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中沙洲救援项目。
工厂发生爆炸,人员被困亟需救援。随着一声哨响,5名救援高手冲进现场,背出被困人员,将其安置到安全区域,并为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这一系列操作,大部分选手用时不到210秒。
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全市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中看到的一幕。当天,柯桥区战狼救援队、上虞区红十字户外救援队、诸暨市蓝天救援队、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等9支来自全市各地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同台竞技。竞赛项目分为理论考试、综合体能和技能竞赛三部分。其中,综合体能部分设置了搬运重物折返跑、搬运与心肺复苏2个竞赛项目;技能竞赛部分设置了安全破拆、河中沙洲救援、水中翻船自救、高空悬吊向下救援等4个竞赛项目。
首场竞赛比拼的是搬运与心肺复苏能力。“搬运受伤人员,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我们在日常救援中最常操作的项目,考验的是救援人员的体力和急救能力。”搬运与心肺复苏项目负责人何耀辉说,在该项目的比拼中,救援人员需要在300秒内,将60公斤重的人形沙包搬运至50米外的空地上,并现场完成5组心肺复苏。“大部分选手能在210秒内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完成情况出色。”何耀辉说。
在河中沙洲救援项目的比拼中,模拟的是小流域山洪事故。人员被困在水中央,亟需滑索救援。从抛掷绳索到成功救援,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这些项目模拟还原的都是日常救援中最常发生的场景,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工作人员张伟说,每个项目比赛结束后,专业评委还会进行现场点评。“这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比赛切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救援能力。”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队长梁春锋说。
近年来,我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已经成为突发灾害救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备的社会救援队伍共有21支,登记在册的正式队员共1072人,主要涉及走失人员搜救、水上救援、突发洪水人员被困、城市救援(冰雪道路救援)、森林灭火救援等方面的救援工作。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全市21支社会救援队伍全部参与了防控布点、执勤值守和病毒消杀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但是,社会应急力量在发展中仍存在缺少资金投入、专业救援能力不强、统筹协调难等问题。“希望通过竞赛的方式,规范、提升社会应急力量的救援能力,进而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陶培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