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13Q/2018-318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18-01-1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文字号: |
2017年,全市文广工作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两个高水平”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着力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综合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新的成绩:绍兴市“文艺专家门诊”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创意奖。绍兴市喜获“第四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称号。绍剧《绍兴师爷》、明星版越剧《梁祝》、“越乡越韵”等三个剧目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越剧《屈原》作为全国越剧界唯一入围剧目参演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嵊州竹编作品组荣获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金奖。全市专业演员中,1人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5人荣获第27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
一、夯实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1.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推进省公共文化重点县建设,启动了越城区、新昌县公共文化建设两年提升计划。根据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和年度工作清单,加强工作督查、实地核查,有力推进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面积达标、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自助书屋、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全年全市新建图书分馆15家、文化分馆54家。有101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面积达标且正常开放,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面积达标率86.3%。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确保全市所有低保户家庭免费享受有线数字电视。完成中央电视台无线数字节目覆盖工程补点工作。通过有线数字音频,新增2套免费广播节目,总量达到12套。
2.惠民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全面实施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镇街文化中心开放时间基本达到42小时以上。绍兴图书馆创办全市首个少儿公益性国学培训。绍兴文化名人馆正式开馆,受到好评。文化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截至12月底,全市共组织送书下乡13万余册、送戏下乡1300余场、送电影下乡2.6万余场;开展组织“绍剧周末剧场”38场次、“广场电影”124场次、“越州讲坛”155场次、文化走亲活动72场;“好书天天荐”活动成功荐书2.8万余册次,被评为“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3.惠民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绍兴市文化馆“文艺专家门诊”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创意奖”,全国仅十个,系浙江省唯一项目。以“文化+互联网”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绍兴市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目前,绍兴市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通过了定级评审、安全测评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市公安局颁发),目前正在试运行;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开展微信“扫码阅读”活动,全年数字资源读者访问量达624万余人次,进一步推广了数字阅读资源;全市各类政府采购文化惠民演出高潮迭起,仅市本级就达到464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乐园进一步形成。
4.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圆满举办201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仪式。举办“首届中国越剧春晚”,总票房突破100万元,观看观众近7000人次。举行第二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暨中国越剧戏迷网上活动,15个省市千余名戏迷参加现场活动,上百万戏迷参与线上互动。组织开展全市“全民大舞台,越乡民星汇”系列活动,配套举办初赛、复赛等群文展示、展演比赛20多个。此外,还举办了第十五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绍兴市大学生电影节、全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50余项)、绍兴市民营剧团折子戏大赛、绍兴市青年演员基本功大赛、绍兴市排舞大赛、绍兴市合唱比赛、绍兴市器乐大赛、绍兴市小戏小品征集大赛、绍兴市乡镇文艺汇演等全市性比赛、活动30多场。
二、立足出人出作品,文艺创作成果有新突破
1.梅花玉兰竞相绽放。柯桥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张琳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市戏剧梅花达到9人次10朵,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柯桥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国家一级演员陈飞荣获第27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绍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章金刚荣获主角提名奖,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王浩爽、杨钦锋、朱丹贤荣获“白玉兰”新人主角奖、配角奖、新人配角奖,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累计荣获16个“白玉兰”奖,成为上海“白玉兰”奖的传奇。
2.剧(节)目创作成果丰硕。绍剧《绍兴师爷》(创排)、越剧明星版《梁祝》(巡演)、嵊州市“越乡越韵”(巡演)等三个项目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越剧《屈原》、《袁雪芬》、歌曲《我们村嫂》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越剧《屈原》作为全国越剧界唯一入围剧目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并作为浙江省唯一推荐剧目参加了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会演。莲花落《传代碗》、《一只堂鼓》荣获第六届浙江省曲艺新作汇演大赛创作、表演金奖。绍剧优秀剧目《于谦传之两袖清风》应陕西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厅要求,赴西安参加秦腔节展演,获得一致好评。
