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公安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508J/2021-2233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公安局 成文日期: 2021-12-3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关于2021年度市公安局重点工作清单四季度进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31 14:3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序号

具体工作及目标要求

完成情况

是否完成

1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五民工程”,加快构建大数据驱动下的现代警务模式,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深化风险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行动,为建党 100 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出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平安护民、执法为民、服务惠民、沟通亲民、形象暖民“五民工程”,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联千村访万户”等活动,做到严厉打击、公正执法、优质服务;常态化开展涉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行动,构建“四三二一”涉稳风险隐患管控机制,累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228起、化解217起,其余均落实有效稳控,为建党100周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数字化改革“1+5+2+N”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大数据驱动下的现代警务模式,实现了治理由联动向联体、警务由被动向主动、发展由粗放向集约“三个转变”。公安部孙新阳组长、刘钊、林锐副部长及省委袁家军书记、王昌荣常委、王成国副省长来我局调研时均给予充分肯定。袁家军书记在市局调研时指出,绍兴公安现代警务模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体系、能力、队伍建设成效非常明显。市局被评为全省改革创新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枫桥指数”被写入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工作报告;“一照通用”获评全省数字社会系统“最佳应用”;5个场景应用入选全省公安数改典型案例。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牵头市区域协查管控专班,运行市局疫情防控“一办八组”,对境内高风险区域及境外来绍人员落实精密智控,研判推送各类信息27.5万余条。特别是上虞疫情发生后,全警闻疫而动、听令而行,全力当好“大门”“中门”的守门员、精准找人的千里眼、维护稳定的主力军,为提前实现社区清零目标、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力量。省委袁家军书记、王浩代省长、王昌荣常委、王成国副省长等领导均对绍兴公安抗疫工作予以了肯定。

完成

2

深入实施打击突出犯罪“雷霆”行动,全力打好政治安全保卫战、扫黑除恶常态战、严重刑事犯罪攻坚战、传统侵财犯罪民生战、网络贩枪清剿战,不断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体系,常态严治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积极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努力实现禁毒工作“四升四降”“七个不发生”,确保按期入围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争创名单

强势推进全市公安机关突出犯罪专项打击“雷霆”行动,向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跨境赌博、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金融领域、网络黑灰产等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共开展“雷霆”1至9号30波次集中行动,对14502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全市现发命案及五类案件均全部告破,传统侵财发案比2019年下降34.85%,“两抢”案件破案率100%;移诉34名涉枪嫌疑人,涉网线索核查率100%;移诉黄赌犯罪嫌疑人1997人、涉毒犯罪嫌疑人270人、食药环知犯罪嫌疑人1011人。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反欺诈体系,实体化运作“织网”防范、“断流”反制、“雷霆”打击、“断卡”治理四个打防专班,对发案量大的重点镇街进行挂牌整治、重点单位进行分级分类约谈、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行“一案双查”等机制,共发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国性集群打击1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770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7亿元;全市电诈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9.3%,5月以来,单月发案量连续七个月实现同比下降。积极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针对互联网毒品违法犯罪,研发集群打击模型,涉毒“213集群专案”得到公安部通令嘉奖和公安部副部长刘钊批示肯定;构建禁毒“枫云”一体化平台,推广应用“春晖家园”管控APP,戒毒康复有效执行率100%;开展重点乡镇街道和“廿镇百村”治理,全年共开展2次全员毛发筛查。

完成

3

全面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打恶意“逃废债”、涉众型经济犯罪,优化项目(市场、企业)警官制、河道警长制,打造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升级版,为重返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 强”保驾护航

