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上中草药实践课。
“它的花有两个颜色,一种是黄色,一种白色,所以叫金银花。”“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连翘。”……昨天下午,在越城区袍江小学教育集团的中草药基地,六(1)班的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上着中草药课。
今年秋季新学期伊始,袍江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把学生们带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心晴药坊”实践课正是该校倾力打造的一门特色非遗课程。
六月雪、艾草、枸杞、芦荟……在中草药基地里,记者看到,由学校中医老师培植的中草药正分片茁壮成长。除了传统的中草药,学校今年还新开辟出两块田,用于种植蔬菜和水果,供学生平时食用。
“我爸爸妈妈平时就喜欢用艾草泡脚,原来活艾草长这样啊!”六(1)班学生施袆雷是一位小小“中医迷”,自从学校开设了中草药课后,他不仅在上课时间积极参与,还时不时跑到中医老师冯文良那里“开小灶”。如今,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各班中,已经组成了一支支“中医药小分队”,除了在课间打理田畈里的中草药,还参与打理校园里的花草苗圃,孩子们乐此不疲。
中草药基地边上有一棵山楂树,果子已经渐渐泛红。“再过不久,这些果子就有可能被‘偷’吃光。”冯文良打趣地说,自从中医课上他告诉学生吃点山楂有助于消化后,就时不时有“小调皮”跑来看山楂红了没有,跃跃欲试想摘下来尝一尝。“有些学生还学以致用,回家帮父母打理家里的花花草草。”冯文良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袍江小学内,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科普图书馆和中草药展区,馆内有1万多册科普、养生、中药类书籍,中草药展区还陈列了很多种中药材标本,以满足学生从书本到标本再到实体药材的观摩学习。“接下来,我们还将开设‘父母进课堂’课程。”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养生日益受到重视,学校的这一特色课程,如果父母也能一起参与进来,则既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加强课程建设,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减负不减质”。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市不少学校将优质丰富的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抓手,提质量、加活动、增趣味、扬特长、强素质,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越来越多姿多彩。柯桥区青少年宫于近期推出了“流动少年宫、快乐助力5+2”公益服务项目,陆续把优质的校外资源带进校园,开设出“美好食刻”“心灵花房”“茶道之美”等项目。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结合实际,全面推行“5+2”教育模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区则开出一系列拓展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科普、文体、艺术、阅读等学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