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我市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审计工作面临新的使命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以答好审计服务保障绍兴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为着力点,以“双重管理”机关要有“双重满意”业绩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审计工作主责主业、围绕干部群众关注关切,突出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聚焦审计“全覆盖”,深化审计“两统筹”,对标“三个立”总要求,坚持“治已病、防未病”价值导向,落实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五个审计”“六大制度机制”各项举措,更好地将审计监督纳入整个监督体系之中,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绍兴加快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审计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好中心大局
1.强化党的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考虑谋划审计工作,发挥市委审计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履行好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协调督促职能,健全落实重大事项报告、重大事项督办、会议安排、文件报送、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促进审计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2.深化开展审计“三服务”活动。面向各区、县(市)、市级重点部门、主要平台公司常态化开展“促进‘两个担当’、助推发展大局”专题调研活动,重点关注在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六个重大”及打好市域治理现代化“四大组合拳”等决策部署推进过程中遇到风险隐患和机制体制等障碍性问题,深入分析形成审计调研报告,既从审计视角为有关区、县(市)和部门(单位)突破难题提供专业指导,又为担当者、实干家撑腰鼓劲、消除顾虑,努力打造富有“审计味”的“三服务”金名片。
3.统筹打好疫情防控战。以“两手硬”确保“两战赢”为目标,立足审计部门实际,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方面,落实疫情内部联防联控各项举措,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及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驻企复工复产,抓防控、保健康、优服务;另一方面,把疫情专项审计作为年度重大政治审计任务,深入揭示疫情防控资金物资在筹集分配使用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疫情防控资金物资规范管理、高效使用和信息公开,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审计监督保障。
4.大力推进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实施。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落实情况,聚焦打好疫情阻击战等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贯彻落实情况,聚焦更高水平推进绍兴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战略决策推进情况和“四大组合拳”等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聚焦公共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科学谋划2020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好审计的“验证”“把关”作用,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有力、发挥实效,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5.细化审计“全覆盖”机制。制定出台《2020年度深化“两统筹”推进“全覆盖”审计工作方案》,在财政审计、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探索“全覆盖”路径措施,努力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
(二)深化改革创新,履行好主责主业
6.深入推进审计“两统筹”。在统筹审计项目计划方面,编制年度审计项目统筹安排表,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在统筹审计组织方式方面,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针对不同审计项目涉及同一审计对象,优化审计方式,减少同一年度对同一审计对象的重复审计,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
7.探索开展“大项目”审计。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以“大项目、大集中、大统筹”为核心,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切且覆盖面广、体量较大领域,安排市本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情况、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2个审计“大项目”,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模式,打破处室壁垒,调集全局之力择优组建审计组,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遴选产生“大项目”主审,配套落实保障“大项目”顺利有效推进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将“大项目”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8.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思路,在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同级审”领域探索由市审计局牵头,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协同实施的大数据审计模式,通过对本级预算执行、本级预算单位数据采集全覆盖、数据集中分析全覆盖、分析疑点核查全覆盖等途径,实现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审计的目标任务,并逐步向非现场审计统领现场审计过渡。
9.深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构建土地、林业、水等主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模型的基础上,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聚焦农业自然资源资产领域,构建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模型,正面引导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领域履职尽责。
10.高质量起草审计“三个报告”。深化构建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经济责任审计“三个平台”建设,以政策跟踪审计为统揽,以“财政审计季”为主线,高标准推进相关领域审计工作,并高质量起草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的审计报告等3个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更好决策、为市人大更好监督提供保障。
11.加强审计项目创优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审计项目评优“指挥棒”导向作用,对照上级优秀项目评选标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修订《绍兴市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并组织实施,持续开展审计项目评优、审计报告评优、审计项目后评估、审计执法检查等质量提升四大系列活动,对重点创优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培育,力争审计项目评优成绩取得新突破。
