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AI医生”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
绍兴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诊治,“AI医生”立下“汗马功劳”
|
||||||
|
||||||
在实际临床中,每名新冠肺炎患者2到4天就要复查一次CT,一次CT要拍约300张照片,加上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筛查,每天将新产生海量CT影像,这对一线“阅片”医生来说,工作压力可谓不小。 也正因此,这几年,已在各大医院“小试牛刀”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被紧急应用于新冠肺炎的诊疗中。“这次疫情加速验证了AI助医的效果,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选择AI产品。”对“AI医生”颇为关注的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田润刚预测道。 “AI医生”解放医生眼睛 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医生有多辛苦?先看这样一组数据:武汉部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全院一天CT量曾超过1000例,按一个病例做一次CT要拍300张照片估算,意味着放射科医生一天要看30万张片子。“我告诉自己不要流泪,眼睛要用来看片子。”面对媒体采访时,持续奋战中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医生樊艳青曾这样透露。医生们都希望有一种途径来解放自己的眼睛。 绍兴市人民医院是我市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之一,也是较早应用“AI医生”工作的一线医院。2月14日,“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在该院上线。 诊疗新冠肺炎,“AI医生”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医生最有发言权。 “通过对我院20多例临床病例进行评估,发现该系统的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该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赵振华说,临床实践表明,该系统可检出新冠肺炎毫米级的磨玻璃影、斑片影等早期细微征象,“肺炎检出敏感性接近100%,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 “评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至少需要10分钟,多则两三个小时,但在AI系统里,只要十几秒。”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明晖说,她对这套系统的“智能量化分析”功能很感兴趣,“通过该功能,可实现精确的病灶量化分析与动态评估,辅助放射科医生对病变分期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评估肺的结构及功能损害程度提供新的量化指标,为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记者了解到,市人民医院引进的这套“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已在全国30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上线应用。 疫情或加速推进“AI市场”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科室已出现“AI医生”的身影。 2019年8月,越城区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全市首个眼科“AI医生”。相比传统眼科看诊,“AI医生”拥有相对快捷的优势:受检者接受专业拍摄设备扫描眼部,图片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交由人工智能系统分析视网膜等眼部组织、神经是否存在病变。“眼科‘AI医生’可对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12种眼底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有效判断评估。”该中心工作人员陈英介绍,“AI医生”完成眼底筛查并出具报告只需要10多分钟,大幅提高了基层医院的筛查效率,“通过对大量病例进行评估发现,‘AI医生’给出的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这项技术已在温州、镇海等地的多家社区医院试点,反响不错。”这款眼科“AI医生”的出品单位——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郝鹏翼说。 位于越城区的浙江达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对“AI医生”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去年起,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脑卒中预防筛查系统”陆续投放市场,“目前已在20多家医疗机构上线,已完成超5万例的样本验证。”该公司工作人员郑江萍告诉记者,病例样本描述涵盖临床问诊、生化指标和日常行为数据等三大维度,可最大限度地捕捉脑卒中影响因子,“相比传统的脑卒中预防筛查体系,AI人工智能可找到潜在高危人群。”郑江萍说,公司另一款针对肾脏疾病的智能筛查系统也在研发中。 “接受新事物都会有个过程,之前对‘AI医生’也有争议,这次疫情则加速验证了AI助力诊疗的效果。”赵振华说,市人民医院引进的“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接下来将应用于其他肺炎的鉴别诊断中。 数据门槛仍有待破题 目前来看,“AI医生”的未来很光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AI的“大脑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 比如,市人民医院正在应用的“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其目前计算出的诊断结果与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并未达到100%。“CT片子看似海量,但对于AI来说,仍显不够,要想让AI越来越聪明,需要‘投喂’大量数据。”赵振华说。对此,郑江萍也表示认同:“(只有)通过数据不断回流,AI的判别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在医疗场景中,无论总患病人数多庞大,都很难在一家医院获得大量的数据训练,而且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每一个患者的病程、病情、疾病种类都有所不同。”田润刚说,这也说明,AI还无法完全替代医生,“如果AI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将是很大的突破。” “‘AI医生’的出现,并不意味医生的重要性会被削弱,AI更多承担的是一种助理角色,通过复制高级专家的经验,让医师更好地应对疑难杂症,使医疗资源分配、应用更为合理。”越城区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楼福军说,医疗单位要保障并提升诊疗工作质量,选择引入“AI医生”这一科技助力,无疑是眼下的最优方案之一。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陈乙炳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