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发改委(粮食物资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22M/2017-1599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17-06-2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市发改委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7-06-23 10:3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和特点,全面实施“清单式”管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个方面都取得较好成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投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全年有效投资完成2882亿元,同比增长11.6%,超过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定《绍兴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方案》,修订有效投资考核办法,召开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动员部署会,把有效投资总体目标、结构目标、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县(市)、市直各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二是加强项目推进。编制全市重点项目计划,安排全市重点项目631个,制定每个项目的推进方案,明确每个重点项目的按季形象进度、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月通报投资完成进度和项目开工情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631个重点项目已有6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97%,比计划多开工45个项目。编制实施全市域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全年完成投资99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4%。城市轨道交通、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西线工程、排涝配套河道托浚工程等重大项目提前获批。三是保障要素资源。我市新增省重点项目58个,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入库54个,已争取到用地指标1.6万亩,列全省前三。已累计获准发行企业债券4只58.9亿元。“绍兴城投”3年期3亿美元企业债券在香港正式发行。争取到国家、省各类补助资金1.7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1.3亿元。另外,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出台了《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

  (二)战略谋划和思路研究不断深化。一是认真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经七届七次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并经报请市政府,1月29日率先在全省出台《“十三五”规划纲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布局全市“十三五”发展蓝图;3月21日,印发“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通知(绍市十三五规划办(2016)2号),要求各责任主体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五年规划与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衔接。21项重点专项规划与16项一般专项规划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印发,形成了完整的“十三五”规划体系。二是加强经济监测和运行分析。《2015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报告》经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2016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16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计划》已印发实施。每季度开展经济监测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起草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三是开展专项规划编制。为了进一步优化全市域空间开发,组织编制了《绍兴市生产力布局规划》,成为省内地级市首创。完成《绍兴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会同市规划局做好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选址;完成《绍兴高铁北站-东站沿线发展规划研究》,由市府办制定下发2016年高铁沿线发展工作责任清单,按照清单推进各项工作。

  (三)区域统筹取得较大突破。一是推进三区融合。成立了三区融合发展协调小组,制定《2016年三区融合工作清单》,建立三区融合发展协调工作规则,定期制订、通报牵头责任单位月度工作计划安排和推进落实情况。截至目前,38项工作清单较好完成,无论是群贤路东延等基础设施,还是公交一体化等民生工程,都得到有力推进。二是推进嵊新区域协同发展。制定出台《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纲要》,根据省政府批复下发的《试点方案》制定并印发2016年工作责任清单,目前28项任务已全部完成。3月底开通一条嵊新区间公交,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杭绍台高速公路嵊新段、杭绍台铁路嵊新段、金甬铁路前期正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嵊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项目流转和企业迁移政策》,确定嵊新区域十大产业协同重点平台,明确嵊新两地产业协同发展中的税收分成和利益共享政策。下达《嵊新区域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方案(试行)》, 构建12项指标在内的嵊新协同发展统计指标监测指标体系,为加强对两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效的评估监测提供统计体系支撑。三是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按照省里要求,出台了绍兴市级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了省市县三级联创,积极争取省级特色小镇,有9家进入省创建和培育名单。全市33家特色小镇完成投资367亿元。确定了特色小镇年度考评办法,建立了部门结对联系特色小镇制度、统计监测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组织召开了全市特色小镇现场会,参观考察了杭州等先进地市小镇做法,全面总结和部署了工作。此外,还谋划了国科小镇、万丰航空小镇等一批新型特色小镇,梯度培育的特色小镇布局基本成形。

  (四) 产业转型发展有新作为。一是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下发了2016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分解了 2016年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下达了2016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修订完善了2016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及服务业有效投资考核办法。编制完成了《绍兴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绍兴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等。印发了绍兴市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方案,柯桥区成功列入省服务业强县(区、市)培育工作试点。组织开展服务业“百项千亿”工程、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和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并对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及集聚示范区进行了动态调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81.16亿元,同比增长6.9%;服务业投资1551.59亿元,同比增长18.5%;服务业占比达46.3%,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制定了《2016年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发布了2016年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计划;2016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6项,总投资54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提出健康制造、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服务四大领域十大重点;发布生命健康产业成长型企业名单,共有50家企业入库。起草了《绍兴市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生命健康制造业规上总产值390.54亿元,增长7.7%;生命健康服务业产业部分限额以上主营收入115.3亿元,增长22.9%。三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制订《绍兴市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参加军工产融项目对接峰会、中国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大会及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等军地对接活动。摸排梳理了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第一批示范企业与第一批重点项目计划已下发,有两个项目已获得国家产业基金支持(产业类),支持总额为2.91亿元。四是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印染产业提升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职责分工以及工作要求,2月1日以绍政办发〔2016〕8号文印发实施。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的操作细则》。此外,牵头开展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全市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进度。全市共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944台,超额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

