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绍兴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高位统筹,推动法治建设
一是强统筹。将法治建设纳入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牵头编制《法治绍兴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绍兴建设六大抓手实施方案》《绍兴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系统绘就“十四五”时期法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主线,制定工作清单、细化分解任务。组织开展纪念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系列活动,举行启动仪式,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
二是破难点。针对法治建设短板问题,制定补短板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修订过程性指标赋分排名办法,增加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加分内容,突出过程性排名的引导功能。筹备召开4次法治绍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展法治绍兴(法治政府)建设“补短迎考攻坚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实施方案,致力于省对市年度考评进位提升,累计召开例会4次,编发周报8期、提醒函22件、督办单71件、警示单1件。
三是创示范。诸暨市、新昌县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诸暨市启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争创。新昌县高规格组织筹备梁柏台法治精神研讨会,受到司法部肯定。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柯桥区安昌“法治小镇”作为全省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展开创建,2021年全镇500亩征地33万方拆迁“无遗留户、无信访人、无拆迁案”。
二、聚焦依法行政,强化良法善治
一是构建多渠道,行政立法机制更完善。进一步健全行政立法机制,挑选30家基层司法所作为首批政府行政立法联系点,拓展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座谈活动,听取各地各部门、政府行政立法咨询专家、立法联系点、基层工作人员等意见建议。完成《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送审稿的审核修改。
二是增强针对性,行政复议应诉更到位。全年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累计受理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760件(含旧存),纠错率18.9%,调撤率48.3%。编制行政复议“白皮书”,开展行政复议“以案治本”行动,梳理2019年以来全市的复议纠错案件、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实现“一案一剖析”。完善行政诉讼通报挂牌制度,对败诉案件多、败诉率高的乡镇(街道)实行挂牌督办。推行府院月会商机制,研讨商议诉源治理、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立足规范化,执法监督抓提质。以合法性审查为抓手,积极履行审查职能,常态化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审查、专项清理工作。印发《绍兴市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工作实施方案》,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开展全市历史行政处罚数据公示重复数据治理,排查24995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确定7429条重复公示信息。市县两级梳理确定49项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
三、聚焦民生实事,践行惠企便民
一是营商环境再优化。开展“法雨春风”法律服务“三民三提高”爱民实践活动,梳理核对“烦企扰民”规范性文件、制度规定2630件。精准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全市建立2488个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3.7万次。开展法治体检7.89万次,解决问题5.24万个。在省内率先实施公司律师扩面试点行动,目前已有7家企业建立公司律师制度。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再提质。投放167台智能自助机到各区、县(市),实现全市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覆盖。推进统一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实现365天×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柯桥公证处开启全年365天办证模式,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上虞公证处与上虞区法院开展数字化合作,成立共享法庭,成功调解17件信用卡纠纷案。
三是普法宣贯再深入。完善社会大普法格局,“七五”普法高标准收官,“八五”普法高站位谋划启动。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录制普法类访谈栏目“师爷说法”8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直播宣讲活动,单场15.8万人在线学习。组织全市市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开辟“枫桥经验”网上学、法治展馆“云”上游等特色栏目。
四、聚焦特色亮点,不断自我革新
一是坚持“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双驱提档创新工程,2021年再添6家省级、10家市级“枫桥式”司法所。诸暨市枫桥学院被省司法厅命名为全省司法行政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基地。开展人民调解质效提升专项行动,深化人民调解“一镇一品”建设,试点探索将枫桥学院作为全市人民调解员孵化基地,进行专业系统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92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12191名,调解成功率达98.56%。
二是坚持科学管理,提升特殊人群监管帮教成效。越城区高分通过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验收,并在全省推进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现场会上做交流发言。承办省“第四个宪法宣传周”暨“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主题活动。市九里强制隔离戒毒所常态化推进“同心渡”戒毒品牌建设,在全省戒毒系统率先开展智慧安防、智慧戒毒工作,提升戒毒科学化水平,实现场所连续25年安全稳定,安全记录时长领跑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提升多跨场景应用实效。柯桥区推出“律动·浙里”数字化项目,百姓进入浙里办点击“一键找法”,律师免费接单精准梳理后移交给公证、调解等机构,全力打造法律服务“一件事”。上虞区推进“后事智办一件事”研发,以遗产认定、遗嘱检认等十大公共法律服务为核心,贯通民政、公安等部门线上业务办理,推动身后事全闭环,该应用即将试运行。嵊州市探索“融调解”手机终端应用,累计线上调解矛盾纠纷238件,调处协同流转信访纠纷114件。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完全匹配,行政诉讼“两高”现象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与服务中心还不完全匹配,在护航乡村振兴、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方面还存在差距;三是人民调解与市域治理进程还不完全匹配,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基层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绍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重要阶段。我局将围绕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法治政府建设更实
组织起草并出台《绍兴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下大力气破解“两高”难题,持续推进法治绍兴建设六大抓手实施,提升督察督办质效,推进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的衔接联动。加强科学立法工作,高质量完成2022年市政府立法实施计划。制定出台《绍兴市政府法律顾问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公职律师待遇保障制度,提高公职律师的覆盖率。
二、数字化改革更亮
提升重点应用场景建设的速度,大力推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向基层延伸。加强越城区“智慧矫正中心”的创建成功经验的推广使用,加快柯桥区“律动·浙里”的使用普及。完善推广公证领域“事后智办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力促入驻浙里办,真正服务于民。
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有力
进一步做精做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以12348浙江法网为统领的智慧型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法律服务资源跨区域流动机制。开展“法律援助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扩大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在基层服务站点的覆盖面,做实做活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工作。
四、社会治理水平更高
以“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活动为牵引,积极创建市级、省级“枫桥式”司法所,积极推动将“人民调解学”纳入枫桥学院的培训课程。常态化推进法治乡镇(街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积极开展“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营商环境政策制度体系;统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依法治理力量,助力我市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五、普法宣传教育更火
做好“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大普法格局落地生根。开展百名律师千场讲座进文化礼堂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活动,会同教育部门夯实“法润青苗”智慧普法平台开展普法教育。持续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建设民法典主题公园或宣传栏,以阵地建设夯实普法宣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