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508J/2022-22304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公安局 | 成文日期: | 2022-02-11 |
主题分类: | 公安 | 发文字号: |
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清单,按照“1234567”总思路和“稳中求进、唯实惟先”总基调,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构建大数据驱动下的现代警务体系为主线,自觉践行“三能”要求,始终保持紧张快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期间,59项工作得到上级推广、批示肯定。特别是现代警务体系,得到公安部党委委员、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新阳,副部长刘钊、林锐,以及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副省长、公安厅长王成国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省厅2021年度综合实绩评估中,荣获全省第三;市级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同序列第一。据第三方测评,2021年我市群众安全感97.85%、对公安队伍认可度97.42%。
一、抢抓数字变革机遇,增强了改革效能
开展双月例会、书记述职、互学晒比、揭榜挂帅等活动,全警改革氛围日益浓厚,公安部5次刊发我局改革经验,现代警务体系被纳入公安部首期改革培训班课程,市局获全省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安心码”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基层技术革新奖第一名,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应用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越安行”获评全省数字政府系统最佳应用,“阅卷精灵”获评全省公安数改典型案例最佳应用,新昌县局“一照通用”获评全省数字社会系统最佳应用。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制定情指行合成作战体系标准化建设运行规范,建立涵盖装备、指挥、预案、能力的现代指挥体系。打造市县两级交管情指行一体化改革“1+4+5+X”模式,支撑违法打处、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信号灯设置调控等交管工作。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突出集体。二是深化刑侦体制改革。全省率先成立涉网犯罪侦查支队,柯桥、嵊州侦查中心被评为全省县级侦查中心示范点。深化“三层四级”研判打击体系,落实“五必”机制,专业打处占比达72.3%。三是深化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规范以“两队一室”为基本框架的派出所内设机构,实行“有警处警、无警访民”主动勤务。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警务站(室)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全市已建警务站50个、警务联络室1262个。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派出所办案占比从70%下降至50%左右。四是深化街(路)面网格勤务机制改革。实行网格化布警,推进交警、巡特警、派出所三警融合,打通指挥“最后一公里”。全市共划分262个网格,投入勤务警力4517名,110接处警首波警力8分钟内到达率提升至75.44%。
(二)坚持数字赋能。一是加强精确指挥。升级智慧指挥平台,推行“滴滴式”处警,封控拦截成功率100%。打造“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高效联动55家单位,分流非警务类警情11万余起。二是开展精准打击。打造全民反诈平台,精准获取提醒劝阻预警信息84万余条,劝阻拦截资金6264余万元。三是实行精密管控。依托“越安行”平台,形成重点车辆源头管理、过程管控、结果考核全链条闭环,得到副省长高兴夫批示肯定。四是提供精细服务。优化“枫桥警务-越警管家”平台,实名认证用户280余万,推动168个服务“掌上办”。试点“民情智访”平台,得到王成国副省长批示肯定。五是落实精致保障。打造“两法通”平台,衔接15个部门执法系统及21家行政执法部门数据,智能分析行政处罚案卷3.2万余个、预警786个,被省厅数改典型案例评比为好应用。
二、拓展枫桥警务模式,提升了治理水平
推进“枫桥式”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十大创建,提升了治安驾驭力。全省首创“枫桥指数”并被写入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工作报告、被评为全国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务优秀奖,诸暨枫桥派出所被评为全国“公安楷模”,越城府山派出所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列入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候选对象;5个派出所入选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5个交警中队入选全省“枫桥式交警中队”。
(一)深化全域创建。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十四五规划、新时代公安派出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等20多个文件,列出加强派出所建设8大类26小项任务。健全“三比二看二评一会”机制,创新“三长同台、三警同创、三星共评”系列“晒比”,每季评出“三星”民警,每年评出十佳、“差等”派出所,浓厚创建氛围。二是深化系列创建。以8个“国枫”“省枫”争创所为重点,6个层面深化“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在全省派出所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深入推进“枫桥式”交警中队创建,54个中队通过首轮三年创建。推进“枫桥式”110、监所、刑警队、涉外治理模式等创建,重复报警下降15.53%,12个专业打击队正式授牌,监所创建在全省公安监管“规范管理监所”创建视频会上作经验交流。三是提升创建效能。发布枫桥式警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建立“枫桥指数”评价体系和数字化平台,对基层警务数字化赋能、可视化预警、动态化评估。
(二)推动联体联治。一是推动部门联治。出台《关于推动警务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枫桥式”平安镇街、村社等创建。推进警源治理警网协同工作,落实189名派出所警力入驻镇村矛调中心。建成联勤警务站20个,辐射262个警务网格。二是强化社会共治。完善义警总会、义警平台,设立1223万义警基金,规范引导188支3.8万余人义警组织投身平安战场。创新物联自治模式,整合453家9184人的物业力量,业主投诉类警情同比下降29.6%。建立2786支25587人警保联勤队伍,成为服务公安机关的应急机动队、安保攻坚队、义务巡逻队、公交守护队、信息搜索队。三是引导群众自治。推动全市2054个村社由主职干部兼任治保调解主任,社区民警全部兼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8201起。