3.戏剧新秀崭露头角。全市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角逐浙江省2017“新松计划”青年演员戏曲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荣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金牌数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绍兴艺术学校学生参加2017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学生技术技能类)“艺术专业技能(中国舞表演)”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参加“浙江省职业学校阳光学生才艺展示演出”荣获唯一一个“最佳才艺奖”,我市10名学生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三、加强保护体系建设,非遗传承发展成效显著
1.加强非遗基础保障。制定出台《2017年绍兴市各区、县(市)非遗工作考核办法》、《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星级考核评定办法》,有力推进了全市非遗工作整体发展。加快推进非遗场馆建设,全市已建成开放5个非遗馆,柯桥区新非遗馆项目已立项并启动建设,新昌县非遗馆启动了建设前期工作。指导全市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完成市本级4个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017年共申请到国家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130万元。对29个省级项目开展了“八个一”保护措施自查、互查工作。
2.完善充实非遗保护项目。绍兴市喜获“第四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称号。全市11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项目数量并列全省第三,我市省级非遗项目达86个。全市6家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7人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23人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举办了绍兴市非遗业务骨干及传承人培训班,全市百余名同志参加。
3.强化非遗传播服务。制定《绍兴市关于做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宣传工作的方案》,与绍兴电视台等三家绍兴市主流媒体合作开展非遗专题片拍摄,至12月底已完成拍摄17集,播出13集,社会反响良好。组织开展国家级传承人调研,我市论文荣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组织开展了2017年绍兴市非遗集市活动,72个非遗项目亮相,3天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举办了绍兴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第六届“绍兴师爷讲故事比赛”、第三届元宵节系列活动、越韵雅集活动、水乡社戏展演、庆端午裹粽子比赛宣传展示活动等40余项,开设手工技艺体验课96场次。
四、加大产业调研服务,文化产业融合进一步推进
1.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举办“第二届绍兴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作品评选、颁奖、展览和文创设计论坛等形式,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本次大赛共征集作品630件,其中创意类418件,产品类212件,两类作品各评选出阳明奖2件、元培奖5件、树人奖8件、优秀奖25件。指导举办“2017第三届中国·绍兴水城动漫节”系列活动,参与人次达4.68万人(按门票统计),动漫衍生品展销总交易额467.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4%,活动呈现出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一体的新态势。
2.推进文化产业服务工作。加强文化产业调研,走访联系文化企业,开展产业服务。推进越剧演艺产业发展,积极争取越剧发展的扶持政策,为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落实了5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初步建立了政府采购、项目资助、场次补贴等财政投入机制,为越剧公司的做大做强和越剧演艺产业的培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组织绍兴32家文化企业参展第12届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获展会组织二等奖及7个工艺美术奖和创新设计奖。积极参与市政协牵头的“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课题和规划研究。积极参与市发改委牵头的《浙东大运河(绍兴段)文化带建设专题研究》,并起草了“浙东大运河绍兴段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绍兴古城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研究”。起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绍兴方案》和《绍兴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思路谋划(2017-2022)》,为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五、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
1.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围绕平安护航党的十九大,文明城市复检,全国、省、市“两会”以及我市各类重大节会活动等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和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安全保障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共出动文化执法检查15566人次,检查出动21962家次,场所违规227家次;举报(督查)受理51件,属实案件35件,不属实案件9件,其它案件7件;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17件,办结案件217件,警告136家次,罚款874600元,停业整顿5家次,吊销许可证3家次,没收非法所得58704.34元,没收违法物品1142个,重大案件6家次,移交2家次。通过严格执法,确保了全市文化市场平安有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举办“4.26知识产权日”宣传周进校园系列活动,向学生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500册,绿书签48900张,文化市场普法手册1000册。
2.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梳理了涉及改革的审批事项70项,通过明确办事指南,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到12月底,涉及行政审批改革的70项事项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群众办事便捷性和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3.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市扫黄办查办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12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77人,涉案金额达1500余万元,其中6起重特大案件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联合挂牌督办,受到了中央、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书面表扬,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同志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葛慧君同志的高度肯定。
