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发展主题和“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战略,对标对表,积极发挥体育职能,以举办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努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着力提高业余训练整体实力,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体育系统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年共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11次。定时定期组织党员学习,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利用“周一夜学”、支部党日活动等载体开展各类学习67次。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9月份成功召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大会,组建第三届机关党委班子,同时完成6个支部换届工作。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年共发展2名同志为预备党员、2名同志成功转正,完成了党员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广泛开展
创先评优,扎实推进“五星双优”创建,其中绍兴市全市机关单位2019年度“三个最佳”评选,市体育局依托的“绍兴水陆国际双马”打造国际赛会目的地城市在152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项目推进”奖。
2.积极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体育工作,强化责任担当,践行体育人的初心使命,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一是抓学习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集中自习、主题学习会等形式,开展5次集中学习,专题学习研讨8个主题内容。市直体育系统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6个支部103名党员在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学习“两书一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和参观专题展览,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抓调研整改。突出问题导向,组织班子成员重点围绕专项整治8个方面的内容,确定课题。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局领导班子共开展调研27次,梳理相关问题19个,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37条。后经归纳整理后形成7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并形成5篇调研成果。市直体育系统共形成15篇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5位局领导及6名支部书记先后为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党员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拿干净金牌”的政治意识,严肃赛风赛纪,加强反兴奋剂工作,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全年全市各项比赛没有发现违反赛风赛纪事件。2019年市体育局获“清廉机关”称号。
4.大力度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一是做好机构及职能调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机构改革后,市体育局成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局机关公务员编制数增加到10个。直属单位调整为5个,其中城东体育中心划给越城区,市奥体中心成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及体总秘书处职能合并成立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竞赛中心实质性增加6个事业编制。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绍兴市体育局人事管理实施意见》,对干部任免、调动、招聘、考核、奖惩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全年市直体育系统新进正局级公务员1名,选调公务员1名,选调事业编制人员1名,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考7人,市奥体中心两批招考企业工作人员22人。公务员职务晋升1人,提拔调整3人担任直属单位负责人(主持工作),提拔调动2人任事业中层,事业单位职务晋升2人。
(二)大胆创新促改革,提升工作能力,体育事业融入大局进一步体现
1.品牌赛事为城市国际化赋能。2019年度,以“水陆国际双马”和女排俱乐部世界锦标赛为龙头,全市共举办国际性赛事21项、全国性赛事60项、省级赛事43项。全市举办毅行、越野、马拉松等路跑赛事63项。成功举办CBA季后赛浙江广厦主场(诸暨),环法自行车挑战赛诸暨站、王中王围棋争霸赛(嵊州)、祝家庄国际单车速降赛(上虞)、绍兴(上虞)曹娥江马拉松、世界名校赛艇赛(上虞)、“一带一路”中国(越城)国际象棋女子国际公开赛、全球华人羽毛球赛(市直)、U21亚太荷球锦标赛(市直)、全国第二届气排球公开赛(市直)等重大国际性、全国性赛事。《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2019年)》中,绍兴申报的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绍兴国际马拉松赛、曹娥江国际摩托艇公开赛、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国际划联皮划艇马拉松世界系列赛、曹娥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上虞)7项赛事成功入选,展现了绍兴近年来积极培育、发展体育品牌赛事所取得的卓越成绩,进一步打响了“国际赛会目的地城市”品牌。在2019年中国第五届sportin颁奖大会上,绍兴市继2018年之后再度荣获年度最佳体育投资奖。
2.配合亚组委做好亚运筹备工作。一是积极组织迎亚运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迎亚运2019年绍兴市直机关第四届篮球比赛、“迎亚运·共发展”中外名校走进绍兴活动、2019甬绍皮
划艇友谊赛、“迎亚运.共发展——新时代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
营暨全民健身高峰论坛”、“杭绍手拉手·亚运欢乐跑”、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绍兴分会场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营造杭州亚运会良好的氛围。二是杭州亚运场馆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杭州亚运会篮球小组赛及排球小组赛将分别在市奥体中心体育馆、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绍兴市亚运场馆改造整体方案已通过亚组委审查。目前两大场馆的改造工作于2019年底前正式启动,其中市奥体中心体育馆改造投资1.305亿元,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改造投资0.97亿元。1月9日在市奥体中心举行了绍兴市亚运场馆改造暨新体校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三是杭州亚运会新建项目成功落地。亚运会棒(垒)球、攀岩等两个新增项目已确定落户绍兴,确定越城区兴越路以北、镜水路以东区块为亚运会棒(垒)球项目选址区域。场馆建设将考虑棒(垒)球项目作为永久性项目,按照可承接国际顶尖赛事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完成亚运会赛事后,利用已建成的场馆组建专业队伍长期开展训练比赛,并积极争取“省队市办”。
