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实事专题 > 进展情况
文化之力沁润精神家园
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5-12 15:59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涵养;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给社会以爱的力量和向上的希望……绍兴这座被文化浸润了数千年的历史古城,在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不断取得新业绩。

  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点亮了绍兴乡村文化崛起与延续的希望;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起人民群众思想同频共振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绍兴坚持提高标准,让文明之花在古越大地精彩绽放。

  以文化礼堂为基,一堂一色“亮品牌”

  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2年底,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根据这一目标,绍兴立足“提质扩面、常态长效”工作要求,科学规划布局,严抓建设标准,培育礼堂文化,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高质量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工程。

  至2021年4月,全市累计建成文化礼堂1479家,文化礼堂覆盖率达到96.4%,到今年底将实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在保障“数量”的基础上,农村文化礼堂的“高质量”要求也进一步得到落实。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农村文化礼堂,正在改变着绍兴农村的文化生态,悄然呈现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景。

  建设高质量农村文化礼堂,绍兴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展陈内容 “一村一品、一堂一景”,把文化礼堂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礼堂文化内涵,又弘扬了优秀乡土文化。

  在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越剧文化”融入礼堂文化,推动了越剧的传承和发扬;在诸暨市牌头镇靖江村,文化礼堂就设在周氏祠堂内,周氏系周敦颐后人,靖江村文化礼堂以先人的“莲花”精神为载体,很好地传承并发扬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品格……

  文化礼堂建设是基础,建成之后如何管理和开展活动,才是礼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如何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近年来,通过“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结合,绍兴农村文化礼堂已形成“我们的春晚”“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文化走亲”“村娃学堂”“非遗进礼堂”“宣讲进礼堂”“村歌大赛”等一批活动品牌。今年,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相继开展“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红色经典作品巡回演出。

  可以说,绍兴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文化大餐”配送的中转站、“草根达人”亮相的大舞台、“文化文艺”展示的集聚地。

  在文化礼堂管理上,我市积极推进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实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全市农村文化礼堂文艺骨干培训班、星级文化礼堂管理员培训班、文化礼堂文艺汇演实操要点培训班等,累计培训学员超过3000人次。

  目前,绍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量质齐升、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使用效能不断提升、礼堂文化逐步形成,真正成为聚人气、惠民心、兴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被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鉴湖街道、道墟街道等14个乡镇(街道)获评示范乡镇(街道),全市已培育评定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含社区文化家园)397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108家。

  以智慧大脑为要,服务群众“零距离”

  如今在绍兴,文化礼堂是乡村最具特色的精神地标,是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不过,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工程,也还存在着资源服务效能不足、志愿服务供需匹配错位、文化活动重复开展等问题,制约着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改变这些现状,绍兴积极探索实施“智慧礼堂”建设,建立智慧化运行体系。

  “智慧礼堂”是提升文化礼堂内容供给品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一项创新举措,是促进“建管用育”全面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目的是让更多老百姓受益。早在2019年,柯桥区就开通了首批“智慧礼堂”。通过信息化系统,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村地享受到政策解读、便民服务、媒体资讯、互动直播、健身娱乐、影视阅读、医疗咨询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的语音识别技术不仅能识别普通话,还能“听懂”绍兴方言,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操作。

在柯桥区柯桥街道管墅社区的文化礼堂里,智慧元素随处可见。有声图书馆内,各种图书一应俱全,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轻松“听”到这些书籍的内容,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学习娱乐。像这样的“智慧礼堂”,在绍兴已是随处可见。

  2020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推出礼堂使用评价指数”的工作要求。这一契机下,绍兴市理论宣教智慧管理平台快速搭建,并制定了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活跃指数编制办法(试行)向全市推广应用,建立起一整套覆盖全市农村文化礼堂活动记录、绩效考核、意见反馈的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文化礼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点开该平台的页面可以看到,月文化礼堂活动场次、1小时以上活动场次、月活跃指数排名,以及活动类型都能直观地看到监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智慧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相结合,有效推动了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资金保障落实和活动组织工作。

  该平台还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供给,打通供需对接通道,在文化礼堂的单向管理向线上线下双向管理转变过程中,做到“有用的礼堂好好建,建好的礼堂好好用”,让文化礼堂“用得好”“用得起来”。截至目前,平台已集纳文化礼堂活动33000余场,并以每月超过6000场次的数量持续递增。

以文明实践为本,培根铸魂“接地气”

  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响亮品牌,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全新课题,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党的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

  2019年以来,我市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基层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议程,从“一把手主抓、一张网布局、一盘棋推进、一揽子保障”到“县级中心—镇街实践所—村社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资源整合力、活动组织力、整体协同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绍兴样本”。

  目前,全市6个区(市、县)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诸暨市、越城区、嵊州市先后成为全国试点,上虞区成为省级试点。2020年,诸暨作为首批全国试点又被列入全国10个“先行试验区”之一,“移风易俗诸暨模式”等工作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关爱基金”等项目连续2年入选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着眼用群众力量满足群众需求,在各村建立关爱基金,在民管民用的阳光运行下,用于帮扶、关怀、公益、奖励等, 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更使群众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以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是诸暨乡风文明建设的痛点,现在,通过“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红白喜事操办规章,组建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做法,打开了乡风文明、百姓减负的新局面,不少村民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1491对新人为村级关爱基金捐资190余万元,“一加一减”之间涵养了“大孝大爱”。

  群众在哪里,文明的触角就伸向哪里。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了凝聚人心的“大课堂”,组建一批文明实践“红色工地”“流动党校”“三味团队”等特色站点,设立“板凳课堂”“小柯开讲”等志愿服务宣讲品牌,到群众身边讲,讲群众爱听的,用接地气的内容和方式让党的领导、党的政策深入到基层每一个“神经末梢”,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绍兴文明实践工作注重移动优先,加强对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平台、“智慧礼堂”等和文明实践智慧管理平台的联通,开展“云”直播、微讲坛等多媒体互动,基层“点单”、中心“派单”、服务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服务模式逐渐形成,“爱心驿站”“邻舍+”等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不断涌现,一大批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正在从“盆景”变为风景。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久久为功”。风帆正扬,征程未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持续丰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绍兴内涵、绍兴价值,绍兴文明之光必将更加闪耀。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机关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