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结合绍兴市人民政府201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编制而成。全文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六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
一、总体情况
2019年,绍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 中心工作和新《条例》实施,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积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政府信息公开实效不断提升。
(一)大力推进主动公开
1.推进重要决策公开。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政策预调微调透明度,建立健全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进一步推进重大决策预公开,探索重大决策目录管理制度,固化重大行政决策及行政规范性文件意见征集和采纳情况公开流程,在“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版块设立“意见征集”栏目开展群众意见征集工作,指导督促市级部门按照规范格式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并鼓励利用部门(单位)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同步进行意见征集,即时吸纳反馈公众意见,助力高质量决策。
2.推进重要部署执行公开。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四个体系”建设等重要决策部署,加大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力度。加强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问责情况的公开工作,以公开促进重要部署落地落实。认真执行《绍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对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执行进展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制定全市统一的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利用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网站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监督途径等基本信息和执法结果信息。探索建立群众意见反馈互动机制和公示平台管理维护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社会监督。
4.深入解读重要政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两大取向,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严格落实政策性文件起草与政策解读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发布制度,落实主要负责人解读责任。维护运行好政府门户网站、浙江政务服务网绍兴平台政策解读专栏,并充分发挥“绍兴发布”等政务微博微信平台作用,通过发表讲话、接受访谈、参加发布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介绍政策的起草背景及主要内容,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2019年,市本级解读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要的民生政策47件,探索运用图标图解、音频视频等形式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要的民生政策进行立体解读,产业扶持、物业管理、犬类管理等30余只文件实现图文并茂式解读,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好评,政策通达率、知晓率稳步提升。
5.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围绕金融安全、生态环境、脱贫攻坚、减税降费、教育改革、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群众办事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回应,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对我市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政府门户网站和“绍兴发布”等政务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出政府权威信息,将真相传递给社会公众,引导社会舆论,压缩不良信息传播渠道,加强舆情监测,及时了解各方关切,有针对性做好回应工作,“沥青事件”“元培学院转设”等引起的舆论热点事件得到快速平稳处置。
(二)不断优化依申请公开
全面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重新梳理制定市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流程,明确受理审查、保密审查、内容审查以及汇总答复、定期归档等工作步骤和相应职责。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规范化办理。对受理的每件依申请公开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在答复申请时,做到程序、实体合法合规,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了解掌握申请人的相关申请诉求,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复工作。
2019年,市本级通过书面申请、网上申请、现场申请等形式共收到依申请公开495件,全年共回复处理487件,市本级因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为4起,切实保障了公民权利。
(三)切实加强政府信息管理
全市通过“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25240条,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753条,人事信息277条,政策解读191条。全面推进强化重点民生领域信息、三大攻坚战信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信息、行政执法信息、重大建设项目信息等公开工作。
1.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向基层延伸,建立兜底代办机制,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无差别受理”。推进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122件“一件事”实现线上线下办理。部门间办事压减材料40.4%。加快归集公共数据资源,诸暨掌上执法应用试点全域推广,“越警管家”安心码应用领跑全省。创新容缺受理施工许可申请,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基本实现全覆盖。
2. 做好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市发改委门户网站“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专栏,每月公开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全市重点项目开工及推进情况,每季度公开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前期攻坚计划项目进展情况等,及时公开项目数量、开工情况、完成投资、形象进度等;实时公开经审批同意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初步设计批复、项目验收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投资管理和项目审批的透明度。
3.深化环境服务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实时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每月在绍兴市环保网平台发布空气质量月报。主动发布各类内容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环境执法检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监测和污染减排、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测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及时公布我市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指导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
4.做好就业创业信息公开。紧密结合人才招引、无欠薪、数字化转型等人社系统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及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公开相关信息。2019年,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绍兴人社”微信公众号、“绍兴人社”官方抖音等媒介主动公开信息1570条。加强主流媒体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发布各类信息稿件373篇,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绍兴人社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5.做好保障性住房分配等信息公开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公开透明。实行公租房申请阳光公开。第一时间在政府门户网站、媒体上发布公共租赁住房申请通告,明确公租房申请条件、审核程序、保障对象、保障形式、保障标准等内容。主动公开保障房建设信息。认真梳理保障性住房建设“阳光工程”相关事项,相关内容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9年,在原来基础上,增设了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版块,公开各类信息40余条。
6.做好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工作。通过绍兴教育网站,绍兴教育公众号、微博、微信、《教育导刊》等主动公开阳光招生信息、政策解读信息,2019年市教育局公开教育信息2526余条,极大的提高了市民对绍兴教育的知情权,为我市教育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各大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做好医疗纠纷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及时澄清社会上流传的不实信息。2019年市卫健委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卫生医疗服务类政府信息共1735条。以“阳光民政”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公开。对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等政务信息,实施救助前村(社区)、乡镇(街道)的二级三次公示制度,确保群众了解知晓;对慈善信息做到捐赠、救助和项目信息及时公开,实现各项信息实时查询。
(四)协同推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
1.推进政府网站提升发展。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站功能布局和页面效果,改进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版块设置。在“政务公开”版块“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下,集中公开“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有机汇总部门信息,进行归集展示。同时,在门户网站设立政府常务会议、民生实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专题专栏,聚焦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更好回应群众期待。平稳做好机构改革后政府网站新建、整合、迁移等工作,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和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相关信息的动态更新工作。完成政府网站域名集中清理,部署开展政府门户网站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工作。
2.推进政务新媒体有序发展。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意见,理顺管理协调机制,按照“谁开设、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履行政务新媒体的规划建设、组织保障、健康发展、安全管理等职责。全面梳理整合现有各级政务新媒体资源,统筹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实体办事大厅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以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为基础内容,开设市政府微信公众平台——“绍兴政务”微信公众号,设置“微政务”“微服务”“微互动”三大版块,通过政务微信矩阵栏目,集纳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48个重要政务微信公众号,确保市县两级政府的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可以一键通达。