4.有序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制订下发《2017年绍兴市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绍兴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考核细则》、《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推进全市机关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举办市县两级机关单位软件正版化培训班,市直各机关单位及各区、县(市)相关人员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截至12月底,市直各机关、事业单位90多家单位预装办公软件7026台/套,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率推进度居全省各地市前列。
5.全面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映。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广播电影电视安全工作要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和培训演练,强化责任,加强监测,圆满完成了“春节”“两会”“一带一路峰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金砖会议”党的十九大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任务。指导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对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及互联网视听节目等进行实时监测,截至12月底,已监测安全播出预警短信共计80条3227人次,并在重大活动期间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市文广局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党的十九大安全保障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绍兴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1.戏曲演出成对外交流新亮点。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越剧明星版《梁祝》,亮相第24届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演出现场,以独具魅力的演出在中东欧的土地上掀起了一股“越剧风潮”。组织绍兴文艺团队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开展“丝路江南”专场演出,展示中国丝路文化。柯桥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先后赴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进行演出交流。“国遗·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应邀赴香港大会堂剧院专场演出,首次出访获得圆满成功,赢得香港观众广泛赞誉。
2.越剧巡演为越剧“金名片”增添成色。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越剧明星版《梁祝》赴加拿大进行演出,开启了明星版越剧《西厢记》、《桃花扇》在国内及美洲、大洋洲、欧洲等三大洲近百个城市百场巡演的序幕,宣传弘扬中国越剧艺术。完成了越剧《青藤狂歌—徐渭》首轮全国巡演,遍及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7个省、自治区和18个城市,受到2万余名观众好评,央视戏曲频道和全国各地媒体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越剧《青藤狂歌—徐渭》、越剧《袁雪芬》完成首轮全国巡演,历经15个省26个城市。巡演期间,通过播放宣传片和举办特色展览活动,推介绍兴越剧,展现越剧艺术魅力。央视戏曲频道和全国各地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戏曲为代表的文化品牌活动日益成为对外交流的新亮点。
七、优化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效率执行力有效提升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动员、推进学习,强化督查;组织从严治党、打造文化铁军、建设“文化浙江”专家辅导,扎实推进“文化绍兴”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积极推进系统“勇立潮头创新业,争一流当标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系统单位共查问题33项并制订相应整改措施。举办党的十九大代表施洁净同志“砥砺奋进,文化强国”专题报告,畅谈大会盛况,分享大会成果,凝聚奋进共识。协调落实局党委“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和基层支部直属组织生活会。认真落实一月一提醒,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地抓好机关周一政治学习。完成局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网上学习任务。
2.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学习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学习交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反腐教育片《镜鉴》。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开展38名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考核和民主评议工作,开展作风建设季度明查暗访,推进工作。扎实推进直属单位班子领导和局机关处室长以上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制作廉政档案37份;认真开展直属单位廉政风险排查,制订措施,防范风险。认真推动局主要领导、3个直属单位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认真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的跟踪、督促和情况周报工作,处理8件来信来访的接访处理和3件纪检信访线索查核。组织系统公职人员出国(境)证照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开展系统领导干部社团兼职情况调查和规范工作。
3.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职情况的全面考察,完成届期有关党建、干部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总结、干部选拔任用“两评议一报告”。认真做好直属单位5名试用期干部的考察;组织落实17名参加公务员三年学法培训。完成市直系统10名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全国、省代表推荐考察工作。完成局机关7位处室长的轮岗交流及8位副处长、处长助理(含挂职人员)的岗位调整和转任。先后推荐申报省五个一批人才1个,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个,国家级文化名家1个。认定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个,省级重点文化创新团队2个。引进社会高层次人才(中国戏曲梅花奖)1个。组织举办1期全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在市直文广系统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调研活动,共征集调研文章38篇,评选出优秀调研文章18篇,并举办“优秀调研文章表彰暨成果交流会”,有力促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