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艳阳高照,热浪袭人,位于运河园内的石语堂玉石文化博物馆内却一片“清凉”。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绍兴市石语堂玉石文化博物馆承办的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的“金秀良工——历代金铜佛像展”在这里开幕。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阮坚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戚建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调研员、文博研究馆员高军,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何燕,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原江西省博物馆馆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彭适凡,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兼职教授谭德馨,国家文物基金会秘书长黄冲,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宝祥,石语堂玉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包顺润等10多位领导、专家和嘉宾,以及上百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包顺润先生致欢迎词
此次展出的近百件金铜佛像,系南北朝至清代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金铜造像,档次较高,造型精美,品相完整,其中一部分来自江南地区。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早在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游化会稽,宣说教义,标志着绍兴佛教传播的开始。考古发现,两晋时期,越窑青瓷佛寺罐上有姿态各异的胡僧,印证当时就有许多来自印度、西域各地僧人生活在会稽。唐代的越州更是江南地区的通都大邑,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与气候。各地高僧纷至沓来,译经传道。最著名的是日本求法僧最澄在越州龙兴寺、法华寺习法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密宗和曹洞宗传入日本、高丽、越南等地,起到了中心纽带作用。
开幕式上,部分领导与专家讲话
彭适凡先生讲话
江西省博物馆原馆长、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彭适凡以激动的心情讲道:以前只知道绍兴是越窑故乡,全国有名的汉代铜镜铸造基地。但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金铜佛像,非常惊喜。金铜佛像是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振我们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一大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内容。希望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牵起手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谭德睿先生讲话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兼职教授谭德睿认为,勾践剑、汉代铜镜等证明,绍兴历史上铸造制造技术高超。像绍兴的306号墓出土了多件春秋时期文物,其中包括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具铜屋模型,铸造工艺极其精美。虽然铸造年代不是最早的,但是技术是最好。而此次展出的金铜佛像也充分说明这一点。
何俊杰先生讲话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在会上热情洋溢地表示:
绍兴要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重在落地。要实施“双轮驱动”,一是民间、国有博物馆联动发展。同时在打造有形博物馆的同时,建设心中的博物馆,那就需要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市民爱上博物馆。
何俊杰先生最后表态:政府要全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包括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
金燕女士和包顺润先生签一对一帮扶协议
开幕式最后,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和石语堂玉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包顺润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
何俊杰先生陪同彭适凡、谭德馨两位专家观展
何俊杰先生即兴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