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谢宇鸿
越城区第十次党代会前夕,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越城区委书记徐军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网、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杭州日报、绍兴日报、今日越城等中央、省、市、区媒体联合专访,畅谈越城区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解答激活越城实现“首位立区、幸福越城”的密匙。
“我们把‘首位立区、幸福越城’作为今后五年的目标定位。”徐军说,“‘首位立区’是要求,‘幸福越城’是目标,两者是时代命题和责任担当的统一,是自我追求和群众期盼的统一,是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的统一。”
未来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延续。过去五年,越城区紧紧围绕“三个越城”建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自营出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度的7.4倍、7.2倍、2.8倍、1.4倍、1.5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面对未来五年“首位立区、幸福越城”的大棋局,越城区将在“两区融合发展期”“产业加速崛起期”“城市能级跃升期”“越地文化繁荣期”“共富示范加速期”上发力,精准落子,领航定向。全区干部将以首位的意识、首位的状态、首位的担当,努力为绍兴加快实现“五个率先”提供更多越城素材、越城样板。
不论路径如何、方法怎样,“幸福”的核心标准始终是明确的——以人民为中心,评判执政的成效,都要看是否最终要落实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幸福越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体现,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徐军表示,将把“首位立区、幸福越城”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主抓手、最强音、集结号,贯穿全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机制活则全局活
2016年以来,越城区先后与绍兴高新区、袍江经开区合署;2019年,绍兴滨海新区设立,越城与滨海“两区”双向赋能、融合发展;去年2月,沥海街道整建制划归越城区,越城区再次扩容,实辖面积达53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至名归,能级不断跃升。
不断地“聚”与“合”,打破了地域壁垒,提高了区域协同,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从更大范围向越城区集聚,越城区拥有了更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2021年全区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34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近649亿元,省重大项目与市县长项目数量均居全市前列。
下一步,越城区与滨海新区将优化完善扁平高效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双重叠加优势。“我们将继续秉持‘一家人’理念,强化‘主人翁’意识,推动越城区和滨海新区从‘物理整合’加快向‘化学融合’转变。”徐军表示,“两区”将以“融”的姿态,积极争取省市更大支持,以更强合力争资源、争要素、争项目,发展活力更加迸发。
产业兴则区域兴
近年来,敢为人先的越城,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无中生有”的奇迹,“成绩单”不断刷新,滨海新区入选为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平台2021年度在全省考核中有望继续领跑;绍兴综保区实现了全省首个“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验收”的国家级综保区……
“未来五年,我们将突出平台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性、关键性作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建链强链补链,推动越城产业从‘点线’发展向‘面网’发展转变。”徐军说。
接下来,越城区将进一步加快重大平台建设,2022年力争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平台分别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产值均超500亿元;到2026年,实现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成为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将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突出抓好“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到2026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同时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2年计划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62个,项目总投资29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6亿元,力争2022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和市县长工程数量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此外,加快打造绍兴综保区对外开放新引擎,将充分发挥“综保区+综试区+自贸区”优势叠加,力争2022年累计落地各类企业30至50家,力争到2025年实现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0亿美元以上。
网络城市,高速未来
多年来,越城、柯桥、上虞三区之间一直缺少快速通达的大通道,上下高速不够快是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去年市、区两级紧盯“半小时交通圈、10分钟上高速”目标,交通建设速度力度前所未有。越东路智慧快速路中兴大道跨线桥作为首段智慧快速路一经开通,就让许多市民体验了一把上高速的畅快。农历春节前,329国道、二环北路、越东路3条智慧快速路都将具备通车条件。
到2022年亚运会举办前,中心城区通达东西南北的快速路网将集中呈现,整体交通格局也将从平面转向立体。越城区正借都市圈的水,浇自己的田,2022年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就是典型的“借水浇田”。越城区将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做好27个总投资64亿元亚运城市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随着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全面推进,越城区的战略地位、区位优势、辐射能力将更加凸显。徐军说:“幸福越城,不是低水平的幸福,而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下一步,越城区将整体提升交通枢纽型城市的战略地位,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管网等应用建设,形成“万物互联”的现代城市管理网;聚焦未来城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全方位塑造城乡居民现代化幸福生活。
把古城还给世界人民
曾经行政、办公、商业、居住功能的集聚,让9.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不堪重负。过去几年来,行政功能尽量疏解,文商旅功能重点填充,古城项目群建设落地……卸掉重负的古城区将可以轻快呼吸,重新展现盎然生机。
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抱团亮相,绍兴古城入口、蔡元培广场、阳明故里、风越里等项目快速推进……3年时间里,115个清单项目先后实施,从风貌、特色到文化、内涵,古城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新”。
“城,所以盛民也。”越城古城更新的答卷始终紧贴民生需求展开,古城得到保护利用的同时,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这也是一种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接下来,我们将以今年9月亚运会为契机,在古城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放大千年古城外溢效应,加快17个总投资432亿元的文商旅项目建设,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古城内商圈、文商旅项目等串珠成链,构建现代生活、时尚元素、历史人文充分融合的格局,让古城真正成为海内外游客网红打卡地。”徐军说。
去年7月,古城数字馆开门迎客,数字化的东风,吹进了古城的角角落落。古城的“古”和数字化的“新”,正在越城古城保护利用的过程中擦出激烈的火花。
下一步,越城区将重点推进古城地下空间的规划研究工作,依托地下管线“一张图”场景应用,全面掌握古城内地下包括燃气、通信、电力、给排水等五类地下管线详细数据,实现古城地下空间的“数字孪生”,进一步提高古城设施安全和事故防范能力。
关注万家灯火中的微弱一盏
实现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是重要内容之一。过去的一年,越城区全力做大产业蛋糕,为扩中提低提供保障。徐军表示,广大中小企业是吸收劳动力的压舱石,需要用真金白银来给予支持。2021年,越城区高标准落实小微企业纾困和各项配套政策,累计兑现疫情帮扶政策等超8亿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金额1.7亿元。同时,全面抓好就业工作,坚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帮助,2021年发放各类补助金超2亿元。
另外,越城聚焦农村区域,对消薄村实行一对一帮扶,抓住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2021年,累计激活农房330余幢,已全面消除年经营性4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同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下一步,越城将积极实施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扩中”“提低”行动,深化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率先基本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确保共同富裕“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专访的最后,徐军眼神坚定:“未来,在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同城化大背景下,越城将紧紧围绕‘首位立区、幸福越城’总体定位,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