3.推进政府公报创新发展。认真编印《绍兴市人民政府公报》,全年编印12期,刊登市政府重要文件66件,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35件;建成政府公报网上数据库和掌上公报系统。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站功能布局和页面效果,设立政府常务会议、民生实事、“最多跑一次”等专题专栏,聚焦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更好回应群众期待。
(五)不断强化监督保障机制
1.梳理政策体系。以宣传贯彻今年4月新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不断理顺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系统修订涉及政务公开的文件制度,印发《2019年绍兴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绍政办发〔2019〕21号),并逐项细化分解到市级各部门(单位),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实施已经出台的《绍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绍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报告制度》,切实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2.健全工作体系。梳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队伍,机构改革后立即要求各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经办人员,并在原来微信群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工作钉钉群,加强交流互动,及时回答各地各有关方面工作咨询。依托钉钉群共享政策文件、动态信息,即时开展工作交流,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协调机制。与第三方评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开展两次季度评估工作,积极落实评估发现问题的整改。
3.畅通咨询体系。按照省里的要求,聚焦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扎实开展政府网站务政务咨询信息公开情况排查整改工作,畅通群众咨询投诉渠道。针对政府网站,重点围绕单位名称、统一咨询电话、地址、机构职能、领导成员和信息公开指南中公开的咨询电话等信息进行逐一核实、督促整改。针对政务服务网,要求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单位名称和部门窗口、部门事项、部门责任清单、权力事项库等内容的动态调整。并督促帮助退役军人事务局、医保局等新建部门,及时建立网站网页,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4.强化监督考核。将政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2019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占比3分,量化细化扣分细则,对未按时或按要求完成国家、省、市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未依法按时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或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被确认违法,在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普查中被国办、省级、市级通报的,在全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被列入问题清单的,在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总得分列末5位等酌情扣分。由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开展监督监测和评估工作。考核机制大大加强了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了政务公开工作成绩。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制作数量 | 公开数量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规章 | 0 | 0 | 0 |
规范性文件 | 224 | 224 | 2013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许可 | 1878 | 80 | 423219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3309 | -627 | 760390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处罚 | 22737 | 75 | 47020 |
行政强制 | 905 | 88 | 2630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69 | -2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单位:万元) | |
政府集中采购 | 2151.0 | 505841 |
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其他管理事项对比图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375 | 28 | 5 | 3 | 8 | 10 | 1429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20 | 0 | 0 | 0 | 0 | 0 | 2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615 | 4 | 4 | 1 | 2 | 8 | 634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109 | 9 | 0 | 1 | 0 | 1 | 12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1 | 0 | 0 | 0 | 0 | 0 | 1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4 | 0 | 0 | 0 | 0 | 0 | 4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29 | 0 | 0 | 0 | 0 | 0 | 29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7 | 0 | 0 | 0 | 0 | 0 | 7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11 | 3 | 0 | 0 | 0 | 0 | 14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4 | 0 | 0 | 0 | 0 | 0 | 4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5 | 2 | 0 | 0 | 0 | 0 | 7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391 | 5 | 1 | 1 | 6 | 0 | 404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10 | 0 | 0 | 0 | 0 | 0 | 1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4 | 0 | 0 | 0 | 0 | 0 | 4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6 | 1 | 0 | 0 | 0 | 0 | 7 | |
2.重复申请 | 21 | 0 | 0 | 0 | 0 | 0 | 21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1 | 0 | 0 | 0 | 0 | 0 | 1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71 | 0 | 0 | 0 | 0 | 0 | 71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45 | 0 | 0 | 0 | 0 | 0 | 45 | ||
(七)总计 | 1334 | 24 | 5 | 3 | 8 | 9 | 1383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61 | 4 | 0 | 0 | 0 | 1 | 66 |
连续三年收到和办理申请对比图
本年度办理结果比例图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16 | 19 | 20 | 4 | 59 | 53 | 19 | 12 | 6 | 90 | 4 | 0 | 1 | 3 | 8 |
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比例图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对照上级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标新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标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政务公开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尚未牢固确立。二是政府信息平台建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相比相对滞后。三是政策解读形式尚欠丰富影响力不够。四是主动适应政民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尚有不足。五是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不够匹配。针对问题和短板,下步我市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应用,进一步学习贯彻新条例。加大对新条例的宣传解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为贯彻落实条例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聚焦重点部门重点行业,探索开展分层次、分行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强化考核,稳步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整体提升全市政务公开水平。
二是注重结合,进一步加大主动公开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国家部委26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落地,制定完善本级政府主动公开目录清单。结合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整体重构“政务公开”版块,切实把“五公开”要求落到实处,并乘势打造一批亮点栏目。
三是注重协同,进一步提升依申请公开水平。规范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工作规程,建立健全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工作制度,确保答复内容合法规范、准确严谨。同时,注意研究分析依申请公开过程中的共性诉求,有序扩大主动公开范围,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从源头上减少政府信息公开可能引发的行政争议。
四是注重效果,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舆情回应。严格实施行政机关政策解读办法,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信息发布的主体责任,促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好重大政策“第一解读人”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政策解读机制。同时,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加强风险源头研判等措施,切实提升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注重安全,进一步优化平台建设。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政府网站内容的建设和信息发布的审核,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使其在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群众办事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规范和管理,做好开设整合、内容保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等工作,积极构建系统联动的政务新媒体矩阵,提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政民互动、办事服务的整体水平。
六、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