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600002577137U/2022-233107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2-08-08
主办单位: 绍兴市民政局

绍兴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393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2-10-1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鲁葆春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93号《提供放心舒心优质养老服务 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1年底,我市户籍人口446.85万,其中老年人口122.09万,老龄化程度达到27.3%,远高于全国18.9%、全省23.7%的平均水平,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系列明显成效。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引领。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机遇,先后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从设施建设、管理运营、服务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2020年,我市率先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发改、人社、卫健、医保,区、县(市)人民政府等23个部门和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切实加强部门合力,统筹协调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大问题。2021年,制定《绍兴市社会福利事业“十四五”规划》《绍兴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暂行办法》,同年12月,《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从设施建设、服务供给、医养康养结合、扶持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2021年,全市累计投入近2.1亿元用于老年福利及养老服务。

二、突出品质提升,加强阵地建设。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绍兴市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服务。持续推进实施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淘汰“低小散”公办养老机构。上虞区投资2亿元,打造7家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原先20个镇街的敬老院并入就近的7个养老服务中心。新昌县建设全新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将全县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及时清除安全隐患,确保28项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检查指标全部合格。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改革和转型升级,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扩大高端养老服务供给,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多种体制机制并行、多种功能融合的养老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激活市场动能,辐射带动全市高端养老产业发展。先后引进杭州金色年华、上海红日、江苏悦华等12家省内外优秀养老企业落户绍兴,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39家,95.6%的养老机构由社会力量运营,成功打造越城区太和晨颐养中心、诸暨市颐和苑养老社区、嵊州市红日银益养老公寓、新昌县阳光福利中心等一批高端养老机构。积极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加强多层次合作,诸暨市暨阳街道欢乐之家老年托养中心和新昌县阳光福利中心被列入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新昌县阳光福利中心、馨馨养老家园(天姥阆苑养生谷)分别被上海市徐汇区、黄浦区民政局确定为旅居养老基地。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全市养老机构和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中心开展等级评定工作,实现动态管理,加大评定结果运用力度,将评定结果与运营补助挂钩,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评促进。

三、突出队伍培育,提升人员素质。重视护理员队伍素质提升,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开设护理专业,持续引进护理专业师资,目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技师学院、诸暨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已普遍开设护理专业,大力招收培养护理人才,扩大护理人员招生规模。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养老护理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浙江省护理人才培养分基地”落户绍兴文理学院,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委托、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我市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联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绍兴市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为全市提供公益性养老护理技能实训平台。全市共认定20家市、县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2021年通过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家庭照护者培训、养老管护人员培训等途径培训养老护理员近9700人次。加快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认定,建立健全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5级发展通道,出台《关于做好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工作的通知》,解决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难、认定难的问题,持续推进我市持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四、突出资源整合,深化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指导各区、县(市)围绕“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家庭病床开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毗邻建设”“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嵌入式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93.5%以上的养老机构通过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设置医务室、护理院等方式向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全市共有兼具医疗、养老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22家;对标“五有”(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要求,建成16家康养联合体。持续优化老年友好环境,2021年开始全面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围绕老年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友善环境等方面内容,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各项制度措施,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提供老年友善服务,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截至2021年底,全市65家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鲁委员的建议,不断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继续促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今年计划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围绕高质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多样化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高水平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扶持保障等方面,部署各部门2022年重点工作清单和2025年远景目标,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完善《绍兴市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二、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打造高度开放、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长三角养老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发展以智慧养老、健康养老为主要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经费多渠道筹集机制。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落实《绍兴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相关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申报受理、资格审查、实地考察、现场评估、评审公示等各环节工作,督促引导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设施改造、制度完善、功能拓展、规范管理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切实抓好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和业务指导。

四、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收入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入职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不同额度的入职奖补,鼓励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对连续在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岗位工作1年以上,按照不同职业技能等级,从第二年起每月分别给予特殊岗位津贴。多措并举强化养老管护人员专业培训,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提升养老护理职业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养老服务队伍规模。2022年,全市计划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689人,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2人。

五、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大力推进老龄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探索推进有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参与城市医联体或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到2022年底,全市8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标准。今年计划全市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张、建设16家康养联合体,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精准提供养老服务。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养老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绍兴养老服务工作。


联系人: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  蒋莺      

联系电话:85732830   传真:88003088


                                                                                                                                                     绍兴市民政局

                                                                                                                                                    2022年8月8日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