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554025306E/2020-21459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 | 公开日期: | 2020-08-24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发文字号: | - |
届次 | 案号 | 领衔代表提案人 | 案由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建议内容 |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 第297号 | 何龙 | 打造万亩千亿医药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的建议 | 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 ![]() |
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97号提案的答复函
何龙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97号《打造万亩千亿医药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自2020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批复将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纳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获得多方关注和支持,迎来了更好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市“十四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97号提案,为打造高端医药制造集群、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滨海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不少意见建议已被充分吸纳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针对您在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近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组建生物医药专班。3月初,越城区、滨海新区专门抽调干部组建了高端生物医药平台专班。专班成立4个月以来,在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统筹生物医药产业要素资源、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链和产业生态、加强创新合作和成果转化、协调项目落地和投资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二是产业基础完成调查。组织对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联系职能部门等途径,动态收集产业基础数据。目前新区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共138家,其中,医疗器械84家、制药企业34家、医疗服务10家、美容保健8家、其他2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4家,规上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114.7亿元,占绍兴市生物医药产值的比重超过40%,占浙江省的8.3%。
三是产业规划基本成形。邀请专业医药产业规划团队对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依托医药行业大数据进行精准判断,从创新能力、空间布局、机遇挑战、发展定位、路径措施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形成系统规划方案,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好位、谋好局、铺好路。
四是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新区积极打造高端企业集聚平台形象,新建一个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展厅,面积750平米,分为五个区域,主要展示平台简介、创新成果、重点企业、招商平台和未来展望,整体设计充满未来科技感,充分凸显生物医药要素,为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载体,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五是项目服务效率变革。新区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同步开展投资服务效率提升变革,理顺内部关系保证项目落地速度,建立问题快速反应协调机制,向项目方和业务单位双向通报进度形成双向监督。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立足“全生命周期、全业务覆盖”的服务理念,围绕今年9个重点生物医药项目,加强项目审批服务主动性,审批机构扁平化,分片设置滨海新区江滨、袍江、高新三个审批服务点,审批服务前移,让企业少跑腿。
六是生态链条日益完善。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多方向完善生态链条。一是融合知名医药企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平台等多方资源,组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目前已与区内27家企业进行对接。二是与市生物医学工程协会紧密合作,构建区内医院、学校研究所与生物医药企业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三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省药监“三中心”建设,联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引入优势资源,形成标准化加专业化的产业链服务体系。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三点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重要窗口”的指示精神,立足滨海新区产业基础,明确“生物技术药物、高端化药制剂、先进医疗器械、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四大产业方向,坚持“头部带动、创新引领、生态构建”的总体思路,着重围绕“生产型项目头部、创新型人才项目、服务型产业链项目”三个方向,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实效性推进系列载体平台搭建。进一步完善省药检院滨海新区安评中心的运行机制,实质性启动相关实验检测服务。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浙大生命健康研究院,构建集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业辅导培训、项目落地孵化为一体的赋能平台,聚合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品牌。和国科控股合作共建国科生物医药创新园,搭建集创新载体、孵化加速、公共平台、研发生产、服务外包、成果展示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创新园,引进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化资源。和温州医科大学、国药器械等合作共建药学院,培养一批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
二、绩效性发挥基金引导杠杆作用。正在筹备设立总规模100元亿,首期1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母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对具有较好竞争性和成长潜力的医药企业开展股权投资,通过和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基金如礼来基金、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中金资本、中科资本等合作设立子基金,专项用于创新医药、创新医疗等项目和团队的引进。重点投向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为主的产业,包括药品研发及制造、医疗器械及辅材、生物医疗服务及医美塑形、康复养老等生命健康项目,基金预计下半年启动运行。
三、引领性抓好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确保自2020年始每年上市至少1个创新药、自2021年始每年至少1家企业在境内外主板上市。重点推进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国际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新城等重大综合型项目的落地。利用歌礼药业、德琪医药、劲方药业等知名创新药企的影响力,引进一批团队高端、临床用药、资本集聚的创新药企。利用上海张江药谷、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等生物医药集聚地的人脉资源,宣传滨海新区产业化的成本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随着MAH制度在全国推广,谋划与大药企或CMO企业共建具备GMP生产条件的中央工厂,做强做专医药生产代工。
我们计划通过努力,力争到2022年,成功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和创新创业平台,高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初步建成省内一流、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建成全省标志性“万亩千亿”平台,打造中国高端生物医药科技新城、国内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长三角高端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工作建议,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
(联系人:陈 镔,联系电话:89181286)
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