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子昂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改革落地掷地有声,社会治理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全域推进……过去的2017年,诸暨以发展新理念激活发展新动力、开创了发展新境界。
时针拨回2016年12月29日,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根据诸暨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锚定“打造全面小康标杆县市”的目标定位,明确了“一加快、两确保、五提升”的总体布局。
“一加快”: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两确保”:确保提前实现“四翻番”;确保经济综合实力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五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实力、开放创新的发展动力、城乡均衡的统筹能力、美丽宜居的生态魅力、和谐共享的社会活力实现新提升。
宏伟蓝图绘就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市委常委会科学回答了要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往哪里走、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诸暨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厘清了盘子、布好了棋局。
统揽全局
新旧动能同频共振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坚定不移地用好破立结合的辩证思维,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集聚两篇文章,放大新旧动能同频共振效应,增强转型升级动力,加快全市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
“珍珠养殖场减少了,珍珠产量少了,珍珠价格和品质反而提高了。”山下湖盼发淡水珍珠养殖公司总经理詹新良回想珍珠退养专项整治行动,十分欣喜地看到山下湖珍珠产业从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的“美丽经济”华丽蜕变,碧水清波与珠光宝气相得益彰。
大唐袜业加快向袜艺小镇转变,以袜艺为图腾的风情小镇婀娜多姿,引领了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风向标;金属加工业脱胎换骨,全面开展电镀、熔铸、小铜炉等行业园区化、集中化改造……
过去一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袜业、珍珠等六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8%;工业强市排位由2015年的全省第七跃升至全省第三。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6.1%、23.7%。
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培育集聚,项目始终是最直接的抓手和最永恒的动力源。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牵住项目“双进”这一牛鼻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抓项目推进和引进,催生出与日俱增的发展动能。实到市外注册资金218.5亿元,同比增62.1%;累计签约落地“大好高”项目108个,超年初目标154.3%;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实现“浙商回归”127.6亿元。诸暨发展大会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517.6亿元;民间投资总量持续位居绍兴之首。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曾经低成本扩张、粗放式增长、资源型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生态化、高端化、智能化,以要素驱动的转型升级新路径是实现诸暨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项目签约落户、建成投产,必将成为诸暨未来发展、转型的动力支撑。
改革破局
经济社会活力迸发释放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深层变革,以改革换取体制机制、市场机制优势,破解产业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社会活力,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题中之义。
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将改革强市列入“四大强市”鲜明工作导向之一,改革强市成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实施。突出改革牵动,着力在制度供给上求突破的“诸暨路径”愈发明显。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市场活力。紧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契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持续发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统筹抓好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等改革任务,坚定不移打好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组合拳”,努力以集成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因资金链断裂向法院申请破产后的浙江友谊特种钢有限公司,其两条合金钢生产线在停产3年后,近日正式恢复生产。重整后,公司又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全部达产以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利税可达10亿元以上。友谊特钢破产重组成功是诸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经典案例,为全市乃至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龙头提升政府活力。围绕群众办事,把“一证通办一生事”作为诸暨特色改革的金字招牌来抓,“一证通办”经验做法还在全省复制推广;围绕企业投资,纵深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一次受理、一并办理”改革,率先实现工业投资项目“全流程跑一次”;围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构建“群众点菜、后厨配菜”的“中央厨房”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法人事项一码通用”改革,创新推广“容缺受理”、“广而告之”、预约办理等做法,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
目前,“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7.4%,329个事项实现“零上门”;209个涉民事项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办理,“一证通办”直通村口;投资总额95.1亿元的162个项目享受到承诺制改革带来的新速度。
——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引领提升社会活力。我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继续深化镇乡(街道)“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等。平安诸暨、法治诸暨建设深入推进。
过去一年,五类恶性案件、刑事警情和命案发生数持续下降,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6%。
开创新局
“北承南接”孕育新型都市区
眼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锚定“打造全面小康标杆县市”这一目标,诸暨以非常的视野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以非常的举措加快县域向新型都市区转变。
过去一年,经济转型、城市发展、区域竞合波澜壮阔。诸暨打开胸怀、抢抓机遇,在对接环杭州都市区、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开放融合发展进程中频频发力,抢占先机、拔得头筹。
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北承南接”,深化开放创新,开启了“两个高水平”建设新征程,按下了“跳出诸暨发展诸暨”的快进键。过去一年,诸暨几乎以每月一个新动作的频率推进“北承南接”、加速融合发展。产业接轨方面,依托开发区、临杭产业园、解放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诸义产业联盟自由港等战略性平台,累计引进“北承南接”项目161个、实到注册资金64.2亿元。
“现在萧山那边的企业想进来的很多,再给我3000亩地,一个月就能消化掉。”、“再给我2000亩地也不够用。”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园区规划论证会上,尝到“北承南接”战略机遇甜头的部分镇乡负责人吐露“幸福的烦恼”。这充分说明了“北承南接”战略推进对产业集聚、项目落地的发展红利正在释放,新旧动能转换沉淀的效应将愈发突显。
过去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道路更整洁、交通更畅通、街面更有序、城市更美丽、斑马线前车辆更文明……一切发生在身边的可喜变化,是因为诸暨以测评总成绩同类城市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成绩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对外展示城市形象最具含金量的“金名片”,让百万暨阳儿女无比自豪。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三改”189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面积191万平方米,创成全省首批“无违建县(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一批留得住乡愁、引得来游客的景观式镇村蔚然成风。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谋项目、促开放、优环境,还是重统筹、抓治理、保平安、打基础,每一场都是硬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一场场硬仗中锤炼了作风、净化了民风,展现出超一流的精气神,汇聚起开创诸暨发展新境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赵娟
信息来源:诸暨市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