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们站上红毯接受采访。

记者提问。
绍兴大剧院大厅东侧十几米的红毯上又来了新客人。2月3日下午1时,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市人大代表依次分组走上“代表通道”,在镜头前揣民心诉民情、建良言献良策。
短短通道,连接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图景”与人民群众关切的“小目标”。6位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古城文化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时代基层人大履职、社会治理、生态旅游建设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率先亮相的是市人大代表、华汇集团规划咨询研究院院长陈扬。作为绍兴古城保护利用的亲历者,他见证了古城保护利用从规划到落实的全过程。“说到绍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古城,所谓‘真山深水真古城,有茶有酒有诗文’,这里是唐诗宋词和越剧吟唱中的最美江南。”在他看来,无论是古城功能疏解,还是高楼降层、古城项目群建设,初心都是让古城能够保护得更好,流传得更久,利用得更好。
紧接着作答的是市人大代表、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国苗。亲历企业转型的他,对于绍兴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很有发言权。“绍兴纺织印染业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又受到疫情影响,然而在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下,我们还是扛过来了,那是因为有‘韧性’。”季国苗代表说,经历转型升级“阵痛期”后,绍兴的纺织印染业已经不同往日。车间里,智能化、数字化元素越来越多。
市人大代表、上虞区融媒体中心节目中心主任陈园通过几个小故事,讲述了自己的履职经历。“去年年初的一个傍晚,雨急风大,我的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刚刚差点被一块广告牌砸到,不知道该给哪个部门反映此事。他认为我是人大代表,可以帮着反映一下。我把这件事情记下了。”在之后“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的一场专题询问会上,陈园代表反映了这件事,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实施有效监督,必须精准调研,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提出建议。”她说。
市人大代表、诸暨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副主任杜萌颖和市人大代表、嵊州市司法局局长陈炎根不约而同谈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幸福感获得感,作为一名记者,我看到更多的是背后的付出。”杜萌颖代表说,在城市里,为保障每一次邻里活动的安全开展,社区居委会都会积极参与策划;在乡村,为了沟通顺畅,村干部、乡贤会趁晚上村民在家时上门开展工作,这就是“枫桥经验”的魅力。陈炎根代表则在镜头前分享了“融调解”机制的创新做法。他说,嵊州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唐诗之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各地有非常多的家规家训、民风民俗和历史名人典故。“我们把这些善治思想、善治理念融入调解工作,培育了一批有地域特色的调解品牌。比如,金庭镇是王羲之的归隐地,而王羲之有‘敦厚退让、敬宗睦族’的家训家规,我们就融合这样的家规家训建立了‘羲之调解室’。”此外,根据不同需求,嵊州还组建了“劳资纠纷调共体”“征迁调共体”等,共同助力维护当地和谐稳定。
接下来接受采访的是来自新昌旅游界的一名基层代表——新昌县旅游集团市场营销部经理蔡珊瑛。“昨天认真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对此我深有体会。”她说,新昌的生态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上世纪末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痛定思痛后,新昌下定决心狠抓生态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华丽蜕变。
在30多分钟的时间里,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宝贵的经验,展现了6位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助力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