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如何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越城发展的优异答卷?越城区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融媒专访行动——“党的二十大·一把手来谈”,记者对话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越城实际,畅谈心得体会,谋划未来发展。
记者:戴局长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对此,越城区有怎样的工作打算?
戴志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一直是我们探索实践的课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统筹城乡资源,完善网点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共体建设等,鲁小文源校区、凤鸣校区,北小梅山校区、镜湖校区,柯灵小学敬敷校区、百盛校区,元培小学,建功中学迪荡校区等一批学校办学水平快速提升。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强化师资、经费等统筹,健全内育外引办学机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消除大规模学校,推动优质资源不断向古城以外的新区、开发区和农村镇街拓展,高起点开办一批义务教育学校,稳妥撤并一批相对薄弱的小学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越城区将如何加强这两类教育发展?
戴志根: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我区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我区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省级评估,今年11月份将接受国家级抽检。近年来,我区新小区配套幼儿园都办成了公办园,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又陆续将近20所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目前普惠幼儿园覆盖面达到近98%,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去年,易地新建,对标全省一流的我区特殊教育学校---育才学校投入使用。目前我区已经建成15年一贯制特教体系,实现特教学制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延伸。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区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增加公办园所数,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建立“全覆盖、高品质、多样化”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我们还将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布局,强化普通学校师资融合教育能力,改善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生就读的条件,加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探索,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记者:回归教育本真,最终落脚点还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越城教育实际,您有怎样的看法?
戴志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为我们发展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越城教育以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挖掘利用越文化资源,聚焦核心素养,通过学校文化和课程建设、教学和评价改革等途径,夯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使他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民生热点话题。接下来,区教体局有哪些新举措和新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戴志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最大的民生。未来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区域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保障,持续推进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抓实教育数字化改革。以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单元试点、青藤艺术互联网学校系统省级试点为重点,积极推进精准教学、个性学习、智能评价等教育数字化改革,促进育人模式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深化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校园安全数字化改革,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是推进教学和评价改革。践行义务教育新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观念,统筹各类课程规划和供给,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以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省级试点为牵引,积极探索教师、学生的多维度评价,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启动“五育融合”深化行动。树牢并践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注重融会贯通教育,深入挖掘学科教材内外的“五育”元素,实施“以一带全”五个专项行动,做到“一育”中有“五育”,以“一育”带“五育”,实现整体育人功能,持续提高育人水平和办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