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碑
毗邻湘江、文物古迹众多的湖南长沙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这里有着古老厚重的墨香,是一个寻幽访古的好去处。关于岳麓山的故事要从上古“神禹开疆”说起,至今山巅之上的禹王碑仍然向世人讲述着大禹的治水功德。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禹的故事在湖南大地广为流传,大禹精神在这里被传承和弘扬。
禹王碑是岳麓山厚重文化的见证与象征,其位于岳麓山顶,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直径约0.16米,碑文形如蝌蚪,似篆非篆。相传洪荒时代,天下被洪水淹没,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洪水。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古名)立下石碑,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被称为南岳衡山的“镇山之宝”。在文物保护界,其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而岳麓山的这块禹王碑是宋代嘉定年间由南岳衡山岣嵝峰摹刻而来,距今80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南岳衡山岣嵝峰的禹王碑是我国最古老的名刻,一度消失在漫长岁月的尘埃中,让很多史学家为之抱憾。不过记者从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获悉,这块失踪千年的禹王碑在2007年终于找到了。据现场考证,其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周边的环境与史料吻合,基本可以认定确属失踪千年的岣嵝峰禹王碑。目前,该遗址已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文物部门正在开展禹王碑原址、原碑的进一步确认工作,整理破译禹王碑文字。
大禹治水而天下定,民生安。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源泉和精神家园,三湘大地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继承和弘扬大禹精神。
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麓山景区管理处景点管理科科长胡滔滔介绍说,岳麓山禹王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的开发已经列入了管理处议事日程,管理处已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方案。“我们希望通过开发,进一步挖掘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大禹治水的精神,打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和远古文化的研究基地。”
“近年来,我们长沙正在全面实施‘碧水’行动,在艰苦的治水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和气魄。”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李增加说,长沙历来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系的完整性、水体的流动性、水质的良好性、生物的多样性等建设方面,并重点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成效显著。
据了解,在弘扬、传承和践行大禹精神方面,湖南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不少人主动加入到治水志愿者团队中,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治水,参与治水,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让湖南的水更碧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