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21K/2020-21493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教育局 | 公开日期: | 2020-08-12 |
主题分类: | 教育 | 发文字号: | - |
案号 | 届次 | 内容 | 主要提议人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提案 |
378 | 市八届四次 | 关于复学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化的建议 | 顾敏 | 教育局 | 无 | ![]() |
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第378号提案的答复函
顾敏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78号《关于复学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化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2019年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情况
2019年,市政府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达100%,心理咨询标准室建设率达100%,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及心理高危学生结对帮扶率达100%,全年开展100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端系列讲座进学校活动。总体来看,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B、C证持证率有明显提升,B证持证率达3.44%,C证达78.05%,分别比2018年提高0.7%、7.3%。在去年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考核中居第2位。考核主要为四个指标:C证持证率78.05%,排名第2;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完成率100%,排名第1;配置专职老师的配备率25.96%,排名第7;自杀比例(十万分之)0.2254,排名第2低。
二、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措施
1.迅速部署,落实六个一。4月20日,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复课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全市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部署会,要求复课后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立即开展“六个一”的工作措施,一是各校通过钉钉系统等渠道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案例,传授方法,引导家长做好复学后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二是召开一次教师会,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学生情绪引导干预工作。三是上好一堂生命健康课,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四是开展一次全面摸排,摸清分类特殊学生。五是提供一个健康指南,引导师生主动合理排解情绪。六是组织一次谈心谈话,由教师负责一对一谈遍所有学生。市心指中心(市教育局设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学段、群体在微信平台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17节,5月19-22日市心指中心赴各区、县(市)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指导工作。
2.全面筛查,服务送到家。4月23日,全市各校教师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复学后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专题讲座》,积极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及“疫后综合症”。疫情期间及复课之后,各地各校开展了中小学师生心理状况调查,对四年级及以上的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普测、访谈,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学资源,全市开通26条咨询途径(热线、微信、钉钉),组织118位心理教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咨询服务。下发全市中小学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动态观察表》,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班主任根据量表所提供的八大高危类别和15项目指标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对四年级及以上的全体中小学生通过心理筛查软件系统进行普测、访谈。结果显示,有460位属三类高危,已通过校方与家长沟通,学校心理老师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访谈和评估等方式进行跟踪、关注。
3.家校联动,提升亲子力。着力指导学校上好开学第一课、家校共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全市各类学校心理健康课和个案咨询已正常开展。针对80%的极端事件是由亲子关系冲突造成的,疫情期间启动了为期7天的“绍兴网上家长学堂”项目;5月27日晚,“绍兴网上家长学堂”全面复课,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宗春山老师为全市家长朋友带来主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家庭如何建立温馨心灵港湾”的讲座,当晚收看直播的家长达506817人次。组织12位校园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家长心理热线咨询工作,线上指导父母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孩子共同战胜心理“疫情”,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覆盖面广,共有3.5万家庭受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4.校外借网,开垦承包地。一是网格管理形成合力。建立校内建网校外借网机制,主要借助基层网格中的全科网格员,向学校及时反馈师生在家里、社会上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家庭变故、社会矛盾、行为举止等异常信息。二是借“大数据”精准推送,借助基层治理“四平台”,以及大数据、公安、网信等部门力量,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研判,及时将有效信息推送给基层全科网格员或“五老”人员。三是借“五老”关爱化解,借助关工委组织覆盖到村级(社区)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优势,在每一个基层网格中明确了一名“五老”人员作为老娘舅,根据网格员或平台精准推送的信息,做好教育、引导、关爱工作,及时帮助师生化解疑难问题。
三、提标提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章立制,筛查干预常态化。建立“一二三”学校高危学生筛查制度,“一”为一人一档,“二”为每年进行二次普查与筛查(4月一次,9月一次),“三”为三级干预或转介,即一级为班主任、二级为心理老师和学校、三级为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定期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对危机事件高发学校、高危群体、高危时段进行提前预警,提高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强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以专业力量促进干预和转介工作,分层实施,精准发力。
2.加强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工作主体从“依靠专职心理教师个体”向“全体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师”转变。争取到2020年底,各区、县(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证率不低于80%;全市中小学校级领导心理健康C证覆盖率达100%,并要求至少一位校级领导持有B证;全市高中段学校实现“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覆盖率达100%,学生数在1000人及以上义务段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各区、县(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配备率达100%。
3.合力共为,心理教育齐抓共管。完善多部门合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教育系统做好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危机筛查等工作;宣传部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心理健康意识;卫健系统加强医教结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关工委探索建立心理健康疏导团,利用“五老”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妇联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引导家长和谐处理亲子关系;团市委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预防、服务和干预等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关爱!
联系人:绍兴市教育局基教处 孙国范
联系电话:0575-85200222
绍兴市教育局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