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22M/2020-9156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 公开日期: 2020-09-10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文字号: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6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0-09-10 10:51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届次

案号

领衔代表(提案人)

案由

主办

单位

会办单位

建议内容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64

市政协社法民宗委、民进绍兴市委会

关于把握湾区时代脉搏实施人口人才集聚战略的建议

市发改委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

政协64号提案.doc

 

市政协社法民宗委、民进绍兴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把握湾区时代脉搏实施人口人才集聚战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口、人才的集聚能力是一个城市活力的体现。人口的增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较大的人口规模是城市扩张的基础。人才则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想要保持经济长期的发展,人才的聚集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人才工作,千方百计引导人口集聚,引进留住人才。近年来累计引进入选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92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158名、“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885名,2019年吸引10.3万名大学生来绍。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卓有成效得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凡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来绍,无需居住证明就可以先落户后就业,配偶、子女和双方父母可以随迁落户。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建立完善“3.0版”政策网上兑现系统,推动人才事项“一网通办”,今年以来已兑现政策资金3.06亿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通知》,在绍各类企业工作的全日制专科(高职)、本科及以上学历新就业无房职工,可领取住房租赁补贴。实施人才安居工程,5年内建成2.2万套人才租赁住房,今年启动建设9900套,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过渡住房保障。对全职引进的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20万元安家补贴、35-100万元房票补贴,领军人才还可享受为期10年每年5-8万元的专家津贴。对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紧缺高端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

二是加强人才平台建设。谋划建设绍兴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园,按照聚焦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最优质的创新资源、输出最专业的孵化服务、提供最高效的孵化投资,努力打造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新高地。积极筹建绍兴人才大厦,为信息光电、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时尚创意、科技服务、新金融等前沿产业为主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服务,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尖端科技城提供智力保障。以“一区两廊”建设为统领,配套引进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绍兴研究院等25家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搭建科研成果和技术需求的互动桥梁,推动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开展“访百企、送政策、优服务、促引才”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摸排人才需求358项、项目需求101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精准引才。

三是开展人才招引活动。深化实施“海内外英才计划”,全面推行区域专项引才计划,构建市县联动、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全市域引才体系。强化人才赛事招引,连续十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绍兴行”“海内外博士绍兴行”等活动,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开行招才引智“春秋专列”,2018年来足迹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的300多所高校。举办“留在绍兴”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活动,切实提高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归属感、获得感。加强疫情期间人才招引,第一时间出台战“疫”引才“八条意见”,集中推出2.3万个人才岗位需求,在武汉解封后第一时间召开武汉高校就业部门座谈会,并举办“暖绍兴•筑梦城”杭州大学生综合招聘周活动和就业季人才双创系列活动,搭建企业招才引智平台。共组织开行1094辆汽车大巴,40趟火车专列、1架包机,帮助复工企业接返3.61万名外地老员工。积极开展驻点引才线上招聘,充分发挥企业在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有组织线上招聘300余场,共收到简历2.4万余份。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把握实施人口人才集聚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人才强市鲜明导向,并把引导人口集聚作为打造现代城市体系的重要内容,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编制人口人才发展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人口问题是绍兴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所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状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禀赋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十四五”时期,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区域交通改善、户籍制度改革等外部条件的变化,绍兴人口发展形势也将呈现诸多新特征新趋势,并对全市的产业结构、社会治理、城市空间等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已启动《绍兴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将在把握当前绍兴人口形势基础上,对“十四五”及更长时期人口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面临挑战进行研究预判,提出人口中长期发展的思路和战略导向,并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人口政策框架,提出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增进人的自身发展和福祉的对策举措。

二、坚持示范引领准确定位,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近期落幕的市委八届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在今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人才和创新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智造基地和国内外重要影响力吸引力的创新人才流入地。大力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实施“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大力引进未来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新一轮“越商名家”成长行动、“青蓝接力工程”、“科技越商”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同时,我市正在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四大新兴产业,谋划推进氢能等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两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对健全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结构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障留住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地的引才引智,已经从注重“招来人才”,向更注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转变。一是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机制。深化人才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推进人才服务事项“一揽办”“一门办”,通过“店小二”式服务吸引更多人才留绍。加快推进3.0版政策修订完善,持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运用好人才新政“3.0版”网上政策兑现系统,提升政策兑现效率。开展人才政策“回头看”,对政策兑现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建立支持高科技人才创业展业的政策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吸纳和集聚长三角地区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构建覆盖全球顶尖人才的“人才地图”,鼓励企业布局海内外“人才飞地”和研发中心、孵化基地。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育壮大系列行动,集聚一大批能为绍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青年人才队伍,提高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入选各级人才计划比例,实行专家举荐制,设立青年人才专项。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解除流入人口的后顾之忧。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原则,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引进人才有房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成区拓展覆盖,教育部门正在编制《2020-2035年市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计划到2035年,新布局完全中学1所、初中3所、小学10所、幼儿园20所以上,其他学校2所;完善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工作体系,积极推行积分统筹入学,确保符合条件入学随迁子女同等享受接受义务教育待遇;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全覆盖和均等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人口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  郑晓

联系电话:85133996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14日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