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今日绍兴

政府支持和引领嵊州民间工艺传承发展

发布日期:2019-05-06 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嵊州民间工艺,意匠生辉,巧夺天工。木雕、石雕、根雕、砖雕、嵌雕等技艺精湛。嵊州泥塑、嵊州紫砂、戏剧服装、竹刻竹雕、网眼花边、竹艺装潢、花木盆景等精彩纷呈。

  嵊州民间工艺,源于流淌在剡中大地的魏晋风尚和六朝隐逸文化。王羲之的书法,戴逵父子的雕塑、绘画和音乐,支遁的玄理,许洵、孙绰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等所构成的文化基石,使文脉传承活力充盈,得以负薪构堂,继往开来。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因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而成就。而继承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强有力支持。

  一直以来,嵊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嵊州艺术村改造完成,以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为主,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嵊州易地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9.7亿元。目前,入驻嵊州文创园的文创企业和工艺大师工作室等已达140多家。嵊州文创园的建成,使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和整合,根雕、竹编、泥塑、紫砂、仿古木雕等嵊州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传承。

  2014年,嵊州市出台《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培育的实施意见》,专门设立了总额为5000万元的园区培育提升专项资金。去年,嵊州市政府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中包括对优秀民间艺人实行政府补贴等多项政策。在嵊州职教中心开设了根雕大专班,政府给每位学生提供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成立了由竹编工匠组成的竹编艺人传承班,每年在竹编企业中挑选20名年轻人,由竹编大师进行技能辅导。近年来,在剡山小学等建立竹编传承基地5个。

  近年来,嵊州更是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民间工艺发展。去年年底,首届中国(嵊州)“雕圣杯”根雕大赛在嵊州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50名选手参赛,有60多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亲临观摩,成为根雕界一大盛事。而去年12月26日落成的投资5000万元的嵊州文创主题馆更是有着标杆性的意义。之后,泥塑、根雕、竹编等传统工艺精品相继在文创园展出,供人们欣赏。嵊州民间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得到发扬光大。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嵊州民间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嵊州全市从事民间工艺的人员已达4000余人;至2018年底,获得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的有近300人,其中工艺美术师155人。据统计,目前嵊州民间工艺花色品种达8000余个,年产值超过2亿元。嵊州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中国根艺之乡”,在全市已有的96个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工艺美术类项目占46个,代表性传承人65名。

  独特的文化基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嵊州这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处处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人文景观和人文故事。它如同一条从过去流淌到未来的人文之河,留住了城市的记忆,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嵊州民间工艺,吐露着剡中山水的灵异之韵,闪烁着越乡人民的智慧之光,似花团锦簇吐露芬芳。嵊州因民间工艺而风雅,因民间工艺而锦绣。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