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今日绍兴

数字赋能提速 文化铸魂提质 基层治理提升

上虞 :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 品质名城”

发布日期:2021-02-04 10: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风吹千帆举,江海万里春。“十三五”是上虞把握窗口期、迈向高质量、奋进新时代的五年。在极不平凡的“十三五”收官之年,上虞区实现了“一季正、半年红、三季进、全年赢”,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答卷。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预计全年地区总产值增长6%;财政总收入突破15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8万元和3.79万元……

今年,上虞区将致力打造世界级绿色智造先进区、长三角开放活力新都市、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实施数字化、一体化、集群化、绿色化、人本化“五化战略”,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提速年、文化铸魂提质年、基层治理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大力开展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争试点、争荣誉“五争”活动,推进产业发展、数字赋能、科技人才、城市功能、民生实事“五个一批”重大项目,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争做优等生,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 品质名城”,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江两岸景观三期工程建设现场。朱胜钧 摄

2.jpg

流光溢彩不夜城。 谷 嘉 摄



数字赋能 高质量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

  人脸识别系统、电脑水电抄表系统……上虞区永和镇精亮小微产业园内,数字化氛围浓厚。数字化运营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园区物联网中心和园区大数据中心4大模块组成的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情况等实行统一线上汇总,并进行跟踪服务评价等。


  万里科创产业园和伞艺小微企业园等一批小微企业园,目前正千方百计帮助入驻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下一步,我们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小微企业园数字化赋能。”上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上虞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实施11个重大数字赋能项目。同时,深化e游小镇2.0版建设,加快推进“云上小镇”“创客之家”项目,做强“游戏、影视、动画、视听阅读”四大中心,今年争取引进数字经济企业100家,实现税收5.5亿元。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广应用新智造模式,推进企业高水平上云用云,新增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6个,培育未来工厂1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融合工业应用场景。统筹布局数字新基建,全域新增5G基站850个,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全覆盖。


  去年年底,总投资208亿元的圆锦新材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上虞区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链群,全力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力争新材料产业链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产值分别超600亿元和350亿元。


  2020年1至12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1217.5亿元,规上工业销售额1088.8亿元,税收达60.1亿元,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成功创建第二批浙江省美丽园区,今年争取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上虞整合推进曹娥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大平台,赋能高质量。与此同时,上虞区积极推动企业梯度升级,今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以上。


e游小镇门户客厅青春公寓项目。朱胜钧 摄


科技赋能 高质量打造曹娥江科创走廊


  工程车辆穿梭往来,大型塔吊紧张作业……上虞高端智造集聚区产教融合创新园一期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期4.6万平方米的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将于近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十三五”期间,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以科技园、科教园、人力资源产业园、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三园一中心”为重点,积极引进大学研究院和高端科研机构,成立大学研究院协同中心,“磁石效应”明显。截至2020年底,已先后引进大学研究院13家,集聚各类项目团队69个、教授专家200余名。依托曹娥江科创走廊,上虞区加大科技人才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人才创新承载平台得到有效拓展,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柔性引进院士28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1家。


  高举创新和人才大旗,上虞聚焦传统产业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搭建高端产业平台,深化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去年,浙工大上虞研究院教授团队利用“大数据+建模”技术,为浙江安诺芳胺化学品有限公司搭建一个“透明工厂”,让化工制造变得“更聪明”;阳光照明与厦门大学则联合开展“深紫外杀菌消毒研究及产业化”研发……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不仅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也为上虞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12个、联合实验室6个、网络实验室10个。2020年,上虞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35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上虞区积极构建“曹娥江科创走廊+省级实验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提升平台创新能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2021年,上虞区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不少于10项。新建省级众创空间2家以上,新引进创新创业项目50个以上。


总投资208亿元的圆锦新材料项目动工。刘 盼 摄


内外融通 高质量打造双循环战略节点


  围绕“融入沪杭甬、联运杭州湾”发展战略,上虞正在构建完善“才”字型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全面提升“融杭联甬接沪”通道能级,深化杭州湾通用航空机场、上虞杭州湾港区、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上虞段、104国道南移上虞段、新章镇大桥等“空港铁陆”综合交通项目,加快杭绍甬高速上虞段及崧厦连接线、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新东线公路上虞段、南北中心大道(人民大道至五甲渡大桥)快速路、普速铁路景观提升一期工程、曹娥江上浦船闸及航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建成杭绍台铁路及上虞南站站前广场等,进一步构筑“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区位优势下,上虞加快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积极对接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走廊,深化区域战略合作和制造协同,谋划建立上海“上虞号”和飞地产业园,力促长三角地区市民卡互通使用。


  上虞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围绕新材料、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突出生产性服务业、文商旅等重点领域,瞄准北上广深等产业高地,主攻世界500强、民营500强、上市公司,主动承接溢出的高端优质资源。创新招商模式,深化招商信息和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加强“虞商回归”工作。


