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羌部落”演出图
史载“大禹出西羌,生于西川之石纽”。石纽就在今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作为大禹故里、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赋予这片土地丰厚的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众多有关大禹降生和成长的文化遗迹,而且大禹祭祀习俗也是长盛不衰,大禹治水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形成了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禹羌文化。北川也因此成为华夏子孙寻根拜祖、访古探幽的圣地。
“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人们对大禹的仰慕之情与日俱增,他的功德泽被后世。在大禹故里北川,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形式的大禹祭祀习俗。”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静说。
相传农历六月初六是大禹的诞辰日。每到这一天,在北川禹里镇,羌族同胞们就会身着民族服装,抬着猪、羊和水果、五谷杂粮等祭品,表演极具羌族特色和魅力的民俗歌舞。用这样的方式顶礼膜拜,祭奠大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六),中国水利史研究会把北川禹里和绍兴禹陵列为大禹祭祀地。北川禹里石纽村和绍兴禹陵村签订友好协作村落协议,会稽山风景区也与北川羌城旅游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两地因为大禹结缘,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交流协作,弘扬大禹精神,共同传承大禹文化。
这些年来,作为大禹故里的北川,通过多种形式大力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川开始组织各类专家深入开展大禹研究,经过长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一大批大禹及夏文化研究的著作。这些研究从对大禹出生地的研究拓展到对大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造福万民的民族精神的研究;从对大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发展到对整个华夏文化的研究;从对大禹及夏代史学的研究发展到对古代民族学、水利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禹文化。北川还多次举行全国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及“禹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等学术活动,对大禹文化及其蕴含的大禹精神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将大禹与羌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禹羌”文化品牌。

北川大禹像
“我们正在积极打造‘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的区域品牌形象,通过全域旅游发展等,全力打造文化和旅游发展引领区和国内知名的禹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成为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北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静说,“5·12”特大地震后,大禹精神被传承和发扬,大禹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爱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