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市名城办积极践行《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立足于“微改造、微治理”理念,给古城“问诊把脉”,开展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花大力气实施古城基础设施微改造,切实维护古城历史风貌,改善古城城市肌理,提升古城人居环境。
一、全面摸排,集思广益
聚焦民生热点,着眼小切口,谋划大文章。一是精心组织,全面摸排。专门安排部门、社区、设计等专业力量,对古城9.0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设施进行系统排查,梳理存在的缺陷和瑕疵,并充分发挥古城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作用,进行精确定位。二是集思广益,听取基层声音。专门召开部门、社区座谈会,了解居民所想、所急、所盼,使微改造项目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提高居民对微改造项目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集思广益,听取基层声音
二、以人为本,改善设施
聚焦民生短板,突破瓶颈,完善配套设施。一是打通人行道“肠梗阻”。如主动退让偏门直街原财政局大楼围墙,梳理倾斜的行道树,使该段人行道由原来不足50厘米拓宽至近2米;拆除投醪河路人行道上的节制闸设备控制房,赶走“拦路虎”等,切实做到让“路”于民、还“路”于民。二是完善无障碍坡道。对建功路、稽山路等约34处未设置无障碍坡道或者无障碍坡道不合理的人行道进行改造,方便轮椅车通行,解决老年人、残疾人“路难行”问题,让古城更加有温度。三是改造垃圾房。拆除龙山后街2处简易垃圾房,改造成新式垃圾分类投放点,采用白墙黑瓦的样式,风貌上与周边民居相协调,让老旧垃圾房这些“伤疤”,摇身变成古城“微景观”。
偏门直街(原财政局大楼旁)人行道拓宽
三、改善风貌,提升环境
聚焦风貌提升,从细微入手,改善人居品质。一是贯通仓桥直街(人民路段)。仓桥直街是古城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横穿的人民西路而被分成两段,改造采用铺设青石板贯通,让游客能感受南、北仓桥直街的独特韵味。二是恢复古井。挖除人民西路(九曲弄小区旁)人行道上一处高台,让沉睡多年的古井露出真容,并增设人文雕塑,让古城更具生活趣味。三是打造“口袋”公园。整治“脏乱差”区域、利用边角闲置地块等,打开空间视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口袋公园。如石门桥、作揖坊等节点,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健身、学习的需求,扮靓街角也点亮居民生活。
恢复人民西路(九曲弄小区旁)人行道上古井,增设小品
四、多杆合一,综合治理
聚焦空间治理,归集杆件、广告,施行精细化改造。一是推进“多杆合一”。先行试点的人民西路(古城区域段),将原先“单杆单用”各类路灯杆、通信杆、信号杆等通过“多杆合一”的方式进行功能综合,实现一杆多用,资源共享,并预留5G等接口,大大提升道路整洁度。二是广告综合整治。对户外散乱的广告进行分类梳理、拆除合并,并结合古城元素合理选址、集中设置,如延安路与新建南路交叉口宣传廊、培新小学门口宣传栏等改造,把古城打扮的更加靓丽、有序。
一杆多用,资源共享
守护“古味、健康、文明”的千年古城是市名城办的初心和使命,微改造是城市“抗衰老”的一剂良方。市名城办将牢记初心使命,持续推进古城基础设施微改造,努力使千年古城散发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