3.围绕民生做实体育服务。一是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体育部门的职能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活动。全年市直体育系统共开展“三服务”活动61次,走访基层点127个,帮助解决民生问题54件次。认真抓实机关工委共建工作,与渡东社区、梅渚镇坂田村开展结对共建,春节、端午、“七一”分3次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家庭,落实结对社区4万元共建资金、梅渚镇坂田村10万元共建经费,并帮助解决了结对地运动器材不足的问题。二是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及时公开本部门各类政务信息。共设立1个信息申请受理点,开辟了公共查阅点,新开设公共文化体育等专栏。绍兴体育微信公众号、绍兴体育网全年发布各类信息分别为1000余条和3000余条。全市共完成数据归集2439条。三是积极推进“体育进文化礼堂”工作。绍兴市作为浙江省首个启动“体育进文化礼堂”活动的地级市,自12月份以来,为全市100个文化礼堂每个送去3000多元的体育器材。通过送体育器材、体育培训、体育表演下基层进礼堂,逐步把农村文化礼堂转变为集体育休闲、全民健身、艺术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4.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一是强政策帮扶。出台《绍兴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设立每年2000万元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成立绍兴市体育产业协会,为体育企业搭建平台。柯桥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2个项目入选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库,获得补助资金740万元。大康体育、金泰泳池等5家企业获评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2018-2020)。浙江飞峰等4家体育企业的产品成功上线“政采云”绍兴精品馆。二是强场馆经营。市奥体中心2019年共承办赛事59场(其中省级及以上20场),接待健身人员71万人次以上,承办会展等大型活动23场,参会人员超过20万人次,经营收入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68%,带动相关产业超2亿元,为赛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阿里巴巴”冠名绍兴市奥体中心体育馆,未来奥体中心将与阿里旗下的文娱公司在赛事、演出、商务会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场馆运营必将带来理念创新,体育“融杭”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强体彩销售管理。全市体育彩票实现销售11.24亿元,筹集公益金总额2.87亿元,完成兑奖9282万元,上缴地方财政税费1340万元。全市562家销售门店完成提档升级,216家“体彩驿站”完成公益服务升级。
5.运动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启动了体育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申报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今年我市已有4个项目入选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各县市区结合规划和创建活动,积极挖掘体育旅游资源,推动运动休闲发展。越城区围绕生态休闲,引入浙江省全民健身第二届生态运动会越城站、2019 年绍兴首届全国钓
鱼邀请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柯桥区连续三年举办运动休闲时尚周,树立运动休闲节会品牌;上虞区强化平台项目建设,岭南覆卮山景区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2020-2022)、杭州湾海上花田海浪卡丁车获评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2020-2022);诸暨市利用2019环法挑战赛、西施马拉松和CBA广厦主场赛事,深化了诸暨“体育+旅游”的资源复合型产
业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嵊州市大力度培育运动休闲企业,成功培育了嵊州市健普森健身有限公司、浙江定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有潜力的体育企业;新昌县借助山地资源优势,加强游步道建设,结合浙东唐诗之路,积极创设越野、毅行等活动载体,打响诗路品牌。
6.体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加强对体育类特色小镇的指导,推进小镇编制规划及项目落地。柯桥区建成总投资220亿元的东方山水水上乐园、乔波室内滑雪、天马赛车竞速、鉴湖高尔夫等6个高端场馆,东方山水乐园等三个项目被评为全省运动休闲优秀项目,柯岩酷玩小镇入选全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被评为中国最佳运动休闲小镇。上虞区e游小镇成功通过省级特色小镇验收,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体育特色小镇,成为全省正式命名的22个特色小镇之一,省长袁家军亲自授牌,目前小镇七大产业平台项目已有3个投入使用。新昌县万丰航空小镇占地2500亩,总投资达100亿元。该小镇已列入国家级空中游览基地、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
(三)树立体育为民理念,促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完善。
1.扎实推进体育创强争优工作。一是实现“四提升四覆盖”全覆盖。2019年,绍兴市本级、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向省体育局申报“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评估,市体育局一方面重抓市本级全民健身工作,另一方面督促和指导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各项工作,绍兴市创建单位全部通过评估。二是启动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创建工作,按照工作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开展全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迪荡湖等智慧体育公园进行初步设计。目前,绍兴市首个运动主题公园在镜湖开建,规划总投资9亿元,占地678亩,计划在2022年竣工。三是做好体育设施建设。根据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的要求,我市完成了6个中心村体育休闲广场(公园)、16个足球场、15个游泳池、2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个省级小康体育升级工程。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市体育局获得2019年度浙江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先进单位。四是启动体育现代化创建。柯桥区、上虞区率先启动浙江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正式开启为期三年的创建计划。
