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城,很少有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最早的古城——禹王城。传说,这里是当年舜帝给大禹封帝之地,大禹就是在这里定都安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计471年),开启了华夏民族新纪元。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禹王城就在如今的山西夏县,虽然风雨数千年,都城已是断垣残壁,但华夏文明的原始烙印在这里却无法磨灭。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文物局局长文东雷表示,从目前所留存的禹王城遗址考证得出,禹王古城面积13平方公里,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仅存9000余米城墙、禹王青台和大量文化遗存。
因夏建城,因城祀禹,因禹立庙。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后人就在青台上为大禹盖庙塑像,屡废重修,供奉祭祀。《山西郡县释名》中这样记载夏县:“县城北十五里有夏城,传禹所筑。今谓之禹王城。城内有青台,高百丈。”《山海经·涑水》中这样写道:“禹取涂山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如今,禹庙没有了,只剩下五亩大残垣断壁的夯土台基。
文东雷介绍,对夏县禹王城的考古发掘一直没有中断过,遗迹的发掘并不局限在现存的禹王城范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多次调查、钻探和挖掘,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主要在古运粮河两岸和太原三门峡公路南、北两面。发现的遗迹有灰坑、陶窑、水井、道路及半地下式工作面等。出土文物特别丰富,有许多类型的陶罐、盆、筒瓦、板瓦、瓦当、砖、货币、铁渣、鼓风管残片、炉渣及各种陶范、陶模等。瓦当有半瓦当和圆瓦当,圆瓦当分卷云纹和有“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文字的两种。砖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毋饥人”方形文字砖。陶范、陶模多为西汉时遗物,有礼器陶范、五铢钱陶范及四铢半两陶模等。
1975年,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遗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时还有一些铜器。这对夏县为禹王城的考证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证明。1988年,禹王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去年,运城大禹古镇开门迎客,这为当地大禹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新篇章。
(注:运城市夏县文物局对本文有贡献。)

大禹古镇

夏县禹王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