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3XB/2020-2147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 | 公开日期: | 2020-07-23 |
主题分类: | 卫生 | 发文字号: | 绍卫发〔2020〕30号 |
届次 | 案号 | 领衔代表提案人 | 案由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建议内容 |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 180 | 徐爱华 | 加强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 市卫生健康委 | 市委政法委 |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80号提案的答复函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180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并对您提出的提案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扎实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神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等10部门结合本市建设实际,于2019年9月联合印发《绍兴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浙江、健康浙江建设。为推动社会心理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019年,全市已建成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心理服务场所的村(社区)2322个;11家高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403所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端系列讲座100余场;近2000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00余场;全市5家精神专科医院和8家综合性医院开设心理门诊;绍兴市(越城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投入运营,提供心理健康体验与心理服务,2020年上半年社会心理门诊咨询周排班20班次,周咨询量40-50人次,开展院外心理健康教育20余次,心理服务项目入驻“政采云”平台。疫情期间,为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第一时间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专班”,全市累计现场干预235次,出动工作人员1303人次,对集中收治确诊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医学观察点、居家隔离人员和居民等进行心理援助862人次;开启24小时心理援助“专线”(0575-85157777),累计接听热线电话876例,在线心理咨询796人次;开展一线人员心理“专疗”,为援鄂医疗队员、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等开展放松训练、《疫情下心理状态的调试方法》主题心理健康讲座等;打造健康宣传教育“专题”,组织专家编写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自助手册》等,共制作推送科普视频20个、科普文章106篇,发送心理科普信息875445条次,印发心理防护“八问八答”等宣传资料7万余张;助力学生复课,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并印发复学心理健康指南。人才培养方面,市级层面共组织4次社会心理专题培训会,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培训专业人员420余人次。
尽管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如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需要在思路上有所认识和创新”、“最核心理念是对服务对象的心理疏导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预防”等,认真考虑您在提案中关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人才引进与培养、重点人群主动预防服务等宝贵建议,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完善“三级”心理服务平台,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心理服务平台,确保至2021年底全市乡镇(街道)100%设置社会心理服务站,除保证硬件设施外,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与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建设集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健康体验、心理健康测量与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同时承担下一级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指导工作。社会心理服务站承担辖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问题识别、重点人群关怀等任务,及时为空巢、丧偶、失独、孕产妇、孤儿、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各心理服务机构在提供心理服务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
(二)构建社会心理公益服务体系,完善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整合全市心理专业队伍,完善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一是为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教师设计心理讲座专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二是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设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专题讲座;三是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心理辅导、情绪纾解、家庭关系调适、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健康讲课。
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强化心理干预应急队伍建设。目前队伍人员包括精神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人员,将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演练使其适应不同阶段的心理援助工作。一旦发生了灾难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队伍就和救援人员一起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心理救助。创建医校联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如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市第一中学、越州中学、博雅学校开展合作共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放医校转诊绿色通道,促进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三)加强社会心理专业队伍建设。如您所说,社会心理建设中,人才支撑是关键。我委依托专科医院和专业协会,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一是为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教师等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咨询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二是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社会工作人员、心理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三是开展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心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
(四)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支持心理专业机构与综治系统开展合作共建。加强重点对象、特殊人群的主动预防服务机制,专业定制心理服务方案,打通综治系统三色预警和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通道,及时给予心理帮扶、心理矫正,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带来的益处。对于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严格按照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进行管理,定期面访;对于有心理困扰、性格不稳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心理评估、咨询,部分人员也可以纳入三色预警体系管理。目前,市第七医院已率先开展为信访、禁毒等部门专业定制服务方案,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化为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五)创新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政采云”平台注册为供应商,成为全国首家在“政采云”平台供应心理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为相关单位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咨询与评估、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等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为多家单位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我委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心理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专业、便捷可及的心理服务。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宇锋
联系电话:0575-85080580 传 真:85082492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