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黑气窝点”现身小区民房?综合执法出手了!

发布日期:2022-02-25 08:51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狭小的民房竟存放了18个燃气瓶,送气工涉嫌非法自行灌装配送,这不禁让执法人员捏了一把冷汗……日前,市综合执法局在城镇燃气领域安全专项检查中,成功查获一个非法充装、储存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窝点,发现当事人章旱某涉嫌构成危险作业罪,并将该案件成功移送至公安机关,实现了该局行刑衔接案件的“零突破”。

今天上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召开了“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暨燃气安全管理行刑衔接案件”新闻通气会,向记者通报了案件的详情。

“黑气窝点”被捣毁 查获燃气瓶18个

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11日,执法人员对镜湖新区某企业内部食堂燃气使用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食堂使用的2个液化燃气瓶非自由产权瓶,无法说明正常来源,执法人员当场予以扣押。

“我们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涉案燃气瓶为送气工章旱某非法自行灌装配送。执法人员随即调取周边监控,并联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最终成功锁定章旱某非法灌装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二队副队长傅博文说。

1月18日,综合执法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属地街道对灌装点进行检查,当场查获石油液化气钢瓶18个,灌装设备1套,磅秤1台。“经查,章旱某在未取得合法手续,也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多次在自家民房内进行存储灌装液化气,对周边安全存在严重危险,当事人对此行为供认不讳。”傅博文告诉记者。

鉴于案件的严重性和高危险性,市综合执法局立即开展现场勘查和证据保全工作,同时启动“行刑衔接”机制,第一时间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日前,章旱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市综合执法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胡剑介绍,所谓“行刑衔接”机制(也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即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改革:打造“智慧燃气”新时代

燃气安全事关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今年,我市将按照“源头管控、防治结合、加大执法”的理念,借力数字监管系统,精准施策,打造燃气安全工作创新的“绍兴样板”。

近日,综合执法部门发布《绍兴市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启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建立“隐患、整改、违法、处罚”四张清单,持续加大城镇燃气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至今,各区、县(市)累计上报隐患清单数3872个、市级有关部门上报问题214个、燃气专委办专项督导检查454个问题。目前,上述问题清单已完成整改,完成率达100%。

燃气安全主要涉及管道燃气与瓶装燃气两个方面。根据整治方案要求,今年,综合执法部门将全面摸清燃气领域风险隐患,通过老旧管网检测与改造、瓶装燃气企业规模化改革、行业安全数字化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打造“智慧燃气”新时代。

为此,今年我市计划对38公里的老旧燃气管网进行改造;按照“淘汰落后、规范提升、整合提质”的原则,努力实现全市50%的瓶装燃气企业规模化改革,破除燃气行业“低小散”难题。“至今年底前,我市还将通过视频监控、用气预约、气瓶定期检测、场站出入库和车辆定位轨迹信息数据的有序接入,全面完成瓶装燃气数字化改革工作。”市综合执法局公用事业监管处副处长钱城说。

与此同时,我市各有关部门还将加大城镇燃气案件查处力度,建立问题抄告、案件移送、行刑衔接等机制,“对管理混乱、违法经营、发生安全事故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将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逐步形成实现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支队长王建强表示。

信息来源:市综合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