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发改委(粮食物资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22M/2020-20285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 公开日期: 2020-09-10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文字号: 绍市发改〔2020〕15号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3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9-10 10:0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届次

案号

领衔代表(提案人)

案由

主办

单位

会办单位

建议内容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37

中国民主同盟绍兴市委员会

关于绍兴市块状特色经济再提升再赋能的建议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

政协37号提案.doc


民盟绍兴市委会:

《关于绍兴市块状特色经济再提升再赋能的建议》(第37号提案)收悉。我委经认真审阅研究,并与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充分会商,现答复如下:

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近500个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分布在全省各地,能够快速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9年,我省制定出台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块状特色经济,把块状特色经济转化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动能,到2022年,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以上块状特色经济15个左右,产值500亿级以上的30个左右。

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产群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基础扎实,长期以来拥有块状经济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形成了若干地域特色明显、市场主体集聚、规模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块,如越城区的家电,柯桥区的纺织、印染,上虞区的伞业、化工、机电,诸暨市的袜业、珍珠、五金,嵊州市的领带、厨具,新昌县的医药、轴承等等。目前,我市块状经济也亟需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目前主要由轻纺和机械制造两大类组成,基本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生产经营也以中小企业和家庭式的作坊为主;二是发展层次依然较低,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产品技术层次与科技含量低、进入壁垒不高、产品结构单一、以低端市场为主的特性,处在模仿创新、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绝大部分块状经济仍然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三是具有明显的升级趋势,在产业升级迭代的总体背景下,在新业态、新模式的冲击影响下,诸如袜业、纺织、机电、轴承等产业正在努力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努力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方向转型升级。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念好新旧动能转换“两业经”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快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在总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三年先行先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制定出台“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十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总体导向和目标路径,结合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为加快块状经济再提升再赋能,下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抓,大力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进一步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跃升发展。一是加快打造“双十双百”制造业集群,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目前的集聚、发展程度,选择1-2个区、县(市)作为核心发展区,打造现代纺织、绿色化工、集成电路、现代医药、金属加工、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珍珠饰品、智能厨电、现代住建、黄酒等十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食品及添加剂、时尚服饰、数字5G、绿色包装、智能电机、医疗器械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实现100家以上标杆企业升档升级和100个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构建高能级产业平台,高标准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指导越城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平台改造提升、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小镇等平台载体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产业评估体系,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全市产业链招商地图和块状特色经济发展地图,优化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探索建立淘汰倒逼机制,形成六个区、县(市)和滨海新区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实现错位竞争、协同发展。

二、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化绍兴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推产业在水平空间集聚基础上实现垂直赋能。一是推广智能制造“新昌经验”,以“分行业改造+云平台服务”为主打模式,积极推进全市13个重点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绍兴制造”向“绍兴智造”跃升。二是大力实施“企业上云”,积极构建行业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我市“块状经济+龙头企业”产业优势,稳步推进扩容提质;鼓励小微企业实现云计算初级应用,支持大中型企业通过“移动化”改造、“互联网化”升级、“智能化”提升等途径开展云计算深度应用,全年力争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以上,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以上。三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多业联动、跨界融合,加快建立融合发展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袜业、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以文化创意推动黄酒、纺织、珍珠等历史经典产业有机更新、破旧立新,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

三、加快引智聚才步伐。一是持续实施大院名校战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做大做强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等,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紧扣“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着力集聚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大院士等顶尖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力争实现上市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全覆盖。三是加快推动人才新政落地见效,实现区、县(市)出台人才新政及实施细则全覆盖,定期开展企业走访,为企业、人才主动送政策大礼包,提升政策知晓度。四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构建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服务体系,用好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人才服务专项例会和驻企服务员制度,常态化解决人才创业创新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开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企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执法行动,集中开展电商平台专项治理,构建“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构建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防控,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专利分析能力,提供知识产权纠纷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态势分析和预警研究。二是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针对产业技术演进特点、全球知识产权布局态势、国际竞争格局以及发展重点,结合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布局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联盟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为我市块状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赋能。三是加快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依托本地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产业和高技术发展处 陈佳;

联系方式:0575-85149563。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4日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