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体育局 > 计划总结

绍兴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8-06-07 23: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10年,全市体育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民健身条例》,树立“理念更新,措施更实,步子更稳,成效更好”的新体育发展观,力求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体育人才“五位一体”的大体育发展中有新的建树,努力推动绍兴市体育事业的新发展。为扎实做好新一年全市体育工作,现制订绍兴市体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市群众体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体育创强要有新进展
    体育创强和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助动力,有利于改善农村体育工作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我市体育创强工作要继续加大力度,力求新的突破,力争创建省级体育强镇 8个,省级小康体育村 200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20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个,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1个,市级体育特色村10个。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二)群体活动要有新声势
    2010年我市群体活动要着力做好两篇文章,一要注重发挥本级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抓好社会影响大、市民关注度高的大型活动。重点组织好第十三届万人登山活动、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千人迎新健步走和绍兴市第五届体育节。二要进一步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各类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按照“体育生活化”的理念,科学整合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创设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展示、年年有高潮的全民健身氛围。
    (三)健身指导要有新加强
    做好市民体质测试工作,加强跟踪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完成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充实绍兴市国民体质数据库,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市民体质状况。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定期向市民开放,进行免费体质测试,开出运动处方,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成立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库,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2010 年计划培训1000名以上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以征战亚运、省运、省首届体育大会,筹办市运会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运动成绩要有新突破
    一要重抓备战参赛工作。要善借我市运动员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的惯性,因势利导,加强指导,抓实训练,争取有更多的绍兴籍优秀运动员参加第16届亚运会,并取得优异成绩。要抓好第十四届省运会、省首届体育大会的赛前集训工作,从训练场地、器材装备、资金保障、伙食营养、伤病恢复、激励措施等方面精细考虑,分析利弊得失,研究对策措施,确保我市在省运会和省体育大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二要重抓市第七届运动会筹备工作。要密切与承办单位新昌县的联系和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把市七运会办成检验我市体育发展成果的一次盛会。三要重抓第十五届省运会申办筹备工作。2010年是第十五届省运会申办年,申办成功后,要尽快制定筹备工作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具体任务,落实相应措施,确保筹备工作有序开展。要拓展空间,增设项目,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完善业余训练布局,为树好东道主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二)体教结合要有新特色
    进一步重视“体教结合”工作,充分发挥“体教结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密切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寻求教育部门的更大支持,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要让各级体校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使体校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同步提升,从而增强体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利用体校教练资源优势,加强对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的指导,探索“市队校办”业余训练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竞技体育水平。
    (三)人才培养要有新成果
要努力创新运动员选材模式,加大运动员选材力度,设法增加训练点,加强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有效推进科学训练和实战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级青少年体育比赛,组织开展各项目的全市比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进程,确保业余训练出成果,出尖子,积极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后备苗子,为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上树好绍兴东道主新形象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培养引进工作,通过引进、培训、帮带、上挂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一步改善教练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三、以培育体育产业、拓展体彩营销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后劲
   (一)体育产业要有新发展
    抢抓发展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力度,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体育产业,做大做强我市体育经营企业规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体育消费服务。积极鼓励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重抓漂流、滑雪等特色项目。严格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监管力度,严格履行前期审批和监督检查职责。
    (二)体彩销量要有新提升
    围绕如何提升体彩销量这一主题,加强体彩宣传营销力度,充分发挥县(市)体育部门的积极性,将体育彩票渗透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创新销售方法和手段,确保体育彩票单机销量、总销量和体彩人口的稳步增长,确保销售额突破3亿元。强化县(市)体育彩票管理站职能,加强专管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ISO9000标准化服务
    (三)赛事组织要有新亮点
    要善于总结办赛经验,不断提高办赛水平,积极引进、精心组织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有规模、有市场的体育比赛,努力创出一批影响力大、上座率高的赛事品牌,在满足市民体育欣赏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绍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将重点承办好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这一品牌赛事,力争世界杯皮划艇马拉松比赛落户绍兴,继续办好全国男子排球联赛、国际荷式篮球邀请赛、全国荷式篮球锦标赛等重要赛事,让市民在家门口有赛可看。此外,要指导各体育协会、场馆单位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市民参与度较高的比赛,丰富市民的业余体育生活。
     四、以强化建设、规范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我市体育设施整体建设利用水平
    (一)场地设施要有新改善
      一要抓好市本级重点工程。积极、主动地配合市城投公司做好市奥体中心(体育公园)建设工程的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市水上运动中心易地重建工程,加快市体校综合训练馆工程建设。二要指导各县(市、区)围绕体育创强目标,搞好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使之与全市体育场馆设施规划总体布局协调一致,满足全民健身、业余训练和承办赛事的需要。三要鼓励和指导新建小区、企事业单位建设小型、多样的体育场地设施,寓健身于工作、生活之中,创设良好的体育生活环境。
    (二)场馆运行要有新规范
    对现有的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进行梳理整治,进一步明确委托经营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妥善处理好相关历史遗留问题,规范制度,加强监管,使委托经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道路。督促相关场馆单位提升场馆运行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杜绝和减少市民对场馆开放的各类投诉,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三)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要有新机制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抓好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工作,在2009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放市区学校体育设施,建立起协调配合、开放补偿、安全保障、社会舆论监督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的有序、安全,真正方便群众健身,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五、以塑造体育系统良好形象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各级体育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教育培训要有新思路
    以成功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新的起点,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思路,进一步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技能学习、拓展学习,力求学习培训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继续坚持干部每周政治学习、党员每月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专题学习等制度,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认真组织参加机关公务员教育网络学院的学习和市管领导干部专题辅导讲座,举办市直体育系统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
    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将科学发展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体育系统的具体行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和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加大培训交流力度,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系统作风效能建设,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雷厉风行、敢打硬仗、实事求是、注重落实的良好风气,加大对工作的执行力度和督查力度,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崇廉尚廉”要有新氛围
    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警示教育,加大对领导干部诺廉、述职述廉、督查考核、民主评议、经济责任审计、谈话诫勉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全系统进一步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干净办事、规范办事,守住底线、筑牢防线,树立体育部门的良好形象。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