。

3、深化事故防范创新工作。柯桥区在去年开展印染行业防中毒窒息事故防范创新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有限空间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并把有限空间范围扩大到印染、水务、黄酒、市政工程、地下管网等领域。按照局部探索、形成模式、全面推广的步骤,督促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做好试点经验在辖区内的推广工作,将简明、管用、易操作、可推广的事故防范有效模式在全区印染行业内加以普及和应用。
    4
、实行危化生产企业网格化管理。通过对企业生产区域或生产过程进行网格划分,明确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区域和安全管理职责,实行“定岗、定责、定员”,构建以安全生产属地管理为主、纵向分级负责、部门横向按责监管、网格人员责任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水平。
    5、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在全市安监系统行政审批标准化创建成果基础上,试点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归零清理”工作。通过受理取消、划转、下放等方式,局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缩减幅度达50%。扩大柯桥区审批改革试点,把省局下放的三个审批事项改革扩大至其他区(县、市),及时跟进业务支持和指导,切实做到放得下、接得好,实现监管到位、责任到位。积极推动烟花爆竹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实施扁平化改革。全面梳理“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职责权限,推进依法行政。

(三)围绕重点工作,改善安全秩序

1、开展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融合推进工作。着力开展一般工矿商贸领域标准化和诚信机制融合推进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实行标准化评审“一票否决”、“亮分亮牌”制度,规范安全标准化评审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矿山企业标准化创建“回头看”活动,督促企业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经营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危化企业三级以上达标170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三级以上达标12家,矿山企业三级以上达标37家,工矿商贸企业二级达标企业190家,三级达标企业2458家,达标率为90%。
    2、开展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工作。今年,绍兴市上虞区被列入国家级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上虞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5大工作目标、3项工作任务和19项工作措施,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的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为攻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定期印发工作简报,通报攻坚工作进度。
    3完成《绍兴市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报批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实施《绍兴市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要求新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进已规划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聚区,积极推动现有区域外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禁止设立风险不可控或与地区应急救援力量、物资和器材不匹配的建设项目等规定。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优化化工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化工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安全、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安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的化工行业总体布局,保障城市以及化工行业整体安全发展。

4、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绍兴市集中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绍市安委〔2014〕10号),先后召开全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牵头单位联络员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安监局局长为副组长,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打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铁腕打非防控较大以上事故专项行动方案》,针对10大典型违法行为开展为期6个月的铁腕打非专项行动。同时,结合油气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治理、粉尘企业安全检查、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全市共组织执法检查组4439次,检查企事业单位和场所14232家次,开展“四不两直”暗查暗访261次,责令停产整顿企业35家,关闭取缔企业56家。
  (四)围绕基层基础,强化安全保障

1、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起草了《绍兴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以安全生产企业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全覆盖、多方位、明职责、能考核”的信息化综合工作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实施监控、动态管理,为安全生产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特别是加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并对绍兴黄酒集团等市属企业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备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浙江漓铁集团和绍兴平铜矿山专业救援队伍被省安监局确定为4级(省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为辖区和周边地区提供矿山应急救援支撑,两支专业救援队伍分别获得20万元和15万元省级应急救援专项资金补助。
    3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格培训考核,建立全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监考员库,积极推进无纸化考试系统建设。严把高危行业负责人、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关,积极做好一般工贸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全市共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406期,考核合格发证25390人。安全宣传方面,围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以安全生产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摄影比赛、知识竞赛、咨询日、安全生产现场行、应急演练等活动。副市长杨文孝在绍兴日报发表题为“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写在全市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之际”的署名文章,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属地管理”同时,以新《安全生产法》修订实施,省、市《意见》出台为契机,在绍兴主流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工作方针政策,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全年共在绍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投放公益广告365条次,在广播电台滚动播放3285条次。
    (五)围绕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局党组坚持领导带头、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开门整改,有序推进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工作任务。通过信函、网络、电话、座谈、调研等途径,征求到各方意见建议259条(442条次),制定5方面整改措施22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全局安监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2014年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行风效能建设责任,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党风廉政学习教育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提效能。

三、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2015年,绍兴市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四化融合”“三位一体”防控治理体系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促提升,抓重点、控风险,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不突破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数,杜绝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调整和规范行业监管责任,构建安全生产监管新格局。