12.夯实审计质量管理基础。坚持质量立审“九项标准”不动摇,致力于打造事事有控制、处处有价值的审计项目管理链条,以“现场管理、案件线索、问题整改、成果汇总”四张清单为载体,推进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优化审计业务文书流程,定期推送审计质量规范提醒,强化审计项目审理复核,深入开展审计执法检查,确保审计质量底线可控、审计结果经得起检验。
13.推进审计业务标准化建设。制定《绍兴市审计业务标准》,确定《绍兴市投资审计规范化操作指南》,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修订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等相关操作规程,调整完善市经责联席会议组成方案,提升审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14.推进审计整改标准化建设。探索制订审计整改工作规范,落实审计整改挂销号机制,优化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加强审计整改跟踪督查,组织开展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重点督查和联合督查;大力提升审计整改工作成效,探索制订审计整改“纪、组、审”三方联动机制,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有效解决“屡审屡犯”“审而不改”等问题。
15.强化“科技强审”软硬件建设。加强与大数据及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健全审计数据长效采集和共享机制;深化推进大数据审计软硬件建设,启动建设审计数据分析室,积极参与“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及审计监督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实现审计数据统一管理、集中共享和上下贯通。
(三)打造工作合力,发挥好监督成效
16.做深做透审计“后半篇文章”。推动审计成果从“点上发力”向“面上见效”转变,创新推出并常态化编发《审计提醒您》,运用好《审计专报》《审情参考》“个性化描述+清单式报告”等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审计“查病治病防病”的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成果统筹运用、多点开花、最大最优。
17.推动审计“容错免责”制度落地见效。认真落实审计“容错免责”制度,在审计监督中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允许试错,并注重相关案例成果的提炼,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18.深化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计算机大数据审计“3+1”协同机制。进一步整合内审资源、统筹内审力量,大力推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工作联动;致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和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持续开展对口联系、网格化指导;整体推动全市内审工作水平提升,编印《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手册》,加强对内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项目实训。
19.进一步健全“清单督导”机制。修订完善面向党政部门、国有企业、政府性投资项目、乡镇街道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风险防范清单》及《经济责任审计知识读本》,推动《风险防范清单》走进部门、走进单位、走进课堂,充分发挥《清单》监督指导作用。
20.进一步提增审计监督合力。积极融入全市监督大格局,加强审计与多部门联系协作,在落实审计局与纪委监委、检察院、国资委、公安局等部门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与巡察机构建立巡审联动机制,优势互补、相互借力,推动形成多部门支持审计监督工作的外部合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展现好作风形象
21.深化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切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局党组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方面主体责任,深化推进“经济卫士”审计党建品牌及“三创一争”活动、市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八个一”活动,探索开展以“我喜欢”为导向的党建系列活动,严格落实审计项目临时党支部制度和关爱干部八项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2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丰富学习培训方式途径,适时举办全市审计干部集中整训活动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持续实施“每月读一文、每季看一书、一年撰一稿、三年学一技”个人素质提升活动;推出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相关激励措施,启动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制定挂职干部动态管理办法;强化组织人事管理,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23.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在业务协同、资源整合、统筹指导上下功夫,常态化开展县级审计机关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分析研判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有关区、县(市)局班子人员调整、配备工作,落实各区、县(市)局主要负责人向局党组述职报告工作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统一审核制度,打造形成全市审计“一盘棋”工作格局。
24.大力弘扬审计正能量。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为目标,扎实有效推进党建带群建工作,切实做好工会及群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工会及兴趣小组活动;在局机关倡导并树立“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导向,努力建设一支敢想、敢做、敢说、敢于担当的审计干部队伍。
25.严格自身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审计机关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局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清廉审计”建设,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确保全市审计机关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继续保持“零发生”。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项具体任务的牵头单位要细化工作举措和职责要求,明确完成期限,按照进度协调有关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配合牵头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狠抓督查落实。局办公室、法规处、党总支等单位要在职责范围内对各项工作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工作推进、任务落实、实施成效等情况,并在局务会议上通报完成情况,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处室(中心)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确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三)提升工作实效。各处室(中心)要按照“三个围绕”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积极转变工作理念,紧盯各项工作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主动发出审计声音,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