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派出机构 > 滨海新区管委会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554025306E/2021-1982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 成文日期: 2021-01-2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字号:

绍兴滨海新区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1-01-21 09:2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2020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按照“树立大格局、推进大开发、展现大担当、凝聚大合力”的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以上;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自营出口同比增长20%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大力实施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五个一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累计签约美新半导体、国科生物医药创新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935亿元。二是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实行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挂图战图,今年以来累计开工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额304.15亿元,长电科技、尚科生物、精准医学、冠越达新材料等8个省市县长工程项目9月底全部开工入库,投产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额304.83亿元。三是资源要素全面保障。入选第一批省重大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327亿元,用地4222亩,项目数量、投资、用地分别占全市63%74%65%。多渠道筹措用地指标5118亩,其中通过省重大产业项目预支、奖励用地指标1770亩,占全市同类指标量的57.6%,总量居全省第一。出让工业用地20宗,面积1068.5亩,居全市前列。

(二)规划建设加快落地。一线城市的标准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重点突出江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一是加快重要规划编制。高起点编制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江滨区城市副中心、袍江片区、综合保税区、未来社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高标准改造建设规划展示馆。二是加快公共配套优化完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建成投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上海虹桥国际学校签约落户。沧海社区列入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加快推进全过程咨询和招投标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三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提升。实施年度投资约40.78亿元的7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越兴大道等29条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越东路连接线以及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

(三)重大平台全力打造。按照战略定位、主体功能、产业导向,聚焦特色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一是绍兴综保区加快规划建设。规划总用地1.72平方公里的综保区成功获批,综保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完成机构组建和人员配备,下设综保办、服务促进中心、综保公司,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综保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综保区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工。二是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方面,高标准完成绍兴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战略规划编制,集成电路创新综合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园开园运营,入驻企业30,1-11,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282亿元,在全省第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中名列第二。生物医药方面,健康新城项目已与投资方共同组建开发总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扎实开展规划编制、项目谋划等工作精准医学产业园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首届生命健康产业峰会,1-11,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260亿元。三是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整合提升。全力实施提档升级行动,将经开区、高新区扩大到越城区的17个镇街,行政区域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整合方案已列入省商务厅第三批整合提升名单,力争在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大幅提升。

(四)深化机制完善保障。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两区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全覆盖、全天候、无差别、数字化、低成本的最优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生态。梳理形成新区101项事权清单,以正面清单形式明确46项管理职能,越城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能,对新区履职的正面清单以外职能,全面履行兜底责任,确保新区开发建设轻装上阵,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经济工作、干部交流等协同运行机制,最大程度提升新区工作效率。二是优化企业投资服务生态。在迪荡、袍江、江滨分别设立3个政务服务、投资服务中心,任一分中心均可受理企业投资服务的行政审批,形成三片区联动、就近办理的投资服务新格局。探索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一个机制、一网审批、一颗印章”“三个一试点工作,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制、协调事项派单制、企业服务飞单制和投资服务代办制,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进滨海科技城规划建设,引进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上海交大研究院、深检集团华东总部基地等高端项目,绍兴现代医药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创建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谋划推进新区人才管理试验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新引进院士专家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3人、大学生1.8万人。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滨海新区抢抓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奋进之年。新的一年,滨海新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一极三区”目标定位,树立谋划为先、项目为王、落实为要、服务为上”工作理念,“重要窗口”的担当、“四个率先”的勇气,聚力抓好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三大头部职能,加快建设有滨海特色的产业带、城市带、创新带,全力打造全省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六大新区”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坚持项目为王,优化项目投资服务机制,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2021年计划安排实施建设项目249个,总投资26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38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13个,总投资1115.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2亿元。入选第二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占全省10%以上,申报省市县长项目8个以上。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重点抓好中芯国际二期、天士力生物、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智慧园等重点项目落地,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其中单体协议投资规模总额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二)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决策部署,全力争创全省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推进三大国家级平台高质量发展,绍兴综保区加快推进综保区基础和海关监管设施建设,确保通过封关验收,招引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质量效益好的优质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全市对外开放新引擎;袍江经开区和绍兴高新区加快整合提升,力争在全国、全省考核排名大幅提升。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重抓中芯国际二期扩产产能,推动长电绍兴、显鋆一期正式投产,集成电路总产值力争突破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国际生命健康产业新城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海隆生物、知行药业、尚科生物项目投产,越海百奥第二批单体项目、精准医学项目主体完工。

(三)强化人才科技赋能。施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抢抓国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战略机遇,重点抓好滨海科技城、迪荡科创CBD规划建设,加快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创新综合体建设,持续推进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建设,积极创建绍芯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推进深检集团华东总部基地、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加快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研究院、绍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建设落地。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争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省级研发中心5家;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人才新政3.0升级版,以试验区为平台积极争取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申报入选国家、省级领军人才8名,引进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40名以上,引进大学生有大幅增长。

(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完成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动绍兴城市副中心江滨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袍江片区城市设计等规划的全面实施。加大袍江区块拆改力度,合理规划利用印染化工企业搬迁后腾出来的土地,统筹做好征收回购、项目包装、融资等工作,启动两湖区块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加快江滨区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启动省肿瘤医院滨海院区、浙江金融学院绍兴校区等已签约项目落户建设,按照三化、九场景顶层设计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沧海未来社区。全面推进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全力保障杭绍甬智慧高速、越东路连接线、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改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

(五)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化土地要素保障,通过争取存量盘活奖励、重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追加、增减挂钩购买等方式,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筹措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完成产业用地供应1500亩以上。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按照市场化、实体化、证券化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寻求资产注入、尽快结算返还土地出让净收益等措施,做大资产规模,新增融资350亿元以上,确保新区开发建设资金需求。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规范化运作,撬动项目招引、产业集聚。

(六)打造首位度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两区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和落实新区与越城区部门的职能边界,持续放大两区双向赋能新优势,推动机构、制度、工作、人员更加高效融合,协同推进两区高质量发展。对照世界银行标准,围绕打造全市首位度营商环境的目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继续推进审批全流程一件事改革,依托好差评系统,深化三个一审批滨海模式,健全审批服务容缺受理和承诺受理制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信息来源: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