  (五)越商回归和内资招商成效明显。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战略,成立招商选资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积极与中科院、阿里巴巴、浙民投名校、名企、名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洽谈投资项目20余只。制订“精准招商”方案,成立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个招商小组,实施定点招商举措。强化全市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良好的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配合,努力在全市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良好氛围。年初制定了2016年度招商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市、开发区。制订2016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招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链项目。组织召开第六届越商大会,16个协议总投资160亿元的重大回归项目现场签约。开展“越商回归领头雁工程”,初步确定50名“领头雁”候选人。全市越商回归实到资金295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只。此外,制定并部署了援疆援藏援青、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和山海协作2016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各项援建资金均已安排落实到位。

  (六)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制定实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计划,对改革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牵头单位、改革任务与时间进度,细化举措,落实责任。面上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12项、面上继续深化的改革项目17项、点上推进的改革项目6项均顺利推进。二是扎实推进公车改革。研究制定车改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后报省车改办批复。根据市领导“严格按规定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搞特殊”的要求,9月上旬批复了各区、县(市)的车改实施方案, 9月10日实现市县同步封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公车保障平台运行基本平稳顺利,新的车贴标准已经开始执行,车辆收缴、司勤人员处置等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牵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绍兴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六方面88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诸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获省发改委批复。四是稳步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指导、协调各区、县(市)制定完成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与实施细则,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并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地见效。重点推进柯桥区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试点、诸暨市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新昌县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等一批省级县域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七)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价格管理方面,贯彻落实新版浙江省定价目录,削减政府定价项目幅度48%。按照上级价格部门规定,及时做好企业用天然气、电价等价格调整工作,减轻企业负担6.6亿元。公布了41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规定清单之外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不得收取,列入清单的经营服务收费一律按下限执行。按照国家要求,完成污水处理费调整工作,达到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按照市区融合的要求,完成公交票价票制改革。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1967件,办结1882件,办结率95.7%。粮食流通方面,全市按照稳定小麦和早稻订单、尽力扩大晚稻订单的要求,及时制订出台全年粮食订单收购政策,预计全年落实粮食订单14.5万吨以上,比上年增加5000吨以上。全市地方储备粮规模达到38.56万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三年增储任务17.51万吨。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协调,及时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分解落实省下达考核任务,制订考核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突出重点,抓好检查督查,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责任制年度考核任务。信用建设方面,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公开披露481条失信黑名单。

  此外,还牵头抓好经济秩序大整治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牵头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河长制管理,与北京西城区、杭州都市圈合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中心工作。全年办理市领导批示403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71件。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央、省、市都将召开党代会,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市发改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抓实抓好“拆治归”各项工作,补齐短板、拉高标杆,努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取得新实效。

  1、扩大有效投资。印发实施2017年度全市重大项目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重大前期项目攻坚计划;下达2017年全市扩大有效投资任务,与各区、县(市)、市直各开发区、市级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进一步优化《绍兴市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确保全年有效投资增长10%以上。编制好绍兴市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督查,确保696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00亿元,开工率达到90%以上。组织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大力营造投资氛围;认真跟踪督查,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及时入库。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机制,按照《绍兴市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办法》,研究制订相关管理意见的办法,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加大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和企业债券申报力度,确保各类资源要素争取额不低于全省总量的1/10。

  2、抓好发展谋划。依托绍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按照整合提升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四类区域,制定118个乡镇(街道)差异化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3月底前完成《绍兴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草案)》,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4月底前编制好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市政府下达;完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机制,开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部门联席会议,按季度形成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完成新常态下绍兴地铁经济发展策略研究、新常态下绍兴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对策研究、新时期建筑业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课题。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制定2017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年度工作计划,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35项目重点改革任务,抓好每个区、县(市)一项省级试点和一项特色改革工作。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督促协调,及时开展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根据省车改办部署,6月底前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会同民政部门,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会同市机管局、市国资委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围绕提高失信联合惩戒实际效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扩大黑名单披露和联合惩戒覆盖面,在10个以上行业领域实施失信黑名单制度并开展联合惩戒。启动建设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完成15个以上主要部门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提高信用监管的智慧化水平。

