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18日,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享诗路风华·品诗韵绍兴”——全国新闻媒体代表“跟着唐诗游绍兴”联合宣传推广活动举行。活动邀请了中央广电总台、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凤凰网、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浙江电视台、都市快报等十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单位30余名代表全程参与,共赴风华诗路之行,共观诗韵绍兴之变,共论诗路发展之策。
细数家珍,编织诗路文化带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无论是在江浙为官一方的白居易,或是“三入越中”不够、仍要“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李白,还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在1300多年前的盛唐,绍兴绝对是每位诗坛大咖心中的“必经打卡地”。
据统计,唐朝曾有451位诗人曾踏上浙东土地,占《全唐诗》收录诗人总数2200余人的五分之一多。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纂《唐才子传》,共收录大唐才子278人,其中就有173人到过浙东。来的诗人不仅多,更是名声显赫。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孟浩然、崔颢、刘禹锡、贾岛、罗隐、温庭筠、孟郊等,皆因倾慕会稽而来,在绍兴留下了几千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活动在兰亭开启,在为期2天的采风中,媒体团先后前往了兰亭景区、府山、大禹陵、越剧小镇、下岩贝村、东山景区、瓜渚湖等“唐诗之路”重要站点实地参观采风。绍兴的诗路文化和生态风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表示,当前,绍兴正着力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千万游客”文化旅游经典诗路,以实施名城、名山、名水、名园、名镇、名村、名人、名企、名产“九名工程”为重要载体,力求通过五年建设,把绍兴唐诗之路打造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和精华地,使之成为最有颜值的生态长廊、最有故事的文化长廊和最有内容的旅游长廊。
串珠成链,推出“五路十二景”
活动中,媒体采风团还参与了全国新闻媒体代表座谈会、绍兴文旅形象IP发布签约、“跟着唐诗游绍兴”五大主题游线推广、唐诗之路美食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其中,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围绕浙东唐诗之路丰富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的“五路十二景”,成为媒体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绍兴坚持以遗迹遗存为纽带,以晋唐心印为文脉,推动‘点线面’结合,‘针珠链’,通过架构顶层设计、加强节点建设、谋划诗景游线,进一步使诗路文化带推陈出新、美轮美奂。”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颂周表示,今年绍兴通过谋划、研究、推动、转化四个途径,相继开展完成了《浙东唐诗之路遗迹地图》绘制,《诗路流芳》宣传片拍摄,《浙东唐诗之路简史》编辑,原创唐诗之路主题歌,建立“云上唐诗之路”等10个“1”的具体工作落地,诗路文化带建设得到有序推进。
政企合作,打造绍兴文旅形象IP
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浙江特立宙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约定,央视首播的动画片《少年师爷》中的卡通人物“小师爷”和“兰小白”,正式成为绍兴文旅形象IP,也将作为绍兴未来文化和旅游推广营销的一个重要IP,赋能绍兴城市宣传,助推绍兴文旅“出圈”。
据浙江特立宙动画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立清介绍,绍兴的“师爷”是绍兴人文的重要符号,《少年师爷》中“师爷”的动漫形象就来源于此,而“兰小白”的形象则来源于兰亭的小白鹅。希望能通过动漫的形式弘扬绍兴文化、讲好绍兴故事。同时,他还现场发布了小师爷和兰小白表情包。
媒体座谈,共谋诗路发展
9月18日,“享诗路风华·品诗韵绍兴”媒体采风座谈会暨绍兴文旅签约仪式在绍兴柯桥举行,全国主流媒体代表围绕绍兴“浙东唐诗之路”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何俊杰主持会议。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杨颂周、市文广旅游局二级调研员赵海、浙江特立宙动画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立清、柯桥区文广旅游局局长鲁立新、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局长王忠良等出席会议。
会上,市文广旅游局二级调研员赵海介绍本次活动前期准备、路线筹划工作,阐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杨颂周围绕构造顶层设计、加强节点建设、谋划诗景游线,立足资源活化四方面介绍绍兴诗路文化带建设情况。柯桥区文广旅游局局长鲁立新、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局长王忠良分享当地诗路文化建设的亮点、成效。
媒体代表们对绍兴表达了“诗路风华,诗韵之旅,不虚此行”“文化高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赞美之语,也为绍兴诗路文化带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媒体观点
按现场发言顺序
靳畅
中国旅游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唐诗之路为何出现在浙江,在绍兴?在我看来,一为追贤,二为山水。
建议绍兴讲好名人故事,丰富访古体验,打造传播网红,普及诗路文化,着力将绍兴这一诗路文化资源高地,打造成为诗路文化高质量发展高地。
林晓菲
浙江电视台《旅游指南》栏目制片人
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电视媒体仍是发掘景区内涵、打造深度游的有效平台。兰亭让我们看到了动静结合的景区体验,“兰小白”更是让我们见到了绍兴文旅的新颖与前瞻性。建议多利用电视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示绍兴风采。
郭晓军
凤凰网浙江主编此次新闻媒体“跟着唐诗游绍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文化和历史的熏陶。
从媒体角度,我认为绍兴的诗路建设,除了关注文旅景区和项目,更应结合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思考如何让人民群众成为诗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王贵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副总站长
绍兴,记忆中是有味道的城市。如何做好绍兴诗路文化推广,我认为关键是注重时代性。
建议借鉴“为你读诗”的方式,呈现诗路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表达,将唐诗现代化、生活化。创造诗意的生活方式,并有意识地引导其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寻求突破性的产业发展,举办具有参与感、竞争性、年轻化的推广活动,注重多形式表达。
周能兵
绍兴市传媒中心首席记者
推动诗路文化建设,要用国际化思路,打响绍兴作为“诗歌圣地”的形象和地位。作为本地媒体,很高兴能通过此类活动,把绍兴的诗歌自信、文化自信推介出去。
最后,何俊杰局长对媒体代表的精彩观点和宝贵意见表示感谢。他表示,根据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唐风宋韵”或成为我省下一阶段重要文化引擎。未来,绍兴文旅与各界媒体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诗路建设在绍兴落地、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