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条河淤泥有多厚,该不该清?以前的做法是根据目测与经验观察,基本确定后再由测绘单位进行河床断面测绘,计算需清淤方量。这种管理方法存在随机性,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现在,建立河湖淤积状况数据库解决了这一不足。
“五水共治”实施5年多来,我区对全区范围内的河湖进行了全面又连续地大规模清淤,河湖清淤总量达1360万立方米。随着“五水共治”向纵深推进,河湖清淤从重清淤工程迈向科学管理时期。如何掌控河道淤积动态,做到用数据说话,因地制宜开展清淤,我区从去年10月开始,决定探索以数据库的建立来推进清淤轮疏长效机制。
日前,区农业农村局会同测量单位经过4个月现场测绘,对柯桥区180多条镇级河道、24条市及县级河道和11个重点湖库水域淤积情况进行了“体检”,完成区内水域共565条断面的测量,断面总长度73公里。测量单位撰写提交了《柯桥区清淤轮疏长效机制断面测量测绘报告》,在此基础上,全区建立了区域内河湖淤积状况第一个数据库。届时将对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和安排年度清淤项目,适时启动淤积河段清淤工作。
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每一年、半年的频率,对已测河床断面的淤积状态进行动态监测,为做好清淤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确保“五水共治”清淤成果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