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例生态树葬完成

发布日期:2018-04-04 13:2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诸暨日报全媒体报道

  首席记者 毕竹韵 通讯员 张伟恩

  近日,璜山镇桐巢村生态树葬区里举行了一个简洁又庄重的树葬仪式,据了解,这是2008年殡葬生态改革以来,我市首例以树葬方式安葬的逝者。

  没有过于繁琐的仪式,也没有鞭炮花圈等传统的祭祀用品,近日,记者来到璜山镇桐巢村生态树葬区,看见一棵树下,深约1米,长宽约0.5米左右的小坑已经挖掘完成。随后,家属将红布包裹的可降解骨灰盒慢慢放入坑内,掬一把土,完成了逝者生前的遗愿。整个仪式简洁,却不失庄重。据了解,这是2008年殡葬生态改革以来,我市首例以树葬方式安葬的逝者。

  此次树葬的老人今年75岁,名叫朱大启,生前为璜山镇的低保户。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中,希望通过“以树为家,花草为伴”的生态殡葬方式,回归大自然。

  “老人生前家庭条件不好,靠政府帮助生活。当时,他就说去世之后,不想大操大办,用简单的方式安葬。”璜山镇武装部长蒋金涛说,他们知道后,和家属进行沟通,最终决定用树葬的方式,完成老人最后的遗愿。

  朱大启的家属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也考虑过海葬,后来还是选择树葬:“想念他的时候,来看看这棵树,就像看见他一样。”

  “树葬,是一种以植树代替造墓和骨灰存放,把骨灰埋葬在树下,地面上可安放小型纪念牌,不形成坟头的新殡葬方式。它将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人们离世后入土为安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市民政局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徐国彪说,树葬选用的是可降解的骨灰盒,随着时间推移,骨灰与骨灰盒一起在泥土中自然分解,融入泥土中。

  据了解,多年来,我市提倡节地生态葬法,倡导市民移风易俗,为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截至目前,已有31人选择海葬,1人选择树葬;登记申请海葬的为25人。全市已建成镇、村级节地型生态公墓7个。

  为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我市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徐国彪说,近年来,我市出台《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节地生态安葬实行奖励补助,“凡诸暨市籍公民死亡后采用海葬、树葬、深埋、撒散等不保留骨灰安葬方式的,每例奖励5000元;对骨灰实行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及格位存放等不占墓位,只留小型碑记的节地葬式,每例奖励2000元。当然,上述节地生态安葬必须在公墓指定区域内进行。” 


责任编辑:侯雯雯

信息来源:诸暨市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