出台护航绍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行动20条措施,深化企业、市场警官制,构建“大越商”协同联动保护体系,落实“11087”优商护企举措,迭代上线“警企云”数字化企业风险监测平台,建成为企服务专区7个、服务站7个、在外越商警企联络室6个,走访企业684家、提供法律服务198次,确保全市702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严打恶意逃废债、涉众型经济犯罪、侵企犯罪,侦办逃废债案件125起,抓获人数108人,挽回损失2.4亿元;侦办涉众型经济案件141起,起诉犯罪嫌疑人154人,挽回损失1.8亿元;移诉侵企犯罪嫌疑人190人。优化河道警长制,梳理调整全市601名三级河湖警长,常态督查27条市级片区河道和32个市级湖库工作;开展预防溺水专项工作,共排查重点水域720处,发现隐患965处,整改(封填拦)沿河洗漱台阶809处。推动“旅馆式”管理迭代升级,将“旅馆式”管理提升工作纳入实有人口评估内容,各地“旅馆式”管理总台、分部、站点规范化运作水平提升明显,浙江日报、绍兴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

完成

4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完成派出所警力入驻镇街矛调中心,全面推广“重华联勤警务”“物联自治”模式,大力培育义警组织,全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出台《关于推动警务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枫桥式”平安镇街、村社等创建;推进警源治理警网协同,进一步顺畅派出所模块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推动实现警务和非警务类事件闭环处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一类矛调中心1名社区民警常态入驻,二类矛调中心1名社区辅警常态入驻,三类矛调中心1名社区辅警随叫随驻”的原则,全市92个派出所189名警力入驻镇街矛调中心,共分流非警务警情1.6万余起,化解矛盾4024起。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警务站(室)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明确联勤警务站“七个一”建设要求,共建成20个联勤警务站,实现派出所、巡特警、交警“三警融合”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动”;推广物联自治“六个一”做法,城区派出所全部建成物联会,组织460家物业公司6470名物业力量开展问题联治,共开展活动6400次,化解各类纠纷2900余起。依托“越警管家-绍兴义警”平台,积分制、系统化推动平安类社会组织建设。全市共建立了188支3.8万人的义警队伍,成立8个义警基金,均由基础副所长或社区民警兼任党支部书记,落实每月2次以上日常巡防活动。今年,共开展各类巡防活动52160次,为群众办实事970余件。

完成

5

迭代升级枫桥警务模式,深入开展“枫桥式”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队、监所、110 等系列建设活动,创新发展网上“枫桥经验”,形成从网下向网上、农村向城市、派出所向全警种拓展的“枫”景线

出台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等20多个文件,创新“三长同台、三警同创、三星共评”系列“晒比”,全省首创“枫桥指数”评价体系,全力推动枫桥警务模式从农村向城市、网下向网上、派出所向警种拓展。抓好“省枫”“国枫”所争创,越城府山所全省第二批“国枫所”候选单位亮晒第一,拟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诸暨工业新城所进入全省“国枫”所争创15强,5个省枫培育所全部创建成功。强势推进“枫桥式”交警中队“12345”提质工程,20个中队启动新建、置换、改造等建设工程,5个中队入选全省首批50个“枫桥式交警中队”,公安部副部长刘钊来绍调研时充分肯定。开展“枫桥式刑警队”创建,全面加强专业打击队队伍、手段、机制、营房建设,今年已有12支专业打击队创建达标并授牌,专业打击占比达73.02%。深化“枫桥式”监所创建活动,全市监所均建立了以“健康教育”“普法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干预”和“技能培训”为主的五大版块教育体系,建立3个以上“拘学同步”帮教单位、90多家固定帮教单位,共化解各类矛盾1478起,认罪认罚率达94.87%。深化“枫桥式”110创建活动,建立警情常态推送闭环处置工作机制,首推110报警服务台等级化评定,全市一线接警员全部通过专项能力认证培训考核,群众对110接处警的满意率提升至98%以上。

完成

6

全面实施绍兴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化推进“一圈七网”31 项重点建设任务,大力开展环绍封控圈建设和智安单元建设,确保环绍封控圈“围闭度”达到 90%以上,完成 80%以上老旧小区智慧化升级改造、300 家以上重点单位智慧安防建设,450 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智安校园建设