  4、促进越商回归。制订2017年度越商回归目标,分解目标任务,完善越商回归月度通报,季度督评和年度考核办法,确保全年到位省外资金305亿元,增长10%,力争增长15%,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只。深化“越商回归领头雁”工程,充分利用在外商会和越商平台,开展越商回归专项招引活动和组织在外越商回乡投资考察活动。充分发挥四个定点招商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越商回归、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列出重点招商产业、重点招商区域、重点招商对象清单。协助制订产业投资及项目招引相关政策,编印2017年度《绍兴市重点项目推介资料汇编》,为越商回归和招商引资工作服务。制定《绍兴市2017年度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市)和市级有关部门;安排落实省计划外市定援疆、援藏、援青项目经费和山海协作、对口支援重庆涪陵援助资金。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明确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开展年度考核工作,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9%、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组织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百项千亿”工程,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260亿元以上。制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等八大重点行业2017年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召开服务业推进会议。深化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重点推进柯桥省级服务业强区试点工作。实施新一轮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全市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宣传推广工作,力争 100家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50亿元以上。完善各区、县(市)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市级部门工作交流制度,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统计监测,健全服务业季度形势分析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情况季度通报和相关课题调研工作。

  6、推进区域统筹发展。三区融合方面,按照“同城化、一体化” 和“三统”目标要求,着眼市区全域深度融合为方向,制定下发推进三区融合发展2017年度工作清单,安排4大类45项关系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功能性、创新性、普惠性的重点项目与重点政策。深化市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入实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一盘棋工作。实行三区高中段生源指标互换,实现部分统筹招生等。嵊新协同方面,深化嵊新区域协同发展省级试点,制定下发嵊新区域协同发展2017年工作责任清单,落实嵊新产业协同发展项目流转和企业迁移政策,加强综合保税区申报,加快金甬铁路、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嵊新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上虞—新昌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新增开通一条嵊新区间公交线路。特色小镇方面,按照省政府《指导意见》要求,优化完善特色小镇规划和创建方案,认真做好向省推荐申报工作,争取我市更多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和培育名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组织召开全市特色小镇创建现场推进会,实行特色小镇三级联创,重点抓好黄酒、袜艺、酷玩、e游、花田、智能装备、越剧等33个特色小镇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推进小城市综合改革,实施小城市培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抓好店口、钱清、崧厦、枫桥、甘霖等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

  7、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制定2017年生命健康产业工作清单和生命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计划,围绕健康制造、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服务四大领域,加大体制改革和项目投入力度。全年实施生命健康产业重点项目70只,总投资58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力争年度投资增长10%以上;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修编完善并发布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建第一批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编制并发布军民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军地对接活动,达成3个以上军民融合合作项目;实施20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新增5家军民融合企业,军民融合产值增长10%以上。

  8、抓好能源工作。抓好全市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牵头工作,确保2017年全部淘汰改造10蒸吨/小时及以下锅炉,完成省里下达任务。根据省里要求,制定分解年度计划任务,抓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推进。加快推进上虞—嵊州—新昌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建成投运。做好全市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隐患“滚动式”排查整治、安全保护管理联动联防、第三方施工行政许可等重要机制。

  9、优化价格管理。加强价格监测与调控,维护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超过3%。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我市价格机制改革,严格执行《浙江省定价目录》,实行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动态化管理。贯彻落实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大高能耗行业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降低企业负担。推进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巡游出租车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市场化取向推进巡游出租车运价改革。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费政策,实行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贯彻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持续加大价格检查力度,维护价格市场正常秩序。高质量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确保满意率全省前三名。

  10、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切实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协调工作,及时分解落实考核指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安全责任制年度考核任务。抓好粮食收购惠农服务,全年落实粮食订单14万吨。完成10万吨储备粮轮换任务,确保全市38.56万吨地方储备粮库存安全。完成全市7个新建粮库建设任务,推进粮库信息化提升项目建设,新增储备仓容23万吨,进一步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政策措施,扶持粮油龙头企业,完善粮食产业经济统计,力争实现粮食产业总产值超70亿元。

编辑:(市发改委)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