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22M/2021-215906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日期: | 2021-09-02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王岳均代表、陈卫中代表、裘昊代表、宋建平代表、袁庆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嵊州市建立生命健康产业园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审阅研究,并与相关部门充分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生命健康产业是国家和省、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培育新兴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生命健康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优势:
1.规模体量逐年提升。2020年,全市现代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8.6亿元,同比增长27.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3%,实现增加值128.88亿元,同比增长20.4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1%,创下近三年新高,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全市已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上虞、新昌、嵊州等地联动发展的生物医药制造格局,初步建成以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和中药为基础,生物药和创新化药为重点培育,医药流通和医药外包服务等为协同的产业体系。
2.梯队培育成效初显。目前全市拥有医药类企业近200家,医药规上工业企业100余家,年销售超10亿元企业7家,浙江医药、新和成、新光药业、昂利康、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10余家龙头企业相继上市,现代医药、医疗器械2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培育(创建)名单。2020年1月,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平台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已经成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3.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近几年,我市成功引进越海百奥生物医药产业化及服务平台、贝达药业创新药产业化基地、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纳米抗体技术中心、昂利康生物医药制剂产业化、国邦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能。今年,全市共有54个生命健康类项目列入省“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其中嵊州市6个项目入选;29个现代医药类项目列入市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其中嵊州市3个项目入选。
对标对表上海、杭州、苏州等先进地市,我市生命健康产业仍突出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产业能级不高。我市现代医药产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左右,引进落地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如浙江医药营业收入仅为国内龙头医药企业上海医药营业收入1/25左右,带动能力不足。二是发展层次偏低。主要以特色原料药及中低端医疗器械耗材为主,在生物制药创新药研制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融合度不够,特别是养生养老、高端疗休、康养旅游等服务业态的发展相对滞后。三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高层次、高能级特别是国字号的创新平台,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下步工作
嵊州市作为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拥有新光药业、昂利康等上市龙头企业,主打产品头孢拉定、黄芪生脉饮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还引进培育了湃汰生物、来益生物等一批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优势特色明显。下阶段,我们将加强与嵊州市政府的会商研究,合理规划选址,科学谋划布局,依托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和细胞治疗抗衰老基地。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主要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1.抓好重大规划实施。贯彻落实绍兴市“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围绕“药”“医”“康”“养”“健”五大重点领域,加快重大平台打造、产业链群培育、企业主体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构建创新链、产业链、空间链、服务链、资金链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5家,超亿元企业100家以上。同时,指导各区、县(市)配套制定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系统谋划产业路径。
2.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强化市级统筹,开展梯队培育,大力发展医药孵化器、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多元化平台载体,形成多点开花、全面发力的生动局面。突出全域联动,以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为龙头引擎和示范样板,引导各地打造一批、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基础和鲜明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园区,做大做强医药制造和健康服务两大重点产业版块,形成各区、县(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迈上新台阶。
3.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指导各地修订完善工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政策,持续加大对生物医药重大项目以及创新药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奖补力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修编中,统筹考虑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优先支持贝达药业创新药产业化基地、嵊州·中国唐诗之城文化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等,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争取土地、能耗等要素。对部分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项一策”机制,市县合力、上下联动,全力保障项目达产见效。指导嵊州等地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探索设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助推地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4.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大新版《药品管理法》等政策宣贯,实施绍兴市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进一步简化医药领域审批、注册、监管等事项的办理环节,同时支持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建立包容审慎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建设一批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海外研发机构、外国专家海外联络站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扶持一批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核心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攻关,逐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引进培育我市稀缺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支持本地院校开设生命健康产业相关学科、建立技术实训基地等,健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衷心感谢你们对绍兴以及嵊州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和高技术发展处 陈佳
联系电话:0575-85149563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