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公安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508J/2021-2170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公安局 公开日期: 2021-08-23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文字号: 绍公通〔2021〕83号

关于印发《全市公安机关加强民警辅警健康全周期管理十八项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9-03 15: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各区、县(市)公安(分)局,市局各部门:

《全市公安机关加强民警辅警健康全周期管理十八项措施》已经市局党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绍兴市公安局

                                                                                       2021年8月23日

全市公安机关加强民警辅警健康全周期管理十八项措施

一、落实减负举措

1.优化规范等级响应机制。健全完善重要时期、敏感节点以及重大活动安保期间分时段、分区域启动社会治安防控等级响应,建立以安保核心区域为中心、重点区域为阵地、外围区域为补充的辐射型、梯次式等级响应启动程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等级设定和勤务安排。(牵头单位: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

2.科学合理落实值班备勤。优化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监管场所民警值班周期管理规定,各区、县(市)城区派出所、交警中队民警值班周期原则上不少于4天。分级分类建立备勤制度,休息日或夜间原则上能够做到在家备勤的,尽量做到在家备勤。对双警家庭,落实“不同时值班在岗”制度。(牵头单位: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协同单位:政治工作中心、治安管理中心、监所管理中心、交通管理局)

3.充分保障休息休假权利。牢固树立“无谓的牺牲不是战斗力”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民警弹性休息和强制休息制度。重大活动安保后分阶段、分批次落实调休、补休。对长时间加班、出差等人员,要发放强制休息令;对连续两天加班超过晚上12点的,次日要适当安排补休。严格落实领导带头休假、民警强制休假和辅警休假等,持续推动休息休假制度常态化。(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4.持续科学涵养基层警力。严格执行基层警力调用、借用审批报备规定,从严控制借用频次、人数,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正常勤务的干扰。继续推动机关老民警下基层担任社区民警,给基层补充警力。(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5.常态关心关爱警属警宝。在等级响应期间,举办民警子女托管班。暑期组织举办群蓝星警营夏令营。民警子女参加中考、高考考试期间,落实调休陪伴。(牵头单位:警务保障部、政治工作中心)

二、加强健康管理

6.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分层级组织医疗专家上门开展“巡讲巡诊”活动,建立重大活动安保维稳期间“巡诊到一线”制度。聘请“健康顾问”,每年组织一次健康讲座或专家义诊活动,对体检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加强“警医合作”适时组织专家为民警辅警提供中医中药、妇女病防治、营养保健、心理咨询及干预等特殊医疗保健服务。(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7.提倡健康工作模式。推广“健康勤务”“防久坐式办公”、定时警体训练、工间广播操等做法,着力打造健康办公场所。组织全警开展健身行动,定期开展体能锻炼,补充完善警体俱乐部,多样性开展群众性文体运动,全年组织开展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救援等各类体育比赛不少于10场次。深化与体育局战略协作,与健身房、游泳馆等运动健身场所开展警企合作,享受折扣优惠。(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协同单位:警务保障部、警察协会、前卫体协)

8.提高健康防护能力。将急救专业知识培训和传染病防治作为各类培训班的重要课程,使民警辅警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具备简单处理创伤、出血、坠落等意外情况能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严格落实执勤防护规定和日常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被感染。(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9.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建设“健康食堂”、推行“暖胃行动”,建立战时就餐、弹性就餐机制。常态更新菜式样品,做好食品卫生及营养搭配工作。组织全市公安机关烹饪比赛。倡导基层所队为值班、加班民警辅警提供自助夜宵。(牵头单位:警务保障部)

三、完善健康护卫

10.全链条实施健康体检。严格落实民警辅警年度体检制度,拓展引入民营体检医院等专业性较强的健康体检机构。动态优化调整体检项目,在“公务员”体检套餐额度内,推出个性化体检选择项目。对年度荣立三等功以上或获得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以上综合性荣誉的民警,在体检时享受vip待遇。为40岁以上民警在体检套餐基础上增加胃镜、肠镜等体检项目。(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11.全警种建立健康档案。做好体检“后半篇文章”,分警种建立民警健康档案,定期采集、分析、研判相关数据。对部分专业警种、特殊岗位民警开展职业病筛查,对部分慢性疾病、高危疾病、重大疾病实行健康干预,及时跟踪随访,关注诊疗情况。(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12.全流程跟踪心理健康。依托省厅“心擎”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健全市县两级公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体系,开展民警辅警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发训练课程,在警校培训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调适课程。组建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和服务小分队定期赴基层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加强重大安保等任务期间的心理健康调适。(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13.全方位抵御执法风险。不断深化“教科书式执法”创新实践活动,规范执法行为,及时更新、维护防护装备,降低执法风险。常态化开展基础练兵、专业练兵和协同练兵,提高应急处突、克敌制胜能力,不断提升执勤执法安全系数。坚持推行“训练日”制度,每周至少组织民警辅警半天实训;加快基层所队“训练角”建设。(牵头单位:法制支队、政治工作中心)

四、落实健康保障

14.畅通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深化警医合作,密切与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和相关医院的沟通协调,为因公(工)伤病民警辅警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救治保障。推动省、市、县医疗资源共享,与上海、杭州部分知名医院知名专家建立联系机制,民警辅警在罹患重大疾病时,在初期诊断、专家会诊、住院治疗等方面给予便利。(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

15.大力推进健康“微服务”建设。优化基层健康服务站(点、角)建设,全面实现健康宣传、健康监测、常备药品取用等功能。合理利用警察协会、医疗机构等社会资源,有效保障健康服务站(点、角)运行维护,实现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监管场所等一线实战单位全覆盖。(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协同单位:警务保障部、警察协会)

16.精准实施救助慰问。严格执行民警辅警伤亡、突发重大疾病等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核实相关情况,制定预案,精准开展帮扶救助。严格执行省厅《浙江省伤亡公安民警慰问吊唁规定》,充分利用警察协会、慈善分会基金等载体平台,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和救助覆盖范围,及时对因公牺牲、家庭困难、重大疾病的民警、辅警及家属开展走访慰问。(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协同单位:警察协会、慈善总会公安分会)

17.持续落实保险制度。加强职业风险保障,每年为全体在职民警、辅警、职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牵头单位:政治工作中心;协同单位:警务保障部)

18.推进市县两级暖警房建设。制定暖警房使用规范,市局和上虞区分局、嵊州市局、新昌县局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于40套,越城区分局、柯桥区分局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于30套,让非本地籍民警、临时抽调民警有舒心、健康的住宿环境。(牵头单位:警务保障部)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