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上9点40分,正在上虞客运中心值班的驾驶员唐行国接到了上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派单:前往上虞区东关街道,接送8名密接人员和14名次密接人员前往指定隔离点。
这项运输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两名驾驶员协作完成。接到指令后,唐行国和同事余小飞立即行动,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医用面罩。按照防疫要求,手中的橡胶手套必须戴2层。
今年47岁的唐行国是市公交集团第三有限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一周前,他还驾驶着207路公交车,穿梭在上虞的大街小巷。但这一次,迎接他和同事的是22名特殊乘客。运输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的车辆是经过改造后的公交车,驾驶区和乘客区之间安装了一块白色的隔离板,以降低传染风险。
晚上10点,由唐行国和余小飞驾驶的两辆公交车抵达东关街道办事处。此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迪飞已早早等在门口。“我带路,你们的车子跟我走,今晚有好几站。”丁迪飞说。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3辆车缓缓前行。第一站,需要接上4名密接人员、5名次密接人员。“我们到达目的地时,这9个人已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提前穿好防护服,站在卡口处等待,很有秩序。”唐行国告诉记者。其中,4名密接人员排队坐上了余小飞的车,5名次密接人员坐上了唐行国的车。“密接者要求一排坐一人。”唐行国说。丁迪飞拿着名单,逐一核实。出发往下一站前,她会提前拨通当地村干部的电话,提醒他们接送车辆大约在几分钟后到达。
担山村、五里牌村、东风村、稽山村,车子按照顺序一路停靠,每一站都秩序井然。15日零点,唐行国和余一飞终于接上了所有22名“乘客”,车辆缓缓驶向集中隔离点。
再次回到上虞客运中心已是凌晨1点半,这趟接送任务还剩最后一个步骤——为车辆消毒。唐行国取来消毒液,认真喷洒车辆的角角落落。“根据要求每一次出完车都必须消毒。”他说。
凌晨的上虞客运中心,气温只有5℃,偌大的候车室便是唐行国和同事们的值班室,他们需要在这里24小时待命,接收来自上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派单。
从12月8日起,上虞交通运输部门和上虞交通集团联合成立转运工作专班,统筹安排89辆大巴、74辆公交车、22辆负压救护车的消毒、派单和人员物资24小时转运工作。密接者与次密接者需要转运,外来救援车需要引导护送。每一次转运,都是和时间赛跑。“每次出发前,队长蔡剑波都会嘱咐我们,平平安安出发,健健康康回来。”唐行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