  上虞坚持“项目为王”,集中财力办大事,打好“五个一批”百项千亿大会战,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四比四看”推进机制,围绕前期审批、征迁保障、工程进度,实施清单化管理、协同式推进,确保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100%,交通运输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及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均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五争”行动,让资金能源要素为上虞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入推进“双抓双优双突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供应链物流等新产业;实施浙东新商都2.0版十大工程,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和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建成开业数创广场特色商业街区,深化省级夜间经济、智慧商圈培育城市创建。主动对接绍兴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全市国家级开放平台,力推外贸小微企业成长三年行动,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


六湖整治项目第二大过水隧道建设已接近尾声。朱胜钧 摄

美丽乡村公路 谷 嘉 摄


城乡融合 高质量打造品质名城新能级

  按照“北都市、南花园”总体格局,上虞区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中心城区“中优西进南拓北融东延”,加快“一江两岸”总部楼宇建设,高起点规划设计临江岸线,统筹抓好景观带公益设施配套;坚定“拥江西进”;加快城南区域开发;促进虞北乡镇(街道)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互补、组团发展;完善城东区块规划布局。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构建5分钟、15分钟、30分钟三级生活圈,统筹提升路网、水网、绿网,推动城市有机生长。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城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加快鸿雁未来社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系统科学推进城市拥堵治理,启动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实施老城区交通专项规划,对重点拥堵路段落实“一点一策”方案,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和智慧交通管理,切实提升交通出行体验。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加快曹娥街道建成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启动绍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力建设公园城市,完成“一江两岸”景观工程三期、美丽示范街创建三期、城市公园亮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曹娥江人行桥建设。


  涵养城市文化品位。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完善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大力弘扬“节约为荣”等时代新风。开展省级孝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成立孝德文化研究院,加快孝德文化小镇建设,高水平办好孝文化节、曹娥庙会等特色节会,建设运行“恋上孝德”志愿服务智能平台,打造全国孝文化研学游目的地。实施名人故居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异地新建的上虞博物馆,争取列入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名单。加快人民文创产业园建设,办好首届人民文创国际创意大赛。启动曹娥江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建设,加快上虞剧院保护改造提升,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和文化下乡活动全覆盖。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提升城市管家平台,探索“城市服务一键通”新模式,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扩面。建成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美丽小区40个。实施城乡环境卫生“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推进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60%。建设“洁净城市”2.0版,扩面实施环卫“一把扫帚”、绿化“一把剪刀”一体化管理,改造智慧公厕30个,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


  齐心弹好城乡“协奏曲”,合力唱好融合“发展歌”。上虞着力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能,全域大花园大景区建设渐入佳境。



整体智治 高质量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


  点上开花,面上布局,立体建制。一套凝聚着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在虞舜大地悄然打响。上虞区各领域持续推进效能改革,便民服务网加快延伸,改革观察员监督引向深入,全社会参与营商环境的凝聚力正加速转化为区域发展力。


  企业开办“一日办”、水电气网“一窗办”、招投标“不见面办”……上虞区通过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发动、全视角观察,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个最”营商环境。去年,上虞成功荣获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示范案例奖,成为全省首批信用县(市、区)。


  今年,上虞区继续深化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和部门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把住安全和质量关口,加大容缺受理范围和力度,实现非涉密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民生事项镇级可办率达80%,村级便民中心可办事项达100件,全面落实15分钟政务服务圈,切实打响“虞快办”品牌。


  上虞制订实施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城市大脑一期,上线运行“i上虞”,深化立体式水环境智慧监管、违法停车柔性执法、96345线上商城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等场景应用,优化升级国防“智慧动员”系统,提升杭州湾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让政府治理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高水平打造平安上虞。


改善民生 高质量打造幸福生活大愿景


  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30亿元,新增幼儿园优质学位5000余个;共建成养老机构14家,提供养老床位8640张,319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实体化星级运营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69%,新增就业岗位37520个;医保参保率99.79%,户籍人口参保率居全市首位……“十三五”的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上虞民生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民生保障的“温度”、幸福生活的“质感”。


  “十四五”已吹响奋进号角。上虞持续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实施全区学校网点布局规划,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优质学位3000个以上。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中心城区新建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加快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盘活扩容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中小学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深化“明眸亮睛”防近视国家级改革试点,积极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抓好特色职业教育,努力打造“学在上虞”品牌。


  深入建设“健康上虞”。加快推进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建设,建成投用城南医用综合中心一期、人民医院科技综合楼。推动区级医院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同质化融合式发展,搭建北上广深级中医医院医联体。深化医共体建设,制度性推动更多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取药。高质量通过第五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力争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四连冠。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创成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实施新时代稳就业促创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持续推进社保人群全覆盖攻坚行动,深化医保“15分钟服务圈”建设,统筹做好因病致贫群众、特殊救助对象、零就业家庭帮扶,推动无房危房户动态清零,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打造更有温度的城市。


  新年谋新篇,新春开新局。上虞将深入贯彻“八八战略”,锚定新目标、扛起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品质名城”,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区域发展之路上大步迈进。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