2.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县两级体育部门积极开展引领性活动,配合我市“一节、一日”串联全年健身比赛活动,努力打造绍兴群众体育整体品牌,发动各级各类体育社团、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全年我市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过2000场,其中不少体育社团积极引进高层次的群众性赛事,如市排球协会引进中国第二届气排球公开赛、市游泳协会引进全国游泳城市系列赛、市木球协会引进全国木球邀请赛等。
3.切实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年初采取“点菜单”的形式,按照基层群体(协会)的喜好上报健身技能培训需求。全年开展了瑜伽、气排球、柔力球、空竹、职工操、健身路径、足球、木球、电子竞技等各级各类培训班,全市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107名,其中二级682人,三级1425人。我市共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2909名,较好地完善了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库,为我市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加强健身场地规划管理。推动出台《关于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通知》,明确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配套要求。启动编制《绍兴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绍兴市智慧体育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体育发展,共对全市12384个体育场地进行核查,筛选10848个体育场地上线全省“浙里办”APP的全民健身电子地图,并在全省率先完成10484个场地的定位、照片、管理员、电话等信息录入,届时民众通过“浙里办”APP就能轻松完成查找附近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线上预定和支付等功能,将迅速提高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打造全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难题。
5.积极实施医体结合试点。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设立“体医融合”试点,这也是我市首个在综合性三甲医院内设立国民体质测试点的医疗机构。市民在医疗体检之余,医生为“亚健康”开具“运动处方”,使体育部门与医疗部门在医学体检、体质测定、运动健身和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补充,以达到增强市民体质、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之目的。
(四)积极备战省运会,扎实做好训练备战,全市竞技体育实力进一步增强。
1.高水平举办市运会。2019年市运会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上虞区人民政府承办,将市民运动会与全市青少年运动会合办,为全市人民献上一场高品质的体育和文化盛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绍兴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于10月12日和10月22日举行,浙江电视台对开幕式进行直播。自5月份开始共完成29个大项430个小项比赛,共产生金牌508块。其中青少部有来自六个区、县(市)代表团的4500余名运动员参赛,共产生金牌454块。大众部成功举办15个大项、55个小项的比赛,共有市直机关工会、市总工会和6个区、县(市)8个代表团1488名运动员参赛,共产生54块金牌。上虞区代表团获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的佳绩。
2.竞技人才的培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成功举办市体校40周年校庆及新体校开工仪式。市新体校建设项目被列入2019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在去年40周年校庆之际正式动工建设。绍兴市新体校确定在市奥体中心游泳馆西侧并综合利用原奥体中心室外射箭场地块,总投资4.95亿元,将建设教学楼、宿舍楼、综合训练馆以及架空式标准田径场。田径场下增设风雨跑道及停车位。二是重视基地建设。在巩固原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基础上,会同市教育局联合命名2019-2022年度绍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8所、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点21所及市队县办项目单位6所,进一步完善我市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网络格局。三是探索体教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市体校、市水上运动学校文化教师由教育部门委派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市体校内部改革,建立教练员、文化教师联合考核制度,并打通文化教师转任教练员门槛,为我市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大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引进。结合第17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大力引进优秀运动员,目前射击、排球、游泳等大项已引进运动员3名。继续发挥越才回归模式,和国内知名的教练员特别是绍兴籍教练员的进行进一步对接联系,积极引进其他项目的高层次教练,目前已落实绍兴市羽毛球队总教练的引进工作。
3.竞技运动水平得到较快提升。2019年度,绍兴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争金夺银,成绩突出:4月23日,在卡塔尔举行的第23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跑决赛中,谢震业以20秒33的成绩夺得冠军;7月2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谢震业又以19秒88的成绩获得200米金牌并打破亚洲记录;潘旦旦获赛艇世界杯获女子2000米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何峻毅获世界游泳冠军系列赛(广州站)男女混合4x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郑怡钗获射箭世界杯(土耳其站)女子反曲弓个人金牌;丁亦昕获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团体锦标赛冠军;王椋瑶在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跳台滑草比赛上取得好成绩,实现浙江省在冬季项目全运会上本土运动员奖牌零的突破。谢震业、郑怡钗等运动员取得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12名冬季跨界跨季项目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2019年申获国家一级运动员107人、申获国家二级运动员226人。今年绍兴运动员获世界级金牌4人次、银牌1人次;亚洲级金牌2人次;全国级比赛金牌45枚,银牌32枚,铜牌27枚;组队参加省锦标赛,获省级金牌56枚、银牌60枚、铜牌94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绍兴共派出10支(队/组)15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浙江体育代表团出征,共取得8金9银4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