三、深化“五民”工程,增进了群众满意
推进“雷霆”行动、治安防控体系“一圈七网”建设、道路交通管理“精治工程”,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1.15%、16.7%,命案、五类案件全破,命案积案攻坚绩效全省第一,涉毒“213集群专案”获公安部通令嘉奖,涉网犯罪打防体系做法得到时任省长郑栅洁批示肯定。办好“智安校园”、交通便民“一件事”等民生实事,优化市县两级网办中心,全国首推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身份证首申和电子居住证“一指办理”,民生高频事项网办率达84.17%。
(一)更好平安护民。坚持打得狠,侦办往恶势力犯罪集团方向案件42起267人,市局刑侦支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集体;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9.93%;开展“团圆行动”,找回失踪、被拐人员148人。坚持防得牢,争创全国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推进治安防控“一圈七网”、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新建智安小区560个、校园510个、景区25家,“无诈社区”做法得到公安部杜航伟副部长批示肯定。坚持控得住,推动道安办、治堵办等“多办合一”,构建甬绍婺“三地四方”合作机制,落实人、车、企户籍化管理,完成53处省市挂牌重点区域(路段)、13处堵点、508处高速隧道(匝道)风险隐患治理。
(二)更好执法为民。加强执法监督,出台党组织集体议案、中层领导执法办案等51个执法制度,派驻重点派出所法制员28人。加强不捕不诉案件会商管控,共复准7人。加强执法源头管理,接处警受立案环节问题下降16.7%,未破案件管理存在问题下降53.8%。提升执法质效,高效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涉刑人员占比从年初48%提升到95%以上。建成全市统一的执法智慧监督管理平台,即时提醒七类执法问题2.2万余次。自主研发、全省推广阅卷类智能辅助系统“阅卷精灵”,被评为全省公安数改典型案例最佳应用。全市行政复议同比下降25.6%,实现零撤变;刑拘直诉、刑事快办、立案用时、取保用时均处全省前列;刑事案件办理周期缩短30%,简案快办同比上升20%;智慧民意感知体系执法访评中,案件首访满意率达98%以上。
(三)更好服务惠民。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护航绍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行动20条措施,构建“大越商”协同联动保护体系,挽回经济损失5.21亿元。落实“11087”优商护企举措,建成为企服务专区7个、服务站7个、在外越商警企联络室7个,服务全市702个重大项目建设。推行“助企双引”直通车,新增移民事务服务站点5个,为国外人才办理永久居留证12人次。二是网上网下联动服务。完成公安部“一网通办”试点,建设110个“一窗通办”窗口,深化市县两级网上办事服务中心建设,月均网办量达35万余件。投放“枫桥警务-越警管家”自助机80台,日均办件量超3500件。优化1100余个“就近办”点位和20支助跑小队,形成“15分钟办事圈”。三是实施人口惠民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省率先开展电子居住证应用及其互认转换改革,与宁波、舟山、台州、嘉兴等实现3大类33个户籍业务事项“四市通办”,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启动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浙皖新生儿落户“跨省通办”照上国务院网站。开展流动人口常态严管“五清”行动、无户口人员集中攻坚行动,帮助群众解决“黑户”67个。四是加强“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公民身份信息变更“一件事”集成改革,一站式提供车管、出入境、社保等联办服务,办理3034次。推进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36家检测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评审,打处“黄牛”107人,车检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二以上。推进交通事故处理“一件事”改革,建立涵盖26家保险公司的车辆理赔保险互信机制,事故自撤、自处率分别达99%、64%。推进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为132名外国人办理工作居留许可提供便利。
(四)更好沟通亲民。深化联千村访万户大走访,推行“无警访民”,落实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每月走访不少于80户、100户、120户,社区民警80%时间在社区工作。开展“三为”实践活动,走访群众69.4万人、单位2.1万家,办实事8150项、解决困难问题1612个。推进网上社区警务战略,全市655名社区民警在“枫桥警务-越警管家”平台为2550个村社在线值守,月均警民互动次数逾2万余人次,相关做法得到时任省长郑栅洁批示肯定。深化智慧民意感知体系,建成局长、所队长直通车,对来公安机关报过案、办过事的群众开展全量访评、闭环整改,发送访评短信169.3万余条、电话访评26.1万余人次。
(五)更好形象暖民。深入实施先进典型培育工程,建立由35个集体、69名个人组成的全市2021年度国家、省、市三级先进典型库。建立“忠诚的样子”群英墙,举办“榜样的力量”英模事迹报告会、“激扬巾帼志 建功新时代”等报告会11场次,宣传先进典型80余人。高效运行公安融媒体中心,做强群蓝星、绍兴公安抖音等宣传矩阵,绍兴公安群蓝星、诸暨警方微信公众号和绍兴微博均入选公安部新媒体绩效年度排行榜。加强宣传推广,在中央、省级媒体发稿2714篇次,开展建党百年安保等主题式宣传,创作出《忠诚》MV等系列优质作品,提升了绍兴公安美誉度。
四、坚持执法常态练兵,实现了素质提升
(一)深化理念教育。通过邀请专家“大讲堂”、开设警营“小讲堂”和“庭审旁听”“重罪讲堂”等形式,强化针对性执法理念和能力培训。实施“薪火相传”工程,完善专家工作室跟班学习制度,采取“师带徒”“强带弱”“一带多”等形式,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每月组织法律考试,鼓励民警积极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现全市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人数累计678人。落实日常“一案一评”,每季组织优劣案件评析活动,选择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为鉴,加强警示教育。
(二)推进层级培训。建立学、战、比、带“一体化”执法培训机制,市局党委带头学法,及时学习新法新规。市县两级中层领导和业务行家里手积极走上讲台,交流办案经验与体会,带动全警深化执法实训实练实战。在年轻干部“PK”赛中,专门设置法律知识竞赛,引导重视法律应用能力;通过组织重大疑难复杂、新型犯罪案件和典型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旁听,强化民警证据意识和办案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