出台《绍兴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及12个“子规划”,牵头推进《建设指南》22大类256小项和《创建标准(2020-2021年)》15大类51小项任务,全力争创全国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牵头推进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安保项目,制定《亚运安保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任务措施,统筹各方资源及力量,有序推进亚运场馆安防基础设施、安保装备和交通智能设施建设,有力提升了安保能力。全力推进“一圈七网”8大类49项129条任务,对全市120个检查站(卡口)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封控圈围闭度已达95%。加快推进智安单元建设,完成1003个老旧小区智慧化升级改造,完成率90.77%。联合市教育局出台《绍兴市“智安校园”建设指南》,高标准、全覆盖推进“智安校园”建设,共建成756家“智安校园”,实现全量采集、实时分析、提前预警等智能化应用,及时预警处置校园风险隐患。

完成

7

不断深化城乡道路平安畅通提升工程,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构建“两客一危一重”车辆“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全面整合道安办、治堵办、铁拳办职能,实体化运行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着力构建我市道路交通安全闭环管理高效联动、整体智治的新体系。与宁波、金华正式签订市政府层面的特种货物运输安全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三地四方”战略合作。常态化开展“净路”“夜鹰”“雷霆”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全力清理道路隐患,动态排查整改各类道路安全隐患8114处,整改堵点13处。组建信号灯配时优化专项工作小组,对主城区183个路口开展集中信号优化。实施施工道路“3+2”(一灯一牌一人和路面平整、设施规范)管理模式,提高施工路段管理水平。实施危化品运输车辆“十个一律”、工程运输车“八个一律”严管措施,走访检查全市“两客一危”企业450余次,检查登记重点车辆21707辆次。打造“越安行”平台,搭建市、县、乡镇三级驾驶舱,构建人员源头管控、车辆实时监管等6大应用场景,与“141”社会基层治理综治平台贯通,协同开展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目前,“越安行”平台已拓展到本地全量大中型客货车、校车、公交车、面包车,外地高频大中型客货车。今年1至12月,全口径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2019年下降26.36%,各类危化品车辆交通违法查处数同比上升112%。

完成

8

坚持整体、智治,深化情指行一体化建设,纵深推进刑侦体制改革及派出所警务机制、街(路)面勤务机制、网上网下服务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警务组织体系;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延伸,大力推进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检测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建设交通事故便捷服务平台,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处理当事人自撤率 90%以上、自处率 50%以上。完成全市 36 家车辆检测站提升改造和监管平台建设,实现车检平均用时压缩超过三分之一。规范化运作市县公安两级网办中心,不断拓展“枫桥警务——越警管家”平台和“安心码”应用,确保民生事项网办率达 70%以上。进一步深化智慧民意感知体系建设,推动民意感知触角向公安工作的全领域、全范围、全环节覆盖延伸

出台情指行合成作战体系标准化建设运行规范等制度,打造交警情指行一体化改革“1+4+5+X”模式,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突出集体。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涉网犯罪侦查支队(大队),形成以侦查(反诈)中心为平台的涉网犯罪侦查体系,深化“三层四级”研判打击体系,落实每案必研、每案必侦、每人必研、每逃必追、有赃必缴“五必”机制,专业打击占比达73.02%,柯桥、嵊州两地侦查中心被评为全省县级侦查中心示范点。规范以“两队一室”为基本框架的派出所内设机构,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实行“有警处警、无警访民”主动勤务,群众对社区民警平均熟悉率提升30%以上。实行网格化布警,共划分262个网格,推动4000余名交警、巡特警、派出所三警融合,110接处警首波警力8分钟内到达率提升至75%,纠纷警情现场办结率超80%。优化市县两级网办中心运行,公安部“一网通办”试点有序推进,优化1100余个“就近办”点位、110个“一窗通办”网点和20支助跑小队,办事时限压缩50%以上,高频民生事项网办率达82.1%,形成“15分钟办事圈”。深化交通便民“一件事”改革,建立涵盖26家保险公司的车辆理赔保险互信机制,轻微事故自处率达68%,交通受影响时间缩减逾8分钟;全市需提升改造的36家检测站全部通过省级评审,车检检测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迭代升级“枫桥警务-越警管家”自助服务机,实现100余个公安事项“一机通办”,日均办件量超过3500件。创新“安心码”警银协作模式,与7家银行签订协议,为9000余家商铺开通应用权限,200余家商铺申请成为公安社会化代办点,支付笔数超42万笔,“安心码”协同应用获公安部全国基层技术革新奖决赛第一名。深化智慧民意感知体系,建成局长、所队长直通车,落实问题闭环整改等6项机制,研发四级四色民意画像、预警模型,发送访评短信160万余条、电话访评21万余人次,不满意工单100%整改,民意综合指数达97.91%。