1、加强党委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制定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明确各级党委及其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和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加强党委在安全生产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党委与政府班子成员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2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推动以区(县、市、开发区)为主体的各级属地监管职责,加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类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协调、指导、监督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全面落实行业直接监管职责。出台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专业安委会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领域及所属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推动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各专业安委会相关部门直接监管责任,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职责。

4、全面落实综合监管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同级行业管理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督促责任落实。调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结构,强化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考核,定期考核评估,严肃问责追责,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

5、完善安全生产考核问责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指标,建立安全生产定期点评、综合督查、专项检查、暗访暗查等工作机制。在对区、县(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基础上,制定对县级安监部门的系统内部考核办法,激发基层安监部门工作积极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状签订方式,以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的方式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细则,对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的实施范围、对象和程序进行具体规定。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系统化、法制化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以生产区域或工艺流程划分,明确并落实岗位、班组、车间安全生产职责。依托信息化手段,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制度,结合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隐患分析、排查和治理。建立规范、持续、有效的工作程序,推动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扩大安全生产达标创建覆盖面。着手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标准,使规下及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扩大创建覆盖面。

3融合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安全诚信等级评估分类,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和黑名单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与工商保险费率、银行信贷、项目审批、资金扶持、评先创优、安全生产许可、执法检查挂钩。

(三)夯实基层安全监管能力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大、中、小三级监管网格,推动安全监管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转变,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1、科学划分网格。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队伍,依托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整合盘活基层资源力量,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2、配齐网格管理人员。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为原则,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自然村为单位划分责任区,构建大、中、小三级网格。建立各级网格监管队伍,充实专业人员。要齐抓共管,落实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人、行业监管人、综合监管人和被监管人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属地管理、行业直管、综合监管互补、互动、互促和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一体化责任体系。

3、落实网格管理职责。根据网格划分,将日常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级网格人员明确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做好检查和监管工作,实现网格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切实做到工作到人、职责到人、责任到人。

4、理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依法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力争2015年6月底前全市区、县(市)级层面职能全部划转。加强全市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将职业卫生监管融入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四)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

以执法监察为源动力,倒逼企业推进标准化建设、事故隐患排查整治,逐渐形成企业委托专业中介机构技术服务为主的社会化安全服务模式。畅通舆情和举报投诉渠道,形成立体化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1、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以标准化建设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构建政府、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良性互动的安全生产治理机制。

2、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督。积极畅通舆情和举报投诉渠道,完善12350举报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巡视、暗访暗查、人大政协监督、媒体监督等社会化监督工作制度。加大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力度,加大对群众举报事项的查处力度,并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批评。

3、加大社会化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以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五进”和职业卫生宣传活动,弘扬安全文化。加强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力度,努力营造学法、知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依法治安水平。大力支持发展社会化安全培训服务机构,积极推行“无纸化”考试方式,严格考核把关,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以安全生产企业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全覆盖、多方位、明职责、能考核”的信息化综合工作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实施监控、动态管理,为安全生产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准确、详实、实时更新的企业基础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定期与市场监管部门、财税部门、统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比对,做到企业全覆盖。融合网格化监管和企业隐患排查自查自报自改制度,建设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加强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整合公安、消防、建设、市场监管、质监等安委会成员单位资源,全方位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

(六)提升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效能

依托信息化手段,创新执法方式,实行分类管理、跟踪执法,加强执法检查精准度。加强综合监管,督促行业质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行业安全。

1实行分类管理、跟踪执法。依托安全生产企业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自报工作开展情况,对重点执法对象、重点关注对象和重点服务对象分别实行重点执法、重点抽查和社会化服务的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2实施观摩式、交叉式监察执法。全面实施观摩式执法,从现场观摩、制度观摩和实效观摩三个流程,向参加观摩的企业现场展示专家排查隐患、安监机构监察执法全过程。全面推广交叉式执法,统筹调配各区、县(市、开发区)监察执法人员,借助安全生产专家技术力量,跨地区开展执法行动,既提供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平台,又提高监察执法实际效能。

3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充分发挥专业安委会协调督促作用,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全面加强对道路交通、生产经营性火灾、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城市管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职业病防治基础工作,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摸底,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推进依法治安,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信息来源:市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