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市防控办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各地、各部门、广大市民积极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守牢“小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就在市防控办发通告的当晚,不少市民都收到了一条短信,提醒网购者近日来自杭州余杭某顺丰速运中转场的快递存在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收到短信后的市民不淡定了,赶紧报备、做核酸检测、关注健康码有没有变色,防疫之弦一下子又绷紧了。
与疫情共存时间久了,难免思想麻痹,特别是年前经历过艰难的上虞战“疫”,大家都信心倍增,内心强大。随着消费市场的再度激活以及春暖花开游兴正浓,人们的防疫意识又有所松懈。然而,病毒还在猖獗,我市周边城市多地发现本土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一条“温馨提醒”的短信再次击碎了人们的侥幸心理,不只是“人传人”,还有“物传人”,你看不见新冠病毒依附在哪里、藏身于何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
面对疫情,我们不怕;守好“小门”,我们不松。病毒难防,所以尤其要提高“防”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人传人”,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一是不去发生本土疫情的城市,二是减少各种外出,三是及时做核酸检测,等等。对市外来绍返绍人员,不仅要求向“绍兴防疫平台”主动报备,还要积极落实管控或做好2次愿检尽检核酸检测。但是,人可以不出去,物不能不进来,生活消耗品和家居日用品都得配备,总不能让城市成为孤岛,谢绝一切快递和外卖吧?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严格按要求守好“小门”,落实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四方”责任,并对快递外包装实施规范消毒,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严格进行上岗前核酸检测与健康登记。
“物传人”其实并不鲜见。2020年,钟南山院士就提出病毒存在“环境传人”的现象,需要科学家寻找规律并研究预防措施。近年来,进口水果、进口牛肉等多种进口商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多有报道,给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上了生动一课。然而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物传人”还停留于“就事论事”阶段,听闻进口车厘子检出阳性了,那就不买车厘子;听说进口冻牛肉检出阳性了,那就不吃冻牛肉。见招拆招固然不错,“物传人”的防范难度确实也比较大,但我们还是得从小处细处着手加强防范,譬如接收多途径流转的物品时用酒精消毒;进出公共场所自觉戴口罩;进门先洗手,按防疫消毒的要求洗;就餐与排队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不聚众不扎堆,减少大型会议;等等。当然,不同环境与不同物品有不同的“防”法,不必一一列举,而且有些也只是常识性的做法,难度不大,但相对繁琐,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意识,只要心中有根弦,就会始终有警惕。
时下,随着本地疫情的持久平稳,不少商家的守“小门”意识在淡化,防控措施也有所放松,有些超市甚至不督促顾客戴口罩,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如此纵容固然不妥,但也不排除消费者嫌超市“多事”“管太紧”的原因。如今周边城市“物传人”风波再起,我们还是小心防范病毒、严格遵守防疫要求为上。
洄涌湖
当务之急,是要严格按要求守好“小门”,落实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四方”责任,并对快递外包装实施规范消毒,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严格进行上岗前核酸检测与健康登记。