完成

9

深入实施“智慧警务双十工程”,健全以“雪亮工程”为龙头的感知体系,做强做大数据中心,升级情指行合成作战平台,全面推进智能应用、集成应用、移动应用

按照“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框架,推进感知网体系建设,上线视频监控智能化管理平台,联网17.5万路视频监控,建成人卡1.6万路、车卡1.2万路。充分发挥大数据实验室联创成效,丰富视图智能引擎智能化,推进智能推送中台建设,实现40类预警信息精准推送。打造一批智能化特色场景应用,在全省公安机关第四届信息化实战应用模型创新大赛中,荣获2个金奖、1个铜奖。强化数据汇聚,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安大数据资源池,总量已达609类1200亿条。强化算力支撑,部署上线大数据中台,配套升级扩容视频专网、公安网数据平台存储和计算能力。强化数据治理,建成7大主题库、82类专题库,提供数据服务1.2亿次。强化政务数据采集,获取政务数据153类5.35亿条。以“资源最丰富、功能最强大、基层最欢迎、效益最突出”为目标,构建“四横四纵两门户”的情指行合成作战平台架构,全面整合公安网业务系统,打造全警“一站式”智能主干工作平台,日均应用达3.46万次。

完成

10

纵深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六大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化运作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应用执法全流程即时监督管理平台,推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第三方”托管模式,实施执法社会化全案全量访评

出台《关于完善执法“六大监督”体系实施方案》,体系化出台执法制度65个,组织4次季度执法质量考评,对近三年不捕不诉案件全量交叉评查;开展外单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未结限期清理活动,清理率100%。高效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涉刑人员占比从年初的48%提升到95%以上,省公安厅在我市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现场会,推广我市简案快办和“应进尽进”等相关做法。建成全市统一的执法智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对警情、案件、人员、物品等全要素实时监测,推动执法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已即时提醒七类执法问题2.3万个,清理涉案财物6.3万余件。“阅卷精灵”智能辅助办案应用取得全省公安机关第四届信息化实战应用模型创新大赛第一名;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组织4次执法办案流程大检查、涉案财物清理,并统一涉案财物委托第三方保管。持续落实“互联网+监管”工作,每日对掌上执法率、监管事项覆盖率、跨部门监管率等考核指标进行网上巡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强化案件全量访评,及时对不满意件进行分析通报,针对性落实整改,执法社会化访评平均满意率达98%以上。

完成

11

推进重点基建项目,按计划推进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特警训练基地等建设项目,持续推进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营房建设、巡特警建设三年规划

市局机关业务技术用房迁建项目正在推进装修和场外施工,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建项目已完工。特警综合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三江口示范检查站建设项目纳入高速收费站一体化建设,项目推进计划调整。全市基层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营房建设三年规划已累计完工项目32个,剩余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袍江交警大队斗门中队营房建设项目经市发改、财政审批同意,年底前计划进度调整为基础完工,目前已完成二层土建施工;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派出所建设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结顶。

完成

信息来源:绍兴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