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大酒店开业,嵊新第一高楼揭开面纱;屏峰山隧道顺利开通,高铁站和越剧小镇间“鸿沟”不再;新时代中心顺利结顶,嵊州首个CBD扑面而来……近段时间以来,嵊州市高铁新城建设捷报频传,向嵊新人民展现了丰硕的开发建设成果。
高铁新城地处嵊州市和新昌县两地交界,距离两地城区均仅5公里,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是嵊州唱响“双城计”的新城篇章,重点规划建设站前核心区、新经济产业区、越剧小镇和滨水魅力区四大片区,致力打造科产城一体、文商旅融合、首位度最高的现代活力新城。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产城融合全力加速,‘四港’(海陆空港及信息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核心区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重要节点建设良机千载难逢,以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助推嵊新两地各级产业抱团发展、实现城市能级不断跃升,定将成为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的创新途径。”嵊州市高铁新城管委会主任罗川龙说。
枢纽地位日渐稳固
今年1月8日,杭台高铁正式开通,嵊州和新昌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城”因站而建,“站”因城而兴,嵊州市高铁新城的建设从此进入全新时期。
嵊州市高铁新城地处浙江一小时经济圈,杭台高铁和金甬铁路十字相聚于此,加上周边三条高速公路,5个高速出口,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通联枢纽。
前不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嵊州航站楼正式落户高铁新城。据介绍,该航站楼将于年底前建成,到时嵊州和新昌两地市民可享受航班咨询、乘机手续办理、行李托运、机场巴士、VIP通道等便利,嵊州市“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也正式进入全要素覆盖和一体化推进阶段。
“嵊州市提出‘306090’长三角通勤网(30分钟抵达全省四大都市区,60分钟抵达上海,90分钟抵达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这必定会进一步巩固高铁新城的枢纽地位。”罗川龙表示。
作为高铁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小镇是展示嵊州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小镇居民李先生经常要出差,他说以前去高铁站乘火车要绕道,没有20分钟到不了。“前些日子,横亘两地的屏峰山隧道开通,路上的时间节约了一半多。”李先生认为,现在的越剧小镇算是真正融入了高铁新城。
在丽湖区块北侧的澄潭江上,最近耸立起了一座大桥,这座嵊新地区最高的空间索面独塔斜拉桥是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小砩桥于年底前通车后,不仅高铁新城内部交通更为畅达,与老城区之间也多了一条便捷通道。”罗川龙说。
随着内聚外联的多条通道相继建成,嵊州市高铁新城的综合枢纽地位越来越稳固。
产城融合全力加速
“我们正在努力做好杭台高铁开通后的后半篇文章,擦亮科产城一体和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品牌。”嵊州市高铁新城副主任张大庆表示,产城融合是高铁新城的终极目标。
今年以来,高铁新城加大产城融合的速度和力度,除了积极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城市空间重塑,还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高标准建设现代核心商圈,嵊州人民翘首以盼的首个CBD(嵊州市高铁新城中心商务区)呼之欲出。
位于站前核心区门户位置的新时代中心项目是整个CB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嵊州市重点产办项目。项目一期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目前主楼和裙楼已结顶,明年10月全部竣工后将成为高铁新城的地标性建筑和对外展示的新名片。据介绍,新时代中心重点招引互联网科创、工业设计、现代服务业和企业总部。
不远处是另一个重点项目江南环球港。江南环球港的规模更大,总建筑面积达19.7万平方米,总投资9亿元,于今年1月8日开工,预计于2024年4月完工,建成后是嵊州和新昌两地体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而与江南环球港相邻的高星级希尔顿逸林和希尔顿花园酒店,总投资达6亿元,更为CBD锦上添花。
科技和创新,是嵊州市高铁新城推动产城融合的重要元素。“我们的目标是把高铁新城建设成嵊州和新昌两地重要的创新基地。”张大庆介绍,眼下正在规划建设“双城创新中心”,3年内计划引进校地共建研究院、研发中心2家以上,培育相关企业15家以上。新经济产业园项目也将于三年内正式投入运行,力争五年内产值突破60亿元,入驻园区企业达20家以上。
片区开发引领发展
自2020年3月动建以来,短短两年半时间,嵊州市高铁新城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战果。罗川龙表示,这与采用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分不开,是作为央企的中铁十八局与嵊州市政府的一次完美合作。
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合作,通过投资建设、运营等各方面的集体努力,最终实现片区公共设施、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中铁十八局是全国唯一一家“五特七甲”建筑法人企业,资金和技术力量非常雄厚,与之合作开发高铁新城,可谓走了一条捷径。
浙江津嵊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远堃见证了高铁新城一步步的成长,他告诉记者,片区开发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可以释放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嵊州市高铁新城总投资超百亿元,对一个地方政府来说很难承受,现在由中铁十八局先垫资建设,嵊州市政府今后回购,这样就轻松多了。”谢远堃说。
除此之外,片区开发模式有利于进行统筹规划和滚动开发,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谢远堃说,嵊州市高铁新城面积达28平方公里,规模大,涉及的项目多,若采用传统开发模式,项目间会产生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等矛盾和难题,如今实行片区开发,秩序井然,有机统一,片区内的空间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以站前核心区建设为例,它是高铁新城最重要的区块,地面和地下工程量都十分巨大。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地面建筑的统一有序推进,更是做足了地下文章。“我们设计建造了一条长527米、宽24米的地下通道,把高铁站、商住楼以及各大综合体建筑有机连接起来,不仅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市民今后出入也更为方便。”谢远堃表示。
丽湖区块也一样。“它占地大,建筑业态多,地下各种管道多且复杂。于是我们创新设计了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除了燃气和雨污水管道,其他所有管线集成于该管廊,有利于今后的检测和维修。”谢远堃说,地下综合管廊在嵊州还属首个,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片区开发模式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