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各县(市、区)对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情况等普查认定工作基本完成。绍兴全市现有古树名木92572株,其中一级古树4005株,二级古树25513株,三级古树63051株,名木3株,其中主要品种有香榧、香樟、三角枫、枫香、银杏等。绍兴市诸暨市古树名木数量超过了4.6万株,位列全省县级行政区第一。
一、强化守护意识,落实保护责任
古树名木是生态环保的“坚守者”,是科学研究的“支撑者”,是文明传承的“守望者”,我市历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市委书记马卫光及各区、县(市)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并现场指导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为了完善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我市出台了《绍兴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新昌县建立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诸暨市对全部古树名木按乡镇(街道)印制了名录和《古树画册》;上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上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做到一手抓日常养护、应急管理,一手抓责任区分、依规考核,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为古树名木保护形成制度保障。
二、全面普查建档,优化管理模式
各区、县(市)将古树名木数据录入全省统一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普查情况,对全市古树名木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立案,使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证”。同时做好挂牌工作,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数字化、网络化、动态化信息管理。通过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及挂牌保护,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还有利于提升民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我市实施“一树一策”策略,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保护古树名木455株。如2018年柯桥区对82株古树名木制定了保护方案,因树定案,点对点开展保护工作;2020年对柯桥区、上虞区23株古树名木实施抢救保护措施,开展古树名木健康义诊209人次,义诊古树75株,健康跟踪41株。该策略不断加强古树名木精细化保护,提升古树名木管理和保护水平。
三、挖掘旅游潜力,探索联动机制
一是深挖古树名木的自然、人文、旅游价值潜力,将森林旅游休闲与古树名木保护相结合。我市相继建立了绍兴稽东千年香榧省级森林公园、诸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嵊州谷来香榧省级森林公园等3座以古香榧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建立中国香榧博物馆,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效普及古香榧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最美森林、最美古树、十大树王、会稽山古香榧之最等评选活动,宣传古树名木重要价值,弘扬古树名木文化,形成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根据《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开展认捐认养活动,接受国内外的捐赠,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